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付克友 黃博文
從宏闊磅礴的“大寫意”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從初期的理念構建邁向深化務實的實踐階段,這是“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舉辦六年來的路線圖。
9月9日,第六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以“共建優(yōu)質營商環(huán)境 共享納稅服務新進展”為主題拉開帷幕。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稅務部門負責人,13個國際組織以及近50家中外跨國企業(yè)的代表匯聚一堂,展開頭腦風暴,為全球經貿合作注入新動能。
經貿合作的持續(xù)深化,離不開高效、協(xié)同的稅收環(huán)境保駕護航。稅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共同語言”,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2019年4月,中國首倡發(fā)起成立“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為共建國家稅收合作提供了制度化的平臺。
六年來,該機制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目前已有38個成員和30個觀察員,構建起一張橫跨五大洲的稅收合作網絡。今年4月,德國工業(yè)聯(lián)合會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合作機制,進一步增強了合作機制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六年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凝聚各方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該機制的獨特價值在于,構建了立體化合作架構,通過理事會統(tǒng)籌決策、秘書處執(zhí)行協(xié)調、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lián)盟開展培訓、論壇凝聚共識,形成了從政策制定到實踐落地的完整閉環(huán)。
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lián)盟已建立六所“一帶一路”稅務學院,累計為來自120多個國家(地區(qū))的7000多名財稅官員提供了160多期培訓,顯著提升了共建國家的稅收征管能力。
機制的發(fā)起雖然來自中國,但其帶來的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而這樣的機遇和成果,還在持續(xù)深化。
在今年論壇為期三天的議程中,與會代表圍繞稅收征管產品體系、納稅服務產品體系、稅收法治建設等六項議題開展深入研討。特別是通過發(fā)布《“一帶一路”稅收征管產品體系(1.0版)》和《“一帶一路”納稅服務產品體系(1.0版)》以及相關產品,全面歸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稅收征管和納稅服務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成熟案例,為共建國家提供更完整的參考與借鑒范本。
這一機制在未來還將持續(xù)更新產品體系,通過“動態(tài)迭代”確保其始終貼合跨境投資需求。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創(chuàng)新,使稅收合作真正成為企業(yè)“走出去”的“導航儀”。
這種創(chuàng)新源于對發(fā)展需求的精準把握。共建國家稅制差異大、征管能力參差不齊,抽象的政策宣示難以解決實際問題,而產品化共建通過模塊化設計和場景化應用,能讓稅收合作從“務虛”轉向“務實”。
六年來的成果證明,“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不僅是各相關國家(地區(qū))稅務部門共商征管協(xié)作、共促貿易便利的重要平臺,更是以稅收為紐帶,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掃清障礙、注入動能的有效載體。
論壇釋放的信號清晰而堅定:稅收合作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進程。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種以規(guī)則為基石、以發(fā)展為導向的合作范式,正是破解全球治理困局的關鍵。這場跨越大陸的稅收對話,將繼續(xù)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稅務力量。
稅收合作的新篇章正在書寫,而它的主題永遠是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