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guān)注”,精彩內(nèi)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15年10月的一天,晚上9點多,江蘇民警接到舉報,說一條河邊有人在偷撈螺螄(sī)。
到了河邊,民警借著路燈的光一看,果然有個身影正在忙活著。
一個人正彎腰用網(wǎng)兜往河里撈東西,旁邊還放著好幾個鼓鼓的編織袋,走近了還能聞到一股腥臭味。
民警上前詢問他怎么在這兒偷撈螺螄,沒想到這人一聽就擺手解釋,說他不是偷的,他是這段河道的清潔工,姓葉,是來撈死螺螄的。
葉師傅指著河里和編織袋里的螺螄,解釋說他白天看見一群人,像是搞公益或者喜歡放生的,往河里倒了幾十袋螺螄,算下來得有一千多斤。
他們說螺螄能凈化水質(zhì),葉師傅就沒多想。
可到了晚上巡查,他老遠就聞見這兒臭烘烘的,過來一看才知道,那些螺螄全堆在河底沒散開,缺氧死了一大片。
民警湊過去看,編織袋里的螺螄殼上還沾著河底的淤泥,腥臭味就是從這些死螺螄里散出來的。
葉師傅還說,螺螄爬得慢,一下子倒這么多在一個地方,它們根本沒法散開找氧氣,可不就悶死了。
于是他得趕緊把死的撈上來,不然水會更臭。
光撈上來還不算完,還得把活的挑出來,分散放到河里的其他地方去。
民警這才明白,原來葉師傅是在加班處理“放生事故”。
后來他們也沒找到白天放生的人,只知道那些螺螄是從市場上買來的,本意是想改善水質(zhì),結(jié)果反而把好好的一條河弄臭了,還得讓清潔工忙活大半夜。
這件事也給大家提了個醒:放生從來不是“隨手倒”那么簡單,要先確認物種適不適合當(dāng)?shù)厣鷳B(tài)、有沒有攜帶病菌。
要是不管不顧亂放生,就算出發(fā)點是好的,最后也可能破壞當(dāng)?shù)氐纳鷳B(tài)平衡,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那么這個被特意買來放生的螺螄,到底是種什么樣的生物呢?下面就給您好好說說螺螄。
?——【·螺螄不是螺螄·】——?
要說真正的螺螄,其實是一種瀕危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xiàn)存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非常少了。
但是這條河里被放生的這一千多斤,可不是真正的螺螄,應(yīng)該說,我們平時常說的螺螄都不是真正的螺螄。
不管是螺螄粉里的,還是菜市場買了炒著吃的,在廣西那邊大多叫田螺、石螺。
只是大家都習(xí)慣統(tǒng)稱“螺螄”,其實人家正經(jīng)中文名叫方形石田螺,也有人叫它湖螺。
這種螺螄很常見,江河、池塘、稻田里都有,數(shù)量多著呢,現(xiàn)在還有不少人專門養(yǎng)殖,更算不上稀有,也不在保護動物名單中。
螺螄其實很好認,它有個硬殼,形狀大多是圓錐形,像個小陀螺,殼的顏色一般是青褐色或者灰褐色,表面還有一圈圈螺旋狀的紋路。
螺螄的殼口是圓形的,邊緣很光滑,還有個小小的“蓋子”,叫厴(yǎn),平時螺螄縮進去的時候,厴就能把殼口堵住,保護自己。
把螺螄翻過來,能看到殼的底部比較尖,頂部相對圓一些,整體看著小巧又結(jié)實。
螺螄爬得很慢,靠腹部下面的腹足一點點挪動,爬過的地方還會留下一道細細的黏液痕跡。
另外,螺螄特別耐低溫,就算到了冬天,水溫降到0℃左右,它們也能躲在淤泥里冬眠,等春天水溫升高了再出來活動。
但要是水質(zhì)太差,比如有很多污水、垃圾,它們就很難存活,所以也能算是水質(zhì)的小監(jiān)測員。
螺螄在我國特別常見,尤其是長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區(qū),不管是城市里的河道,還是農(nóng)村的稻田、池塘,都能輕易找到它們。
除了我國,在朝鮮半島、日本還有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分布,因為適應(yīng)能力強,只要有淡水、有淤泥的地方,它們就能扎根。
螺螄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4-9月,尤其是夏天水溫高的時候,繁殖最活躍。
母螺螄會把卵產(chǎn)在自己的育兒室里,等卵在袋子里孵化成小螺螄。
大概1-2個月后,母螺螄再把小螺螄從育兒袋里排出來,小螺螄一出來就能自己活動、找吃的。
不像別的很多水生生物,靠產(chǎn)卵到水里自然孵化,螺螄這種育兒方式能提高小螺螄的存活率。
不過小螺螄長得慢,要長到成年,大概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
螺螄平時吃得比較素,但也不算純素食,屬于雜食性生物,它們在水里主要找浮游植物當(dāng)主食,像各種藻類。
另外,水里的水草、河底淤泥里那些細碎的有機物,也會被它們找來吃。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會用嘴巴里的小齒一點點刮取食物,因為吃得都是水里的“廢料”和多余的藻類,所以才有凈化水質(zhì)的作用,能讓水變得更清澈。
不過它們食量不大,一只成年螺螄一天吃的東西還沒自己半個殼大,所以要靠螺螄凈化水質(zhì),得合理投放,不能像之前那樣一次性倒太多。
除了能凈化水質(zhì),它們還是很多水生動物的食物,比如魚、鴨子、水鳥都會吃螺螄,是淡水生態(tài)鏈里重要的一環(huán),少了它們,很多動物就會少了一種食物來源。
并且螺螄是很多人愛吃的小吃,不管是炒螺螄、煮螺螄,還是用螺螄做湯,都特別香,在很多大排檔、菜市場里很常見,能給養(yǎng)殖戶帶來不少收入。
另外,螺螄的殼還能回收利用,打碎后可以當(dāng)飼料添加劑,或者用來改良土壤,一點都不浪費。
雖然螺螄能凈化水質(zhì),但像新聞里那樣一次性放一千多斤就錯了。
螺螄需要氧氣,密度太大就會缺氧死亡,還會污染水體,所以不管是放生還是養(yǎng)殖,都得控制數(shù)量。
最后,要是從市場買螺螄吃,一定要買活的,回家后用清水養(yǎng)1-2天,讓它們把肚子里的淤泥吐干凈,煮的時候也要徹底煮熟,不然可能會有寄生蟲,吃了影響健康。
總的來說,螺螄就是這么一種常見又有用的小生物,既能幫著凈化水質(zhì),又能端上餐桌當(dāng)美食。
只要我們合理對待,它們就能一直好好地生活在水里,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參考:
揚子晚報《幾十袋螺螄“放生”護城河》2015-1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