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這部被視為“不可碰觸”的經(jīng)典,終于又一次被重新提起——鄭曉龍執(zhí)導(dǎo),遲蓬出演劉姥姥,曹翠芬出演賈母。
光是這兩個名字放在一塊兒,就穩(wěn)得讓人不由自主點頭,可一句“與流瀲紫合作改編”卻瞬間讓網(wǎng)友警惕值拉滿。
但話又說回來,能讓遲蓬和曹翠芬兩位戲骨同臺飆戲,就已勝過一堆靠流量撐場的浮夸陣容。
一
遲蓬這個名字,過去出現(xiàn)在片頭時常常被忽略,如今卻成了觀眾追劇時點名要看的“王牌婆婆”。
從《幸福到萬家》里的林桂枝,到《小巷人家》的莊奶奶,再到《生萬物》中的大腳娘,她把“婆婆”這個標簽貼得既扎實又高級。
年過六十的她卻靠一雙眼、一身衣、一句土話,把人物演得像是從街頭走出來的老鄰居。
這些年她的角色一個比一個“接地氣”,但卻絕不“掉檔次”。
拍《生萬物》時,她靠在廚房做飯時的一聲咕噥、坐在炕上的一抹嘆氣中,把一個經(jīng)歷了大半生風(fēng)雨的農(nóng)村婦女,演得活靈活現(xiàn)。
可這種“熟悉感”,從來不是靠隨便裝傻賣萌堆出來的,而是她幾十年如一日,把自己“泡”在角色里的功夫。
為了一個眼神、一個語氣、一個年代感十足的動作,遲蓬會去臨沂的村里觀察老太太怎么說話,怎么走路。
她也翻老照片,琢磨那個年代的女人是怎么穿衣、打理頭發(fā)的。
到了和林永健飆戲那一段“咋的,三堆磚呢”,這句隨口一出的臺詞,成了全劇的高光名場面。
就是一股地氣沖出屏幕,觀眾一邊笑一邊拍桌子:這才是老戲骨該有的份兒。
和遲蓬互為呼應(yīng)的,是另一位“戲骨級別”的老太太曹翠芬。
說起曹翠芬,很多年輕觀眾最早是在《知否》中,見識到她一頭銀發(fā)、坐姿端正的盛老太太。
明蘭出嫁那場戲,她拉著孫女的手眼淚不掉,只是打轉(zhuǎn),一臉含忍的慈悲與不舍,堪稱古裝劇中的情緒頂流。
她演的不是情感泛濫的“苦情奶奶”,而是那種哪怕心碎也不能亂了家中章法的“定海神針”。
曹翠芬不靠外表取勝,她自己都說老太太的戲路不多,但每一個老太太都有不同性格。
所以她演得了溫婉的盛老太太,也能演得出《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扭曲陰郁的二姨太。
更厲害的是,她曾為了讓角色更完整,自己現(xiàn)場加臺詞:“老爺,我還想給您生個兒子。”
這不是搶戲,是她對人物命運和心理狀態(tài)的準確理解。
導(dǎo)演張藝謀向來嚴格,對改詞一向拒絕,聽完這句話卻破天荒地點頭通過。
二
而如今,《紅樓夢》翻拍的大旗落到鄭曉龍手中,這兩位“戲骨級老太”再度被推到舞臺中央——遲蓬演劉姥姥,曹翠芬演賈母。
有了這兩位鎮(zhèn)場人物,即便林黛玉的人選還有懸念,觀眾也愿意先給這部劇一次機會。
畢竟,在這個一言不合就“演技拉垮”、一上線就“劇情尷尬”的翻拍時代,能讓人看到“演而不演”的狀態(tài),已經(jīng)太難得了。
所以這一次,《紅樓夢》能不能拍得好,觀眾不知道,但光憑遲蓬和曹翠芬的名字,就已經(jīng)給這部劇多添了一分安心。
但翻拍《紅樓夢》這事兒一直有爭議,最近的胡玫版本,算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實驗。
真是讓人從海報到片尾曲都皺眉頭,劇情像是拼湊出來的,臺詞漂浮得像公眾號雞湯,布景更是“一眼就穿幫”。
完全拍不出紅樓夢里那種“諷刺感”,結(jié)果是觀眾集體“止損”,評分成了演藝圈的反面教材。
而這位曾經(jīng)一手捧紅《甄嬛傳》的導(dǎo)演,自帶“電視劇品質(zhì)保證”光環(huán)。
過去他拍的《金婚》《北京人在紐約》,無不是時代劇中的佼佼者。
今年的《藏海傳》也順利幫肖戰(zhàn)洗掉“流量男頂”的帽子,證明了鄭導(dǎo)的“復(fù)活”能力依舊在線。
