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校 | 劉婉兒 審核 | 陳寧 馬響響
read
讀書會分享
推薦書籍:《帕夫雷什中學》
推薦人:偷喝了李白的酒
適合人群:教育工作者、師范生、大學生
推薦人閱讀分享:
翻開關于《帕夫雷什中學》的筆記,蘇霍姆林斯基的身影先于文字浮現(xiàn)——他是二戰(zhàn)中負傷的戰(zhàn)士,是辭去向教育局局長職位、扎根農村校園22年的校長,更是頂著壓力堅持“教育人性”的勇者。在他的堅守下,一所戰(zhàn)火中滿目瘡痍的學校,蛻變?yōu)橄碜u世界的基礎教育名校,與伊頓公學等并肩,這份執(zhí)著本身,就是對教育本質的最好詮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勞動是“為未來而工作”。初讀時只覺是教育者的理想,直到筆記中那句“教育是子彈命中的瞬間”,才猛然讀懂其中深意。我們總在人生某個節(jié)點,與過往的教育撞個滿懷:升學考公時,才懂《范進中舉》里的掙扎;求職碰壁時,才品出孔乙己長衫的重量;談婚論嫁時,才共情《孔雀東南飛》的無奈。那些課堂上讀過的文字、聽過的道理,并非當時就能消化,而是像一顆提前射出的子彈,在歲月里飛行,直到我們擁有足夠的閱歷,才被精準擊中。
這便是教育的神奇之處——它不急于求成,帶著長期性與滯后性,卻始終藏著前瞻性。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的22年,沒有追求立竿見影的成績,而是默默培育學生的品格與思想。他知道,今天在孩子心中種下的種子,或許要十幾年、幾十年后才會發(fā)芽。就像我們當年在課本里學到的知識、感悟的情感,看似被遺忘在記憶角落,卻在人生的某個轉角,突然讓我們豁然開朗。
合起筆記,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仍在回響。他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教育從不是灌輸與強迫,而是耐心等待與用心陪伴。每一次課堂上的講解,每一次與學生的交流,都是在為未來的某一刻蓄力。當我們在生活中突然讀懂過往的教育時,那不僅是“子彈命中”的瞬間,更是教育完成閉環(huán)的時刻,是蘇霍姆林斯基口中“為未來工作”的最好證明。
風情讀書會長期征稿
讀書,它不只是簡單的翻頁
它是靈魂的滋養(yǎng),是心靈的避風港
因書相逢的我們,都是彼此的擺渡人
讓讀書的感悟有處安放
讓同頻的靈魂在此相遇
歡迎網友投稿原創(chuàng)(未發(fā)表)閱讀分享作品;
字數(shù)一般不超過1500字
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聯(lián)系電話、個人簡介及照片。
投稿微信:sihongfengqing99
點擊下方合集,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