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內(nèi)地電視劇行業(yè)還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內(nèi)地拍攝的電視劇數(shù)量還比較少,所以引進了很多電視劇,除了港劇和臺劇,還引進了很多新加坡電視劇,新劇被引進中國大陸播出后,其影響力逐漸與港、臺劇呈三足鼎立之勢。
新加坡華語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有意識地將中國背景和文化融入其中,拉近與中國觀眾的距離,并且由于文化的親緣性,使其當時非常有人緣。從1990到2000年期間,我國引進新加坡電視劇20多部,題材包括時裝劇、歷史劇、武俠劇、神話劇等。
《三面夏娃》是一部1991年播出的新加坡電視劇,由鄭惠玉,湯妙玲,林梅嬌主演。這部劇的劇情還蠻曲折狗血的,講的是三個女孩之間的愛恨糾葛。閨蜜撕破臉互相傷害,最后又和好的大團圓結(jié)局,有點像90年代《小時代》的意思。
這三個女孩中,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劇中那個穿著緊身裙,戴著夸張飾品,燙著爆炸頭的“壞女孩”BOBO。當年看這部劇的時候,雖然覺得BOBO在劇中有點壞,但是又忍不住覺得這個女孩子好漂亮好洋氣!BOBO是由新加坡著名女演員鄭惠玉飾演,相信這個有著厚厚的嘟嘟唇的女生,很多人都有印象吧。
1992年播出的《霹靂紅唇》也是由鄭惠玉主演的??催@部劇的名字,就覺得這是部為她量身定做的劇。鄭惠玉在這部戲一開始是假小子的形象,跟《三面夏娃》里面差距好大,但是也很漂亮很可愛。
1994年播出的《勇者無懼》是由新加坡和北京電影學院音像出版社聯(lián)合攝制的,本劇由曹國輝、范文芳領銜主演,圍繞武術與武術精神,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克服種種挫折和困難,成為武術冠軍的故事。
從這部劇開始,新加坡電視臺出了一個新人,并很快成為當家花旦,她就是范文芳,《勇者無懼》里范文芳的短發(fā)造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此后出演新視多部劇集,被譽為“新加坡90年代第一美女”。
《雙天至尊》是新加坡拍攝的第一部有關賭博的華語電視劇,于1993年播出,由新加坡著名影星鄭惠玉和李南星擔綱主演。
《雙天至尊》這部賭劇,不禁讓人想起香港亞視陳庭威主演的《勝者為王》系列,以現(xiàn)代高科技作配合的魔幻賭術做包裝,加插場面激烈的槍戰(zhàn)爆炸動作畫面,輔以緊張刺激,扣人心弦的劇情,讓人難以忘懷。
說到新加坡的經(jīng)典古裝歷史劇,首先讓人想到的便是《絕代雙雄》。
《絕代雙雄》是新加坡電視機構(gòu)1986年制作的一部古裝歷史電視劇,林明哲、李文海、陳天文等主演,但直到1994年這部劇才被中國大陸引進播出。
這是一部描述五代十國末期,南唐后主李煜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之間的恩怨故事,劇中俊男美女不多,可是拍得有型有款,李煜的溫文儒雅,趙匡義的狠絕,國滅家亡別離宗廟的凄涼慘痛,表現(xiàn)得都恰到好處。
后來的臺劇《情劍山河》及新劇《李后主與趙匡胤》皆與此劇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服裝道具精美許多,場景宏大許多,但都流于表面,沒能拍出那種蒼涼、深沉的家國情懷。
同樣是編造,同樣是戲說,但能給人歷史感的還是這部《絕代雙雄》,它能讓人記住的是情懷,故土家國的情懷,歷史的情懷,英雄相惜、兒女情長的情懷。
《絕代雙雄》劇中的音樂和歌曲更是支支動聽,蕭麗珠演唱的同名主題曲《絕代雙雄》古典、大氣,不可不欣賞
90年代引進中國內(nèi)地播出的新加坡劇,影響最大的題材還是武俠劇!
