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瑞)9月10日,有媒體報道,網紅“柴懟懟”(原名柴向前)等人被曝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已被溫州市平陽縣公安局立案偵查。那么,“柴懟懟”等人的行為是否已經涉嫌犯罪,又是否將面臨刑事處罰?
對此,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案件已進入刑事偵查階段,表明公安機關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行為。
該罪的量刑標準如下: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兩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處兩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兩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兩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兩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陳凱表示,“柴懟懟”事件為網紅群體及關聯經營者敲響了警鐘:流量與利益的追逐必須以法律為底線。無論是惡意抹黑他人、虛假宣傳產品,還是生產銷售偽劣商品,任何突破合規(guī)紅線的行為都將面臨處罰。案件目前仍在偵查中。從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到最終法院判決,還需要經過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三個階段。根據案件復雜程度,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月時間。若罪名成立,“柴懟懟”等人不僅面臨自由刑,還可能同時被處以罰金甚至沒收財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