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蒯曼和大藤沙月這場球,我突然看清了一個道理,這場比賽讓我想明白一個事兒:乒乓球打到頂尖水平,說到底就是看誰的基本功更扎實,誰的戰(zhàn)術執(zhí)行更徹底,什么爆冷、什么運氣,其實都是表面現象,真正能贏球的人,靠的是實打實的實力積累。
你看蒯曼這場比賽,4-1的比分看起來挺輕松,但過程可不是那么簡單,第二局她明明有機會拿下,就是因為幾個關鍵分的處理不夠細致,讓人家扳回一局,這時候要是換個別的小將,可能心態(tài)就崩了,但你看蒯曼怎么辦?她下去擦把汗,喝口水,第三局上來就直接打了個8-0,這種調整能力,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出來的。
我以前看球總愛看那些精彩回合,現在反而更關注球員怎么處理那些不起眼的球,就像蒯曼這場,她得分最多的不是那些漂亮的殺板,而是通過落點控制讓大藤沙月先失誤,特別是她壓反手的那幾個球,看著平淡無奇,但就是能讓對手別扭,這就是基本功的價值啊。
說到基本功,我得特別說說正手,蒯曼的正手是真的穩(wěn),不管是在相持中還是在關鍵時刻,她都能保證質量,你看數據就知道,她正手進攻得分率超過七成,這不是偶然,這是每天成千上萬次重復訓練的結果,大藤沙月也不是不想打好,但在這種持續(xù)的壓力下,技術動作難免會走樣。
再說說戰(zhàn)術執(zhí)行,蒯曼明顯做了功課,知道大藤沙月怕什么,從頭到尾都在壓反手,偶爾變個正手,就讓對手措手不及,這種針對性不是臨時起意,肯定是賽前反復研究過的,而且她能夠整場比賽都堅持這個戰(zhàn)術,說明不僅教練布置得到位,她自己也能理解透徹。
心理素質這方面,我覺得是最容易被低估的,第二局輸了之后,蒯曼臉上什么表情都沒有,既看不出著急,也看不出緊張,這種冷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因為她知道自己有能力調整過來,所以一局兩局的得失不會影響心態(tài)。
看看交手記錄就更有意思了,從3-0到3-2再到這次的4-1,蒯曼每次贏得都不太一樣,這說明她一直在進步,每次都能找到新的贏球方式,而大藤沙月雖然也在提高,但總是差那么一點,這一點差距,可能就是平時訓練質量的差異。
日本隊這次全軍覆沒,我覺得很能說明問題,他們單個球員可能某方面很突出,比如張本美和的速度,大藤沙月的搏殺,但整體實力和中國隊員相比還是有差距,乒乓球發(fā)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是靠一兩個特長就能贏球的時代了。
蒯曼連續(xù)淘汰伊藤美誠和大藤沙月,這個含金量相當高,特別是對伊藤那場,在先輸一局的情況下連扳三局,展現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對比賽的理解能力,她知道什么時候該穩(wěn),什么時候該兇,這種比賽智慧是很難得的。
馬上要對陣孫穎莎或者迪亞茲了,這對蒯曼來說是個更好的檢驗,尤其是如果打孫穎莎,就能看出她和真正頂尖選手還有多少差距,不過不管輸贏,蒯曼已經證明了自己在外戰(zhàn)中的可靠性。
說回我開始想的那個問題,這場比賽讓我徹底明白,乒乓球或者說任何競技體育,到最后都是實力的比拼,所謂的關鍵分處理、心理素質、戰(zhàn)術選擇,其實都是建立在扎實的基本功之上的,沒有這個基礎,其他都是空談。
咱們業(yè)余愛好者打球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不要總想著學什么絕招,或者指望臨場超水平發(fā)揮,把每個基本動作練好,把戰(zhàn)術理解透徹,比賽時自然就能打出好球,贏球不是靠什么秘密武器,而是靠日復一日的積累。
看頂尖運動員比賽,我們學到的不應該只是幾個漂亮球,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待訓練和比賽的態(tài)度,蒯曼能連續(xù)三次戰(zhàn)勝同一個對手,絕不是偶然,這背后是多少小時的汗水,多少次的分析研究,這些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地方。
說到底,乒乓球是個很誠實的項目,你付出多少,準備得多充分,比賽結果就會給你相應的回報,這可能就是這項運動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