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美國跨黨派代表團宣布將于九月晚些時候訪問中國,上一次,美國眾議院議員此類活動,還是在2019年。就在這一行程引發(fā)高度關注的時候,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領袖亞當·史密斯明確表示,此次不會將臺灣地區(qū)列入行程,這一句話無疑會讓賴清德當局“破防”。
美國的態(tài)度為何會有這么明顯的變化?這對中美關系有何影響?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是否有調整?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美國代表團訪華:不再涉臺的“決心”?
雖然此次訪華的日期還沒有具體確定,但也就在最近了,時隔6年再度展開訪華之旅,史密斯這句:不會將臺灣地區(qū)列入行程,引起了所有人的專注,要知道三年前,2022年佩洛西竄臺事件,臺海局勢頓時緊張,中方還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訓練,警告信號強烈,國際社會也看出美國此舉重的破壞意味。
所以說,史密斯這次的表態(tài)有點出乎意料,這番表態(tài)既是對中方立場的尊重,也意味著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依舊是“戰(zhàn)略模糊”的態(tài)度,沒有了美國政府的明確支持,賴清德當局定是焦慮的。
為何賴清德當局會“破防”?
史密斯這番表態(tài)會讓臺當局破防,其實不難理解,再過去的幾年里,臺當局一直會將美國政客訪臺看為對“臺獨”的有力支持,尤其是2022年的佩洛西竄臺,更是讓“臺獨”切實感覺到了美國的支持,但史密斯這番話,顯然打破了臺當局的美夢,賴清德團隊逐漸意識到,過去所依賴的“美國撐腰”并不是無條件的。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只推行“美國優(yōu)先”政策的,特朗普更是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底,并且特朗普政府總是會將臺灣問題作為與中方談判時的籌碼,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當局怎么能保證美國政府在臺海危機中的立場?
“臺獨”主張有很大一部分是要依賴外部力量的支持的,就比如美國政府,現(xiàn)在美國是“戰(zhàn)略模糊”的態(tài)度,并不明確表示支持,也不明確說不支持,也就是外部安全保障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怎么能不感到焦慮。
美國政策調整:臺灣地區(qū)可能成為“棄子”?
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就一直奉行關稅政策,并企圖用關稅政策對華施壓,但前段時間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特朗普關稅政策違法,雖然最終裁定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特朗普政府現(xiàn)在面臨國內外巨大壓力,可能不得不返還數萬億美元的關稅收入,這不僅會影響到中美貿易,也會影響到中美兩國關系的進一步走向。
并且,特朗普政府現(xiàn)在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可能不得不暫時擱置對臺當局的承諾,或者說如果中美達成貿易協(xié)議,美國從中獲利,特朗普是否還會和以前一樣力挺臺灣?無論如何,這對臺灣地區(qū)都是一個挑戰(zhàn)。
三年前的鬧劇斷不會重演,臺灣地區(qū)的未來何去何從?
從史密斯的表態(tài)中可以看出,三年前的佩洛西事件是斷不會重演的,隨著美國外交政策上的變化,臺當局不得不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臺局必須認識到,“依靠美國”從來都不是一條坦途,而對美國來說,避免因臺灣問題引發(fā)更大的爭端,將是中美外交中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