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筑夢志:
科大教師的“三重奏”
九月的北科大
銀杏大道漫過一層秋意
風卷著細碎的葉片掠過逸夫樓的窗
裹著一絲粉筆灰的清淺
那是講臺的味道
是數(shù)十年未變的熱忱
是一群人用堅守、創(chuàng)新與情懷
奏響的育人樂章
值此教師節(jié)
我們循著這曲三重奏
聊聊那些北科大校園里的溫暖故事
第一重奏:以堅守為弦,彈響知識傳承曲
從工科課堂上機械制圖的線條經(jīng)緯
機械原理的齒輪嚙合
到文科教室里社會學概論的社群脈絡
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真理光芒
從基礎課上高等數(shù)學的極限推導
到專業(yè)課里材料科學的微觀結(jié)構(gòu)
北科大的講臺前
總有一群人把“堅守”唱成了綿長的歌
數(shù)十載春秋
逸夫樓的課桌椅修了又修
玻璃上映過無數(shù)張年輕的臉
只要上課鈴響
他們走上講臺的腳步依舊輕快
講課時的聲音依舊洪亮
連拆解復雜公式的耐心
都和第一次站上講臺時一模一樣
這便是堅守的模樣
不是轟轟烈烈的宣言
是逸夫樓里日復一日的早八
是把難懂的知識揉碎了講
是即便鬢角染霜
也愿做學生“聽懂每節(jié)課”的底氣
第二重奏:以創(chuàng)新為鍵,奏響育人新樂章
從文獻檢索到樣品合成
從數(shù)據(jù)處理到報告撰寫
總有老師在實驗室待到深夜
指尖點在記錄本的批注上
創(chuàng)新不是口號
是老師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邊界
是把科研前沿變成學生手里的實驗
若說堅守是傳承的底色
那創(chuàng)新便是育人的亮色
北科大的老師們
從不讓“課堂”困在四壁之內(nèi)
而是把創(chuàng)新的種子
播撒在實驗室、銀杏道
甚至每一個與學生相遇的角落
他們的創(chuàng)新從不是為了“標新立異”
而是為了讓“教”更懂“學”
知道工科生愛動手,便多給實踐機會
明白文科生重感悟,便多搭共情場景
懂得年輕人喜鮮活,便多融潮流元素
不變的
始終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愛上學習”的真心
第三重奏:以“情懷”為韻,唱暖成長同行歌
“歡迎大家隨時來我辦公室答疑”
“有困難有疑惑隨時來找我”
這便是老師的情懷
是銀杏大道上的并肩散步
是逸夫樓走廊里的耐心傾聽
是把自己的行業(yè)經(jīng)驗揉進叮囑
是在學生迷茫時
輕輕說“我陪你慢慢找方向”
他們不僅是傳道授業(yè)的師者
更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當夜色降臨,逸夫樓的燈光下
或許正有一位老師在與學生促膝長談
當秋風乍起,銀杏大道上
或許正有一位老師與學生
并肩而行,共話未來
這份深沉的情懷
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溫暖了無數(shù)學子的心田
今天,當秋意再次染黃北科大的路
當逸夫樓的燈又亮起熟悉的光
我們才懂:這曲“三重奏”
從來沒有華麗的配器
它的弦,是數(shù)十年不褪的堅守
它的鍵,是敢破敢立的創(chuàng)新
它的韻,是潤物無聲的情懷
愿銀杏常青,愿師者安康
愿這曲育人的歌
在北科大時光里,永遠悠揚
祝全體北科大教師
教師節(jié)快樂!
近期專題 歡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體工作室
文案 | 柴福來
排版 | 邵佳琪
責編 | 小鄒
校核 | 鍋 張進輝 小燁
值班編委 | 李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