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其實歷史有車輪,車輪也有歷史。
2009年9月,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
一張名為“堅毅桌”的橡木辦公桌,見證了無數改變世界的瞬間。羅斯福在此對德日宣戰(zhàn),肯尼迪在此處理古巴導彈危機,尼克松在此謀劃訪華……而這一次,它見證的,是全球輪胎產業(yè)鏈格局的劇變。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在這張用英國皇家海軍木材制成的桌前,揮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Barack Obama”。鎂光燈閃爍,掌聲四起。他簽署的,是一份以“保護就業(yè)”為由,對中國進口輪胎實施為期三年懲罰性關稅的總統令。
歷史的齒輪被撥動,中國輪胎業(yè)最嚴峻的挑戰(zhàn),正式來臨。
這場由“勞保令”引發(fā)的貿易戰(zhàn),連同后續(xù)無休止的反傾銷調查與特朗普時代的貿易大棒,徹底改變了中國輪胎業(yè)的命運。數據是冰冷的,卻足以說明一切:2020年,中國乘用車輪胎出口美國市場的數量僅為280萬條,與2010年相比,暴跌近95%。
那個靠出口“躺著賺大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然而,故事的開端,卻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草根”神話。
野蠻生長,從“軍需品”到“香餑餑”
時間撥回到1980年代?!安还芎谪埌棕垼サ嚼鲜缶褪呛秘垺钡摹柏堈摗鄙钊肴诵?。在資源有限的年代,發(fā)展什么產業(yè)才能“抓住老鼠”?共識很快形成:能吸納就業(yè)、有產業(yè)基礎、技術門檻不高、且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行業(yè)。
紡織、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率先崛起,而輪胎——橡膠產業(yè),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戰(zhàn)備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在戰(zhàn)爭年代,輪胎與橡膠同屬軍用管制物資,為防止“被一波帶走”,國家將產能分散到全國各省,形成了“多、雜、小、弱”的格局。隨著中美關系緩和,外部威脅減弱,行業(yè)禁令解除,閑置的勞動力與巨大的市場需求瞬間碰撞。
那時的中國,最需要的是建設。鐵路網尚不發(fā)達,公路運輸成為物資流通的主動脈。國產卡車的年產量從1980年的10萬輛,暴增至1995年的80萬輛。與轎車3年一換胎不同,載重卡車半年甚至一年就要更換輪胎。一個簡單的邏輯誕生了:只要你能造出輪胎,就不愁賣。
這是一個持續(xù)了整整二十年的“賣方市場”。
然而,技術上的差距是巨大的。1948年,法國米其林發(fā)明了全鋼絲子午線輪胎,它壽命長、油耗低、更安全,是輪胎工業(yè)的革命。但直到1980年,中國的子午線輪胎年產能僅為可憐的1萬條。
破局之路,始于“引進消化”。1980年,上海正泰橡膠廠引進德國二手生產線,成功實現乘用子午胎工業(yè)化生產,并配套上海大眾桑塔納(參數丨圖片),打破了國內汽車不用國產輪胎的歷史。技術如星火燎原,逐漸擴散開來。
90年代,中國成為全球最佳產業(yè)基地。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等外資巨頭帶著資本、技術和先進模式涌入。與此同時,中國家用轎車市場開始萌芽,輪胎需求井噴,車企甚至要提前一年預訂。
天時、地利、人和,中國輪胎業(yè)迎來了黃金發(fā)展期。到2000年,全球輪胎75強中,中國企業(yè)已占據16席。
山東崛起,當“草莽英雄”遇上“時代紅利”
若說中國輪胎的發(fā)源地是上海,那么它的“霸主”無疑是山東。
上海因肩負金融與服務業(yè)的使命,化工產業(yè)向外擴散。而山東,則集齊了發(fā)展輪胎產業(yè)的所有“神裝”:東營油田提供的化工基礎、青島科技大學(原山東化工學院)輸送的人才、濰柴動力等大客戶貢獻的訂單,以及作為人口大省的充沛勞動力。
更重要的是,山東人“講究禮數”的宗族文化,在產業(yè)早期形成了獨特的“聯?!鄙鷳B(tài)。親友間的資金拆借、交叉抵押擔保,極大地促進了技術與資本的流通。恰逢90年代中國經歷最大規(guī)模的量化寬松,山東輪胎商人憑借對“人情世故”的精通,從銀行貸出大量資金,為行業(yè)爆發(fā)式增長添了一把火。