照理說,這樣一位導(dǎo)演接手《紅樓夢》,應(yīng)當(dāng)是“民心所向”,結(jié)果他才剛剛說出合作編劇的名字,網(wǎng)絡(luò)評論區(qū)立刻炸開了鍋。
“流瀲紫”三個字一出,圍觀群眾瞬間腦中浮現(xiàn)出一片紫檀香味混著宮斗對白的氣息。
這位編劇當(dāng)年靠《甄嬛傳》打下一片江山,擅長描寫女人之間的權(quán)謀心機和大宅門里的“潛規(guī)則”。
她的戲節(jié)奏緊湊、情緒濃烈,三言兩語之間便能將一場風(fēng)波推至高潮。
放在宮斗劇里,這種寫法當(dāng)然有看頭。
可問題是,《紅樓夢》不是靠陰謀推動劇情,而是靠一個個細膩的情感轉(zhuǎn)折和性格的碰撞慢慢醞釀張力。
每一章的背后,都是作者對人生百態(tài)、官場虛偽、家庭興衰的隱喻。
是“落筆成灰”的沉重,不是“翻臉如書”的爽感。
更麻煩的是,《紅樓夢》后四十回的銜接部分,是幾代紅學(xué)大家反復(fù)考證、逐字推敲才逐漸拼出的一條線索。
如今讓一位風(fēng)格迥異的編劇來重新構(gòu)建框架,無論她資歷多高,筆力多強,恐怕都難以令原著粉放心。
三
《紅樓夢》這種書,從一開始就不只是小說,它是一部文化圖騰。
曹雪芹寫這本書,是在窮困潦倒中,用自己家族的興衰經(jīng)歷咬牙刻出來的。
他寫寶黛之情,不是戀愛腦寫曖昧,是借兩人的悲劇埋葬一段王朝的夢。
而現(xiàn)在的快節(jié)奏市場需要的是劇情快進、情緒輸出、三分鐘抓眼球。
如果把《紅樓夢》改成“宅門奪權(quán)大戲”,或“愛情穿越文套路”,那就不是改編,而是“換皮”。
觀眾并不是不能接受新版本,他們怕的是老骨頭穿上了不合身的新衣,連骨血都被抽空了。
鄭曉龍也不是第一次接觸古典,從《甄嬛傳》到《羋月傳》,他的敘事能力和場面調(diào)度都有口皆碑。
但就像他拍《藏海傳》救了肖戰(zhàn),也未必代表能用流瀲紫“救活”《紅樓夢》。
真正的難點不是特效、場景搭建,而是如何讓一個已經(jīng)深入人心的故事,在不違背原意的基礎(chǔ)上煥發(fā)新生。
其實不止《紅樓夢》,這些年來另外三部名著都被反復(fù)重拍,可越拍越“偶像戀愛化”,或者是在應(yīng)付任務(wù)。
經(jīng)典一次次被“消費”,最后被觀眾打上“翻拍等于毀”的標簽。
真正值得被翻拍的經(jīng)典,不是因為它舊了,而是因為它還有說不完的“現(xiàn)在性”。
如果只是為了把“紅樓”這個IP再次推向熱搜,不如重新寫一部屬于當(dāng)代的“世情小說”。
眼下,全網(wǎng)都在猜女主林黛玉的扮演者。
從楊紫到宋祖兒,從周也到陳都靈,提名名單里不乏流量、演技甚至古裝美貌俱佳者。
但陳曉旭版的林黛玉至今無人能超越,不是她演得最悲,而是她的氣質(zhì)和原著高度契合——瘦弱、清靈、聰慧,卻自帶一絲宿命感。
那種“人間不容我”的孤高感,不是靠化妝和濾鏡能堆出來的。
試問如今這些女演員,有幾個可以做到“說笑中帶淚,風(fēng)輕云淡里藏命數(shù)”?
比起林黛玉的不確定性,曹翠芬與遲蓬這兩人氣場互補、剛?cè)岵?,哪怕主角有短板,她倆的戲都能撐得起《紅樓夢》的骨架。
結(jié)語
只希望這一次,不要辜負“遲蓬”這姓氏里慢火熬湯的韌勁,也別讓曹翠芬那一身戲骨,變成只為配戲的陪襯。
參考資料
“大腳娘”遲蓬:悟透了“遲”的內(nèi)涵·齊魯壹點·2025-09-03
專訪|一年演兩個“婆婆”的遲蓬聊爆款劇《生萬物》·澎湃新聞·2025-09-04
申音|曹翠芬:這個奶奶,承包你所有淚點.新民晚報 [引用日期2021-05-07]
獨家|趙麗穎張若昀關(guān)曉彤戲里的奶奶 曹翠芬: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很優(yōu)秀,尤其是那些扛大梁的.紅星新聞 [引用日期2021-05-0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