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中國軍視網(wǎng)特開設【英雄志民族魂】專欄,挖掘整理抗戰(zhàn)時期英烈的感人事跡,展現(xiàn)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浴血奮戰(zhàn)的壯麗篇章,激勵后人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賡續(xù)紅色血脈。本期推出《【英雄志 民族魂】韓明柱:指揮有方 令敵人聞風喪膽》。
1937年12月29日,在中共魯東工委和壽光縣委領導下,馬保三在壽光縣牛頭鎮(zhèn)發(fā)動群眾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八路軍魯東游擊隊第八支隊。
1938年1月10日,中共山東省委派來的兩位英姿颯爽的年輕人到達八支隊,全支隊上下歡呼雀躍。其中的一個就是從延安來的韓明柱。
韓明柱,化名張征,1913年2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新縣戴嘴鄉(xiāng)韓老屋村(原屬光山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7年參加革命。1929年9月,任河南省光山縣第四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委員,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參加紅軍。從參軍到長征,他屢建戰(zhàn)功,并成為紅軍的一名中層指揮員。“七七事變”后,他被派往山東幫助省委組織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zhàn)爭。
到達八支隊后,在支隊軍政委員會擴大會議上,韓明柱提議支隊沿用紅軍的編制和政治工作制度。后經(jīng)上級任命,決定由馬保三任八支隊指揮,韓明柱任副指揮。
八支隊組建之初,各級指揮員缺乏軍事知識。在部隊的訓練中,韓明柱運用他豐富的軍事知識和作戰(zhàn)經(jīng)驗,言傳身教,使隊員的素質得到大幅度提升。他還給隊員們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把紅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灌輸?shù)叫聞?chuàng)建的八支隊。
在韓明柱的建議下,八支隊成立了騎兵隊。韓明柱針對敵人騎兵戰(zhàn)馬高大的情況,教會了大家??绸R腿的“鐙里藏身”騎術。在他的帶領下,騎兵隊很快發(fā)展到了二三百匹戰(zhàn)馬。
1938年1月,國民黨濰縣縣長棄城出逃,導致日軍長驅直入,濰縣失陷。為了打擊日軍,鍛煉隊伍,八支隊官兵主動尋找戰(zhàn)機,伏擊日軍汽車。2月2日晚上,韓明柱帶領隊員來到壽光南關,打死日軍軍官3名,繳獲一輛汽車及部分槍支。伏擊戰(zhàn)的喜訊傳遍壽光及鄰近各縣后,掀起了參軍熱潮,八支隊迅速壯大起來。
1938年4月10日,八支隊東進膠東,途中屢次與敵人交鋒,韓明柱從容鎮(zhèn)定,指揮有方,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韓明柱治軍紀律嚴明,每逢離開駐防地,都讓士兵將街巷打掃干凈,把水缸挑滿,深得群眾擁護。他建議改善軍政、軍民關系,建立民主政權,提高了部隊的戰(zhàn)斗力。6月下旬,八支隊奉命回師西征。在鄒平,打敗國民黨的地方實力派武裝,緩解了清河地區(qū)南北夾擊的危局。在長山一帶,重擊敵軍,以“鐙里藏身”戰(zhàn)術活捉日軍中隊長。一時間,韓明柱成為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飛騎將軍”。
1938年11月,韓明柱帶領部隊在蒙家莊一帶打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zhàn),250多名日偽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失魂落魄??稍谥笓]戰(zhàn)斗中,韓明柱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頭部,英勇犧牲,年僅25歲。
韓明柱犧牲后,部隊上下極為悲痛,官兵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山東省鄒平縣(今鄒平市)焦橋鎮(zhèn),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1957年,山東省人民政府遷葬韓明柱遺骸至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讓英雄安息,受世人敬仰。
2014年9月,韓明柱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