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約熱淚奴
一
媒體報道,中部地區(qū)出現(xiàn)大暴雨。2025年10日晚到11日,河南、山東、江蘇、安徽交界地區(qū)出現(xiàn)較大范圍暴雨,多地出現(xiàn)城市內(nèi)澇。
這使我想起之前學到的一個新詞叫“胖峰”。
媒體此前報道,三峽水庫前期發(fā)揮了重要攔洪削峰作用,預計近期入庫流量將呈現(xiàn)“胖峰”、持續(xù)大流量的不利形勢,當前要統(tǒng)籌考慮三峽水庫自身安全和攔蓄大洪水的需要,在兼顧水庫安全、堤防承受能力的基礎(chǔ)上,科學、合理地安排水庫下泄流量。
這令人不由得贊嘆,我國水利部門有大師啊。特意百度了一下,“胖峰”一詞此前從未出現(xiàn)過,應是水利部門的一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過,我相信它具有未來流行的潛質(zhì)——“胖峰”,當是特大洪水之意,不過,“胖”字一出,特大洪水帶給人們的焦慮乃至驚懼感立即消失于無形,取而代之的是由胖墩墩、胖乎乎之類詞匯帶來的喜感效果。
有關(guān)部門還可以舉一反三,比如特大暴雨今后可稱之為“胖雨”,特大泥石流可稱之為“胖流”。
在這里,我還要鄭重建議一下,有個作家不懷好意地取名叫“洪峰”,與余華、蘇童、格非、馬原并稱先鋒文學五虎將。在“胖峰”面前,這個“洪峰”顯得特別扎眼,對大壩不夠友好,慎重起見,有關(guān)部門應找其談話,勸其另取筆名。
與“胖峰”難分伯仲、猶如雙峰對峙的另一種新語文發(fā)明,是洪澇不叫洪澇,叫“水域面積擴大”。媒體報道,“7月14日6時,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403平方公里,較7月2日和8日分別擴大549平方公里和197平方公里,為10年來最大”。
“水域面積擴大”,不就是原先的陸地被洪水淹沒了嘛。但一句“面積擴大”,顯得多么理性、客觀、中立啊,不帶一絲感情色彩,而這正是科學精神的前提。如果將特大洪水取名“胖峰”是一位文科生的話,我猜“水域面積擴大”的版權(quán)屬于一位理科生。
二
事實上,這些年來,類似這樣的新概念、新名詞還有很多,它們不斷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極大地豐富了漢語的內(nèi)涵,有關(guān)部門替代語言專業(yè)人士,為祖國語言的更新?lián)Q代做出了巨大貢獻。
比如,前幾年,重慶一座在建橋斷了不叫斷了,叫“垂直錯位”。整個報道中,不見一個“斷”字。祖國語言真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
再比如,“窮人”不叫窮人,叫“待富者”。 這個名詞是某著名經(jīng)濟學家創(chuàng)造的。他說,“改革還沒有完呢,并不是說改革到現(xiàn)在為止了 ……現(xiàn)在還在市場經(jīng)濟中,他今天沒有富,只要有更多的機會,機會的均等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們大家對都在改革中受益要有正確的理解?!?/p>
大學畢業(yè)生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叫“慢就業(yè)”。一個“慢”字簡直是神來之筆啊,比起 “待業(yè)”要高明不少,并傳遞出一種悠閑、輕松、不急不躁、充滿希望的“正能量”心態(tài)。
還有,物價上漲不叫上漲,叫 “震蕩上行”……在這些名詞的映襯下,好一派歲月靜好,風淡風輕。
三
更絕的名詞,叫“自然水費”。前幾年,河南固始縣黎集鎮(zhèn)農(nóng)民用天上下的雨水種田,竟需交每人每年 30元的“自然水費”。面對公眾質(zhì)疑,當?shù)毓賳T辯稱,通過水渠“買水”灌溉才收費,天上下雨不收錢。 可公眾會問,水渠里的水哪來的,不就是天然雨水嗎?如果當?shù)卣畬ψ匀挥晁氖褂脧娦惺召M,這雨水流到了其他地方,或者蒸發(fā)到了天上,當?shù)卣床扇”Wo措施,算不算國有資產(chǎn)流失? ……
從“胖峰”到“水域面積擴大”,從“慢就業(yè)”到“自然水費”……化腐朽為神奇的新名詞、新概念層出不窮,專家或者說這些新詞發(fā)明者倒進我們腦袋里的水是這么多,呈“胖峰”之勢,使我們頭腦里的“水域面積”在不斷擴大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