政府的傾力扶持更是火上澆油。開發(fā)區(qū)、稅收優(yōu)惠、用電保障、零地價……在東營等地,出現了“家家做輪胎,廠廠成公司”的盛景。
當然,泥沙俱下。既有踏踏實實做實業(yè)的企業(yè)家,也不乏跟風投機的“草莽英雄”。他們的信條是:“管它什么品牌品質,生產出來就有得賣?!痹诮裉炜磥?,這種粗放模式備受詬病,但在那個野蠻生長的年代,他們客觀上抵御了“洋輪胎”,構建起了全球獨一無二的輪胎產業(yè)鏈。
到2015年,全球年產20億條輪胎,中國占38%,其中一半又來自山東。而中國輪胎的一半產能,銷往海外。主力軍,是性價比極高的卡客車輪胎。
盛世危局,當“性價比”遭遇“政治大棒”
中國輪胎的品質,早已今非昔比。2016年,央視《消費主張》的對比測試中,國產品牌在撞擊、水壓爆破、剎車等項目中,性能全面超越甚至碾壓價格高昂的法國、美國品牌??ㄜ囓囍鱾兏鼊諏崳寒攪a新胎比國外大牌的翻新胎還便宜,且耐用度相當時,選擇不言而喻。
然而,盛世之下,危機四伏。
2010年后,市場供過于求。以全鋼載重子午胎為例,年產能1.3億條,市場需求僅8000萬條。當中國卡客車輪胎開始橫掃海外市場,別有用心的國際政治勢力,早已磨刀霍霍。
外資品牌與本土品牌的“合資”故事,充滿了文化沖突與利益博弈。米其林與回力的合作便是縮影:回力貢獻了渠道,米其林卻通過降價策略擠壓回力的生存空間,最終合作不歡而散。我們指望對方“技術扶貧”的天真,在商業(yè)現實的冰冷水面前,碎了一地。
比商業(yè)博弈更無情的,是赤裸裸的政治打壓。
2009年,面對失業(yè)工人的抗議,奧巴馬為了政治選票,揮舞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他明知對中國輪胎征稅對美國就業(yè)無益,但“跟中國人硬剛”的Flag必須立起。此后,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對中國輪胎的制裁層層加碼,關稅高達30%-100%。
更甚者,美國還拉攏印度、巴西等國一同抵制。中國輸美輪胎斷崖式下跌,山東尤其是東營的民營輪胎產業(yè),迎來了至暗時刻。工廠破產、經銷商跑路、老板跳樓的悲劇時有發(fā)生。
破局之路,從“拼成本”到“拼品牌”
面對圍剿,中國輪胎人沒有坐以待斃。
向外走,是曲線救國。既然你堵門,那我就把工廠開到你家門口,甚至開到原材料產地和消費市場。玲瓏輪胎開啟“5+3”戰(zhàn)略,在泰國、塞爾維亞建廠,成為中國首個在歐洲建廠的輪胎企業(yè)。中策、雙星、賽輪、森麒麟等巨頭也紛紛出海,在東南亞、中亞等地布局。這不僅規(guī)避了貿易壁壘,更拉開了與國內同行的距離。
向內看,是品牌重塑。激烈的市場洗牌,恰恰是品牌建立的良機。中國輪胎必須從“拼成本”轉向“拼品牌、拼技術”,而乘用車市場,是決勝的關鍵。
被外資廣告洗腦多年的國人,潛意識里認為“外國=高端”。但新一代輪胎人,用全新的方式打破了這種偏見。
玲瓏輪胎通過贊助尤文圖斯等國際頂級賽事,在全球市場迅速提升了品牌聲量。當玲瓏輪胎承載著紅旗檢閱車駛過天安門,這一“國車配國胎”的榮耀時刻,更是點燃了無數國人的民族自信。
與此同時,中策橡膠旗下的朝陽1號系列,則肩負著打破外資高端壟斷、重塑中國輪胎形象的行業(yè)重任。它以卓越性能直面市場挑戰(zhàn),并最終獲得了權威認可。根據全球知名增長咨詢公司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認定:朝陽1號,中國高端輪胎銷量第一。
這背后,是商業(yè)邏輯的根本轉變:老一代靠信息差賺差價,新一代則依托龐大的市場和數據,以數字化賦能生產,提升效率,將資源真正投入研發(fā)。
底氣,來自千千萬萬個“中國輪胎人”
回望中國輪胎業(yè)的發(fā)展史,它幾乎走過了大多數中國企業(yè)可能經歷的每一個階段:
從山寨作坊式的粗制濫造,靠低價搶占市場。
到購買國際先進設備,讓產品行銷海外。
再到投入重金自主研發(fā),挑戰(zhàn)世界頭部品牌。
最后靠中國市場資金和自研技術驅動,把工廠開到全世界。
輪胎,不如芯片高端,不如AI酷炫,但它承載著就業(yè),創(chuàng)匯創(chuàng)收,面對打壓,不卑不亢。它是中國工業(yè)化歷程中一個堅實而有力的注腳。
今天,中策、玲瓏、賽輪、三角、雙錢、森麒麟……一眾中國輪胎品牌,正在加足馬力,不斷趕超。當中國輪胎裝上一輛又一輛外國汽車時,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字:底氣。
這底氣,不是一家公司的底氣,而是中國制造的底氣。它不僅僅屬于一個百戰(zhàn)不死的華為,更屬于千千萬萬個心懷世界市場的中策、玲瓏、賽輪,以及千千萬萬個在時代浪潮中拼搏、掙扎、最終浴火重生的中國輪胎人。
下次換輪胎,你會選國貨么?
我想,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