從9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風靡武俠劇,而內(nèi)地因為制作水平的限制,只能采用一些合拍片方式甚至直接引進的方式,從港臺、新加坡引進古裝武俠電視劇。那個時候因為自制劇匱乏,所有引進的武俠劇基本上都萬人空巷。
武俠是中國人心底永恒的情結(jié),武俠劇是華人世界長盛不衰的創(chuàng)作題材,如果說1983版的《射雕英雄傳》是一個不朽的經(jīng)典,那么,10年之后的《蓮花爭霸》同樣成為一座里程碑式的巔峰。
新加坡最好的武俠劇非《蓮花爭霸》莫屬。
1993年6月,《蓮花爭霸》在新加坡首播,次年引進中國大陸,在各大衛(wèi)視以及中央臺輪番密集播出,萬人爭睹,風靡一時,成為當年的收視冠軍。
眾所周知,金庸與古龍兩位武俠大家的風格完全不同,《蓮花爭霸》卻成功地將古龍的《流星·蝴蝶·劍》與金庸的《笑傲江湖》兩部經(jīng)典之作天衣無縫地糅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這部電視劇里還借鑒了一年之前上映的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和《新龍門客?!返牟糠智楣?jié),博采眾長卻毫無違和感。
這部武俠劇有特色的角色眾多,沈沖,白玉川,南宮俊,南宮劍,南宮蝶,邱大姐,楊堂,葉群,高翔,金鷹。。。等等人物個性鮮明,劇情起伏跌宕,整體風格奇詭,肅殺冷峻,播出之后,自然掀起了收視狂潮,并經(jīng)受了時間的考驗,終成一代經(jīng)典巨制。
《蓮花爭霸》并不是一部純粹的新加坡劇,而是新加坡廣播局與山西電視臺合拍的一部武俠劇。當年新加坡廣播局開拍《蓮花爭霸》時,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而正確的決定:前往4000多公里外的山西,與山西合作,進行實景拍攝。山西方面極為重視這次合作,派出了規(guī)模龐大的團隊,按照新方的要求制作了一大批道具,調(diào)集了30余匹馬,如此規(guī)模的馬戲在新加坡本土是不可能的完成的。同時,我們在劇中也看到了五臺山、懸空寺、云岡石窟等諸多景致。
“無怨無悔我走我路,走不進天涯路。在風云之中你追我逐,恩怨由誰來結(jié)束?”
這首由羅文演唱的主題曲《江湖路》,也隨著劇集的熱播傳唱街巷。箏笛聯(lián)奏的古韻與羅文清亮大氣的聲音結(jié)合,旋律、歌詞無一不美,既有灑脫的江湖氣,又有入心的兒女情。
反串白玉川的塔琳托婭也成為當時的熱門討論話題,這部劇也被稱為“新加坡十大經(jīng)典電視劇”之一。
1994年新加坡播出的武俠劇還有《鶴嘯九天》與《昆侖奴》。
《鶴嘯九天》這部武俠劇講述因武當掌門的歸屬問題而引發(fā)的一段江湖恩怨。“鶴嘯九天”本身就是武當派的一門絕學,而其口訣則來自于宋代詞人秦觀著名的《鵲橋仙》。吳慶康演唱的主題曲《俠骨豪情》與劇集十分貼切,至今仍有不少觀眾可以將“我要,我要傲笑九天之外……人情如此淡薄,就算熱情如火,不能燃燒我的寂寞”的旋律哼唱出來,歌詞確實寫出了人生的況味。
《昆侖奴》引進內(nèi)地之時又名《大唐傳奇》,講述了唐末安史之亂后,被奴役的昆侖族人摩勒流落中原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該劇是中國廣東電視臺首次與新加坡合拍的電視劇,全程實景拍攝,在湖南張家界、廣東等人都有取景。短短20集的《昆侖奴》,清新雋永,劇情緊湊,毫不拖沓,說史不厚重,說情不虐心。武打設計樸實無華,沒有滿天神佛、群魔亂舞,照樣精彩暢快。
《昆侖奴》男主角干凈溫暖,不是艷光四射,而是安安靜靜的立在那里,就令你忍不住去瞟兩眼的特別存在。女主角豪爽干練,不是小情小愛的溫婉女子,而是踏遍江湖快意恩仇的率性女兒。她最初的亮相,是一襲白衣,戴著面紗,從一片竹林中如仙女般翩翩飛過,直到她面紗掉落的那一刻,真的太驚艷了。
1996年播出的《塞外奇?zhèn)b》是新加坡電視機構(gòu)與上海東方電視臺合拍的古裝武俠劇,由郭淑賢、黃嫊芳、黃碧仁領銜主演,改編自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白發(fā)魔女傳》《塞外奇?zhèn)b傳》《七劍下天山》三部小說的精華部分。
