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主席在接受老朋友斯諾的采訪時,饒有興致地回憶起了十幾年前第一次前往孔子故鄉(xiāng)參訪的經歷。
孔孟之道,千年傳承,是中國思想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毛主席自幼埋首古書典籍,對這兩位先賢仰慕已久,當時,他領命前往上海護送留法人員出國,途經孔孟之鄉(xiāng)曲阜,當即決定要停下來參拜圣人。
據毛主席后來回憶,當時他在孔廟附近,看到了孔子種的樹,還參觀了“顏回住的河邊”和“孟子的出生地”。儒家的智慧浸潤在曲阜的空氣中,正值青年的毛澤東心中滿懷著崇敬,而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中,這些古老的偉大思想也幫助他作出了無數利國利民的正確決策。
一、二訪曲阜
對毛主席來說,第一次到訪曲阜的時候雖然盡興而歸,卻仍留下了遺憾,那就是孔廟和孔府沒有對外開放,他未能一見。
好在天不負有心人,1952年,局勢趨于穩(wěn)定,毛主席再一次踏上了齊魯大地。原本是來考察山東濟南的經濟建設情況的,不過,陪同的許世友同志可不愿意就這么輕易地把多年未見的老戰(zhàn)友放走。
作為昔日的老部下,許世友最了解毛主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于是主動提議:“主席,您都到山東了,不如再去參觀一下孔廟?”
毛主席聞言笑了起來:“的確應該拜訪一下孔夫子?。 ?/p>
于是,隔日毛主席在許世友同志和孔子后人孔子玉等人的陪同下,坐上了去往曲阜的列車。
這一回參訪,總算是圓了主席入孔廟的心愿。在大成殿里,毛主席興致很高,講起孔孟的事跡來是出口成章,滔滔不絕。眾人見主席如此博學可親,便也紛紛開口加入討論,氣氛熱鬧極了。走到孔廟的東華門口,毛主席突然轉過身來,笑道:“既然今天來了孔廟,那我就要考考你們。”
“你們當中,有誰曉得孔子姓什么嗎?”
此問一出,同行的人面面相覷,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孔子難道不是姓孔嗎?
就連陪同的孔子玉也答不出來。要知道,孔子玉的家族是孔子后代中的旁支,雖然自己姓孔,卻并不清楚孔子的姓氏究竟是什么。
見無人能說出個所以然,毛主席便娓娓道來地向大家介紹了孔子的姓氏之辨。原來,孔子是殷商皇族后代,本隨皇家姓“子”,不過,到了春秋時期,孔子的家族為躲避諸侯迫害,便以能人孔父嘉的字為姓,改姓為“孔”。
大家聽完,紛紛感嘆不已,沒想到孔子這個尊號背后還有這么一段故事。同時,他們也又一次見識了毛主席的博識多聞,實在讓人敬佩。
接近正午時分,烈日當空,一行人終于結束參觀,準備離開。而方才在參拜孔子墓時一言不發(fā)的毛主席此時終于戀戀不舍地感慨道:“我幼時學孔孟,那一套東西放到現在的確是過時了!但是,要是沒有孔夫子,我恐怕連大字都不識一個嘍!”
二、毛澤東看孔子
毛主席曾對孔子作出了一針見血的評價:“封建社會的圣人。”雖然只是簡單的寥寥數語,卻精確地概括了新中國新社會對孔子這位偉人及其思想應該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那就是批判地繼承。
孔子在古代便被尊為“至圣先師”,他提出的仁義禮智信等個人修養(yǎng)標準、求知好學的學習態(tài)度和以民為本的“仁政”等思想涵蓋從個體到集體建設的各個方面,即使在當今社會,也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在1964年的春節(jié)座談會上,論及教育問題,毛主席還特意囑咐道:“孔夫子的傳統(tǒng)可堅決不能丟!”
同時,毛主席也深知孔子的成就是發(fā)生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的,有些封建思想放到現在就不適用。比如,他就不認可孔子教導學生讀書,卻不讓他們勞動。整日死啃書本容易培養(yǎng)出掉書袋的迂腐書生,而新中國的人民不僅要學習革命理論和生產知識,更要投身勞動,在實踐中出真知!
在數十年的潛心學習與實踐探索中,毛主席已將孔孟之道運用得爐火純青。要說他從中領悟到的最大財富,顯然是認識到了孔孟思想中存在的兩面性。為此他指出,要帶著辯證的眼光看待儒家思想,肯定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摒棄落后的消極的,這樣才是對我國幾千年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尊重。
在毛主席與他的眼科醫(yī)生的一次交談中,可以將他的批判智慧窺見一斑。
1975年,毛主席患了眼疾,人們請來北京著名的眼科醫(yī)師唐由之為他診治。不過,毛主席在得知他的姓名后,最關心的居然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好奇地問:“你叫‘由之’,這二字是不是來自《論語》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唐由之聽了不免有些驚訝,一方面感嘆主席博學,另一方面也未作他想,點頭承認。
沒想到,毛主席可不是隨便問問而已。他拍了拍唐由之的肩膀:“你可不能按照孔夫子說的‘由之’來行事,要學魯迅先生講的‘由之’一樣來為人做事?!?/p>
此語一出,不能不讓人拜服。
三、孔孟思想的時代生機
2020年,正值毛主席誕辰122周年紀念日,山東鄒城舉辦了一場意義深刻的揭幕儀式。在鄒城后八里村的偉人廣場上,村民們齊聚一堂,共同瞻仰一座全國最高的毛主席銅像。
山東是孔孟之道的發(fā)祥地,也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為紀念毛主席為中華民族復興作出的巨大貢獻,后八里村全體村民自掏腰包,籌建了這一座精美而宏偉的銅像。
在百姓們眼中,毛主席的功績遠遠不止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過上了好日子而已。是他對孔子思想的重視使得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不至于蒙塵,也正是他用個人淵博的學識結合革命實踐,對儒家文化推陳出新,讓華夏兒女在千年以后,仍能享用這些足以令世界艷羨的精神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