一、水溫:黃尾開口的“隱形開關(guān)”
黃尾這魚挑水溫到了極致,最活躍的水溫就卡在22-24℃。春末清明前后,水溫低于15℃時,它們跟凍僵了似的,吸食動作輕得像貓?zhí)蜃ψ印N乙娺^一老哥清明前用3號袖鉤掛紅蟲守釣,浮漂一整天就跟定海神針似的,偶爾晃兩下也打不著魚。夏天更有意思,大中午水溫超過30℃,它們?nèi)闵钏铩俺藳觥?,這時候還死守底,跟在籃球場找足球沒啥區(qū)別。正確做法是夏天早晚釣淺灘,正午往陰涼的緩流區(qū)挪,餌料里摻點南極蝦粉,低溫天刺激魚口賊管用。
二、餌料:嘴型決定“吃飯規(guī)矩”
黃尾那“天包地”的嘴,注定只能貼著水底刮食。之前在水庫遇見過一釣友,搓餌硬得像小石子,餌團比鉤門還大,結(jié)果釣了半天全是錨魚。后來換拉餌,餌料入水就慢慢霧化,跟撒了把細碎的面包渣似的,中魚率直接翻了三倍。調(diào)餌記住這三點:
1. 配方別搞太復雜:腥味餌(比如鯪羅翹20%+化氏大黃尾30%)摻30%藻元素,再撒10%雪花粉,軟乎乎的適口性好;
2. 水比1:1.1,揉餌別太狠,輕揉三五下就行,讓餌料邊緣能自然散落;
3. 前期勤拋竿,一分鐘兩竿,用餌料下落的動靜把魚“引過來”。
三、線組:0.1號差出“空軍”和“爆護”
黃尾吃餌那勁兒,比鯽魚還小一半。之前我用1.5+1.0的線組,浮漂頓兩目都打不著魚,換成0.8+0.4的細線,同樣的漂相,十次能中八次。子線也別太長,超過25厘米魚吸餌都費勁,15-20厘米的短子線最合適。具體裝備記好:
主線0.8-1.2號,買那種結(jié)節(jié)拉力強的;
子線0.4-0.6號,配2-4號細袖鉤;
浮漂選長腳長尾的棗核漂,吃鉛1.5克左右,細尾漂看信號清楚。
四、調(diào)釣:“釣鈍”比“釣靈”更靠譜
新手釣黃尾總愛學鯽魚調(diào)四釣二,結(jié)果浮漂晃來晃去全是空竿。后來跟老釣友學了招“不帶鉤調(diào)平水釣2目”,子線躺底不擋口,專抓浮漂上頂1目后停頓的信號,中魚率直接翻倍。走水的時候更簡單,下鉤加顆小鉛皮,鉛墜觸底穩(wěn)住線組,見漂上頂就提竿,十有八九不空。調(diào)漂步驟記死:
1. 重鉛找底,確定水深;
2. 摘掉子線剪鉛皮,讓浮漂露出水面平水;
3. 掛上子線,把浮漂往上拉,直到露出2目,這時候子線是彎的,擋口少。
五、天氣釣位:釣黃尾的“環(huán)境密碼”
釣黃尾先看氣壓,低于1000hPa時,魚跟人悶在地下室似的,壓根不想動彈。上周六暴雨前我去水庫,二十多個人守了一天,加起來沒釣十條魚。最好挑連續(xù)三天氣壓上漲的天氣出釣,魚口明顯猛。釣位也有講究:
水庫就找大壩兩邊的石坡,水深1.5-2米,底下有碎石的地方;
江河蹲橋墩后面的回水灣,水流別太快,半米每秒差不多;
野河釣深淺交界處的樺尖,白天釣淺,晚上釣深。
關(guān)鍵心得:節(jié)奏和心態(tài)才是“絕殺技”
黃尾進窩吃得快,窩料得“少補勤補”。我試過每釣三條魚,往窩子里撒二十粒顆粒,魚群能在窩里待四個多小時。最忌諱“見口就抽”,黃尾吃餌前得試探兩三次,等漂出現(xiàn)“先頂后頓”的連貫動作再提竿,十拿九穩(wěn)。
釣黃尾就像跟魚“斗心眼”,水溫、餌料、線組這些細節(jié)摸透了,才能把“輕口”變成“爆口”。記?。横烎~不是跟魚硬扛,懂得看水情、摸魚性子,才能當那個笑得最久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