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的“打卡”已膩味。
不談目的和意義,
只沉迷路上。
沒有停歇,只有前行。以60公里的時速,行駛在番禺的街巷、綠蔭、大橋與堤岸。這是一場公路電影式的城市閱讀——透過前擋風玻璃,看番禺如何從都市漸次展露出蔥蔥綠意與浪漫堤岸。
爬升,觸摸天際
“前方上坡,請慢行?!?/p>
自番禺大道北駛上南大干線(西向)的塘西立交,車輛緩緩爬升,樓宇漸次低伏。云層低垂,橋欄如剪影劃過天空,某一刻仿佛掙脫地心引力,直直駛向云的缺口,穿梭之間滿是視覺張力。
塘西立交,公路仿佛開往天際
在番禺,“自由”若有形狀,大概就是這一段弧線——利落、空靈,如駛向天際之路。
繼續(xù)前行,海鷗大橋在望。公路筆直向前,路燈勾勒出現(xiàn)代而簡約的輪廓,盡顯對稱美學。
海鷗大橋,利落的結構美
搖下車窗,獅子洋的風轟地灌入——那是一種沒有天花板、沒有盡頭的自由。
番禺的遼闊,從不需刻意尋找。日常行駛其間,便已是開闊本身。
在番禺,從不乏開闊的駕駛體驗
穿梭 駛?cè)刖G野
從大石沿江東路拐進星光大道西,濃密的行道樹瞬間蔽日成穹,光線倏地柔暗,陽光被篩成碎金,灑落一地斑斕。風與綠意一同涌入,仿佛駛?cè)肓恕俺鞘芯G肺”。
星光大道西,仿佛駛?cè)肓恕俺鞘芯G肺”
而M17鄉(xiāng)道更為幽深,像是緩緩穿行在層層疊疊的綠色隧道中。搖下車窗,泥土與樹木的清香漫入車廂,自然的聲音輕輕叩擊耳膜——這一刻,番禺悄然褪去都市外殼,顯露出野趣盎然的本色。
M17鄉(xiāng)道,在綠色隧道中曲折穿梭
不同于星光大道西和M17鄉(xiāng)道的靜謐詩意,石化公路自帶一股公路片的粗糲詩意。兩排高聳的行道樹護衛(wèi)著向前無限延伸的窄路,構成一種肅穆的對稱美。行駛于此,心底那份“出走”的沖動,再也藏不住。
石化公路,“出走”的文藝電影感
追逐 落日余暉
若要追一場落日,請一定駛向觀龍島。
在觀龍上街,追逐落日
建議從市橋方向自西向東,駛過大刀沙與觀龍島大橋,抵達觀龍島后,再沿觀龍上街緩緩環(huán)島而行。
觀龍島上,四號線駛過
大刀沙主路兩旁是農(nóng)莊與生態(tài)果園,愜意盎然。而一旦駛?cè)胗^龍上街,時光仿佛倒流——舢板輕搖、碧波蕩漾,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漁村風情撲面而來,慢得不像話,也浪漫得不像話。
觀龍島,漁村風情撲面而來
若時機剛好,環(huán)島另一側(cè)正是日落絕佳觀賞點:右側(cè)綠意蔥蘢,左側(cè)天際漸變成橙紅。窗外的夕陽如電影鏡頭一幀幀掠過,溫暖的光暈爬上玻璃。這十幾分鐘的日落,像是一天結束前的布洛芬,舒緩、治愈。
觀龍島上,路人與夕陽自拍
后視鏡里,夕陽漸漸模糊成一片暖色的紅霞——我們在追逐落日的同時,何嘗不是被落日溫柔地追隨?
后視鏡里,“被夕陽追逐”
即便只是日常下班途中,若能邂逅城市與云海在一片橙紅里翻騰,也足以讓疲憊消散,心歸于寧靜。
東盛路總站(公交站)旁停車場的夕陽,電影般的敘事
盛興大街,浪漫的粉紫色晚霞
市橋老城區(qū),橙紅色晚霞暈染天空
從都市到綠野、從藍天到河道……番禺的真實樣貌,從不靜止于某一處地標。它被一一寫進了風的節(jié)奏、樹的陰影、橋的開闊與日落的方向里。
“行駛”本身,即是一場不間斷的城市觀展。如果你也渴望閱讀一座城的流動模樣,不妨啟動引擎,開一趟“沒有站點的番禺”,沉浸式感受它半城半水、開闊自在的獨特氣質(zhì)。
一路向前,奔赴山海,也奔向未來。
來源 | 番禺融媒
策劃 | 陳海生、孫軼英
文字/圖片 | 張琳
編輯 | 鄒皓明
審核 | 孫軼英
校對丨胡普甜
復核 | 李文峰
簽發(fā)丨陳宇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