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在歷史上的地位,分量極重。它是禮樂制度的源頭,是王權天授的范式,是中國文明形成的關鍵節(jié)點。
但說起西周的“墓葬”,哪怕最頂級的那一座,至今沒人能拍胸脯說:這是周天子的寢宮。中國考古干了一百多年,東周列王、商王武丁、殷墟婦好,全找到了,就缺周天子一個人影兒。
貴族的墓一茬一茬地挖出來了,“甲”字形大墓、帶車馬坑的貴冢、周王室的重器,全都湊齊了,可那一塊天子的陵地,硬是躲過了每一把探鏟。
是藏得太深,還是根本沒留下痕?這事越想越別扭,越查越沉重。
一、八百年王朝,陵寢去哪兒了?
西周立國于公元前1046年,歷十二王,直至公元前771年止,是中華王朝體制確立的開端,也是青銅文明的高光時刻。
可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么有規(guī)矩的朝代,王墓一定有模有樣”的時候,考古現場一次又一次撲空。
1956年,周原地區(qū)第一次規(guī)??碧?,布點系統(tǒng)嚴密,覆蓋現今陜西扶風、岐山交界地帶。發(fā)現甲骨、青銅、宗廟基址一應俱全。
尤其是1963年在岐山發(fā)現的“周公廟臺地”,內含三層夯土結構,甲骨多達204片,年代清晰明確。但往下挖,沒有墓穴。
進入21世紀,考古隊在宗周遺址(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qū))反復發(fā)掘,廟址、車馬坑、大型殿宇都找到了,青銅器銘文上“王來征”、“王命率”、“王賜?!币蛔植徊?,卻沒有一件東西明說“這是天子本陵”。
最接近的,是2023年在西咸新區(qū)發(fā)現的8座甲字形大墓,墓主頭骨DNA檢出“嬴”姓信息,且陪葬器物等級接近王級。但青銅銘文顯示多與地方貴族或宗支有關,未見“王某”或“某王”之稱,學術界判定為“王族旁支”。
遺憾的核心,是天子遺骸、王號銘文、宗廟配套設施,三項缺一不可。
西周王室制度森嚴,王室葬制理應留下證據,可現有材料中,從未發(fā)現一塊石板、一片甲骨、一件青銅上,明確寫著“王陵”、“王寢”、“王葬”這三個字。
所以即使我們站在王宮原址上,也不能斷言腳下就是周王的歸宿。
這一切指向一個問題:西周天子到底埋在哪?
二、“不封不樹”,周人把墓藏哪兒了?
在古人觀念里,“死者為大”,但西周偏偏有點“不講理”。
最早提出疑問的,是1990年代“宗周遺址”發(fā)掘負責人高炳堂,他根據禮制典籍推斷:“西周貴族葬制明確規(guī)定,王公大臣皆‘不封不樹’,即不建封土、不豎標志”。
《禮記·檀弓》載,“古者葬而不墳,祭而不祠。”王者更應身作表率,生前節(jié)儉,死后亦克制。
西周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明德慎罰”,體現在墓葬上,就是“隱”。即便身份最高,也要埋在地平線之下。
既無陵臺,又無神道,周人根本不在地上“留記號”。加之地宮構造也采用“隱形結構”,缺乏明顯墓道、封土、石槨。
2004年,在陜西眉縣發(fā)現一處“地下祭祀坑”,專家初以為是墓道入口,但清理后發(fā)現竟是“仿墓式祭壇”,為活人祭祀之所,非亡者之寢。
這種“以活人代陵”的設計,讓西周天子死后繼續(xù)參與國家祭祀,也徹底斷絕了后人尋找陵墓的線索。
就算你把整個宗周翻個底朝天,也很難鎖定一處地宮。而即使真挖到了王陵,因為青銅銘文中從不寫“周王陵寢”,你也只能看著幾件器物說:等級很高,不知道是誰。
于是,“藏陵于廟”成為學界一種主流推測:周天子去世后,尸骨不另建大墓,而是藏入宗廟地基中,連帶禮器一起入土,真正做到“人在廟在、墓隨廟葬”。
這讓整個考古陷入死循環(huán):你找墓,人家把墓藏進了廟;你找廟,人家廟下沒標號。最后只剩一堆青銅,冷眼看你繞來繞去。
三、“禮制太嚴,墓志全無”:周天子成了“無字碑”
西周墓葬系統(tǒng)里的另一種“失語”,是銘文極少涉及“身后事”。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對“王崩”、“王寢”、“殉葬”記載清晰,而周人青銅銘文則轉向“祭”、“征”、“賜”,極少講“葬”。
2025年,在岐山縣雍城遺址出土一件“命銘鼎”,上書“王命使某,征商東三日”。記錄戰(zhàn)爭、冊命之事一清二楚,但結尾沒有“銘于王寢”之類的固定格式,考古隊推斷,這類器物應歸廟祭使用,非隨葬陪品。
也就是說,西周人在文化層面就壓縮了對“死亡”的書寫。青銅器不刻墓志、甲骨不占卜亡者、禮器不設陵表。他們把一切力量用在“現世治理”上,死后只剩模糊影像。
這也解釋了為何,即便我們今天有雷達掃描、有碳十四測年、有地磁分析,依然找不到那口地宮?,F代考古靠跡象、靠銘文、靠結構邏輯,而西周的邏輯,是把痕跡全藏起來,把名字全隱去,把等級只放在器物,不放在陵地。
從殷墟的“婦好墓”到漢陽陵的“劉啟地宮”,都可以靠地表結構、文獻記載、青銅銘文三位一體認定墓主身份。但周人偏不留“名”、不留“相”、不留“志”,周天子成了最難破解的“無字碑”。
參考資料:
中國考古學百年成就.中國考古百年.
《封神》里的西岐,找到了.中國新聞周刊網.2025-06-13
耀眼!這十大考古新發(fā)現,個個大有來頭!.求是網.2020-12-07
周原聚落考古與西周歷史研究的新突破.中國社會科學網.2025-02-28
解析西周文明走進西周大墓發(fā)掘現場(組圖).上游新聞.2004-10-25
陜西發(fā)現8座“甲”字形大墓,京氏姓“嬴”,祖源在濟南.齊魯壹點.2023-03-17
洛陽人有話說:周代八百年,周天子的陵墓去哪了?.澎湃新聞·湃客.2023-10-09
專家:西周王陵至今沒被發(fā)現只因“不封不樹”.大連日報.2013-11-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