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此卷草書大作被稱之為是他晚年草書的扛鼎之作,此卷現被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之中,此作就是他于北宋大觀丁亥年正月以草書寫就的《贈云庵道人歌卷》,北宋大觀丁亥年正月也就是公元1107年的年初。
《贈云庵道人歌卷》是黃庭堅為云庵道人題寫的歌卷,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尺寸為31.7x92.8厘米,創(chuàng)作于大觀丁亥年(1107年)春正月燈節(jié)后三日。
是的,你沒有看錯,按其落款時間推算就是1107年的年初所書的,而據史料記載,黃庭堅是于1105年離世的,也就是說他離世兩年之后還魂回來創(chuàng)作的。哈!這可信嗎?怎么可能的事,也正是因此,很多網友因落款時間的爭議論其為后人偽作。
也就是說黃庭堅在去世后兩年之后,出現了一件署有其名字且年份為 1107 年的書法作品,這在常理之上是難以解釋的,正常情況下不太可能存在這種 “穿越” 的情況。但也有學者認為是后世收藏者或題跋者誤記了年份,又或者是黃庭堅在生命臨終之前所作的絕筆之書,最有可能的就是他落款時往前記了日期。
局部高清放大欣賞:
對于題跋錯誤一說,我覺得不對,其后一樣的風格是黃庭堅本人落的款。對于書法創(chuàng)作也不一定說就是當天寫下就必須得落當天的款識嘛,此卷是作詩送與云庵道人的贈帖書法,提前寫有沒這個可能呢。對于此帖的真?zhèn)危壳吧袥]有定論,只是無論其真假,現在也無法撼動它所擁有的地位。
僅管對《贈云庵道人歌卷》的真?zhèn)未嬖跔幾h,但其在書法領域的卓越成就和崇高地位始終備受推崇。
元代書法巨匠鮮于樞在觀賞該作品后,被其精湛的筆法深深折服,贊嘆其線條剛勁有力,恰似用錐子在沙地上刻畫,筆筆精準;又如印章落于軟泥,印跡清晰且穩(wěn)固。
鮮于樞的這一精彩評語,為《贈云庵道人歌卷》在書法史上的經典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其成為中國書法寶庫中熠熠生輝的珍品。
在此卷的詩中所贊的云庵道人,雖身份已不可考,但 “似隱非隱,似仙非仙” 的形象,恰是宋代文人集體心境的寫照:在仕途的奔波與世俗的紛擾中,他們渴望尋得一方精神凈土,而云庵道人那 “睡中具真味” 的超脫,正是這種渴望的極致表達。
而詩中詩文開篇 “洛陽雨霽風塵息,殘星散落天一碧” 的清朗圖景,與其說是寫景,不如說是黃庭堅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搭建的舞臺,讓筆墨得以在這片空靈中自由舒展。
此帖的真正書法價值在于它的突破性,它打破了唐代狂草的桎梏,開辟出了“理性派草書”的新境。也就是說,它的意義并不是真?zhèn)吸S所書,我們不能因名人而書就一定是好作品,如若是他人托名,這不也充分說明書寫者的書技并不差。
高清拓本帶釋文來襲:
康有為贊其 “瘦勁遒健,自篆而來”,正是點出了他將篆書的渾厚筆力融入草書的妙處。書家們強調臨習前需 “先讀帖”,讀的不只是筆畫的走向、結構的布局,更是墨色背后的精神內核 。元代書法家鮮于樞在《論草書帖》中對黃庭堅的草書評價卻十分尖銳,直言 “大壞,不可復理” 。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