該劇講述了清朝時期三代江湖兒女的恩怨情仇,劇中主人公楊云驄、納蘭明慧和哈瑪雅之間的國仇家恨,愛恨難分,恩怨糾葛,剪不斷、理還亂,讓人唏噓不已。
這是一部少有的以女性視角為主的武俠電視劇,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劇中三代為情所困的女性,三代白發(fā)魔女,側(cè)重點截然不同,但每一代的愛情故事都刻骨銘心,由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的恩恩怨怨也編排復雜,十分耐人尋味,如今想來,能讓人一夜之間白了頭發(fā)顯然有些夸張,但那又何嘗不是一種愛到極致的表現(xiàn)?練霓裳,哈瑪雅,易蘭珠這三個白發(fā)女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讓我們震撼,除了她們,納蘭明慧的靈動和癡情也至今讓我們難
《真命小和尚》是1997年由新加坡電視劇制作公司制作出品,曹駿、陳天文等主演的一部古裝動作劇,分為《真命小和尚之無字天書》、《真命小和尚之十二銅人》。第一部全劇共20集,分別在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上演。
這部劇非常經(jīng)典,小編小時候看這部劇的時候為了能夠看完,雖然當時還是黑白電視機但經(jīng)常追到凌晨一兩點。當年最喜歡的除了主角“開心”小和尚之外,就是陳天文扮演的搞笑的“鐵桶師叔”,整部劇當時一推出就受到廣大歡迎,張學友還為這部劇演唱了主題曲《微塵》。
由于開心和全組演職員的出色表演和制作,《真命小和尚》不僅轟動了新加坡與東南亞,而且曹駿因開心一角,榮獲了1997年亞洲電視節(jié)最佳新人獎。緊接著,曹駿又連拍了《新水滸后傳》、《蓮花童子—哪吒》、《俠女闖天關》、《亂世騙俠》、《九歲縣太爺》、《寶蓮燈》等多部連續(xù)劇。
1998-2000年,新加坡先后拍攝了兩部金庸劇,分別是1998年上映的《神雕俠侶》和2000年上映的《笑傲江湖》。
《神雕俠侶》由范文芳、李銘順領銜主演。新加坡產(chǎn)的小龍女范文芳扮相輕柔,可遠觀不可褻玩,有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美,氣質(zhì)上比較接近原著。與李銘順搭檔兩人在外形和默契上配合得很好,但這個版本是所有版本中最為“平靜”的,沒有多少贊揚之聲,但也沒有多少罵聲,范文芳也成了最中規(guī)中矩的小龍女。
值得一提的是,范文芳和李銘順這兩人在劇中飾演的小龍女和楊過,在現(xiàn)實中兩人于2009年結(jié)婚,成為現(xiàn)實中的第一對“楊過與小龍女”。
2000版的《笑傲江湖》由霍志揩執(zhí)導,馬景濤飾演令狐沖,范文芳飾演任盈盈。這版《笑傲江湖》在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兩地均獲得收視第一的佳績。
這一版《笑傲江湖》相對原著應該說改動得比較大,主要包括東方不敗、田伯光、林平之幾個人物的改編,故事情節(jié)倒是也能自圓其說,是好是壞當然是因人而異。
除了武俠劇,新加坡在90年代還拍攝了一些神話鬼怪劇,如《天師鐘馗》《蓮花童子哪吒》《東游記》等。
1994年,新加坡和臺灣合拍了神話電視劇《天師鐘馗》,請來了剛剛在《包青天》中爆紅的臺灣演員金超群、范鴻軒,加上本土演員陳天文,組成了降妖除魔三人組。
這版《天師鐘馗》又名《神鬼傳奇》,共30集,分為五個單元:楊貴妃、三會包青天、一捧雪、江山美人、六月雪。
本劇的制作費用超過1994年之前臺灣記錄,高達6000萬臺幣,約合2000萬港幣左右。
《蓮花童子哪吒》首播于1999年,取材于我國古典名著《封神演義》,這也是一部中新合拍劇,由曹駿、羅海瓊、成建輝、翁清海、丁嵐等聯(lián)袂主演。
該劇講述了女媧門下護法仙童靈珠子和轉(zhuǎn)世后的李靖之子哪吒與九尾狐斗智斗勇的故事。全劇人物性格鮮明,故事生動,集中朔造了靈珠子(12集以后為哪吒)、太乙真人、姜子牙、李靖、殷夫人、申公豹、楊戩、雷震子、周文王及紂王、妲己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
故事雖然是觀眾熟悉的題材,但卻是觀眾陌生的全新的內(nèi)容,全劇緊緊抓住正義和邪惡、美與丑這一主題,頌揚了正義,鞭達了丑惡。全劇人物詼諧,語言輕松,用電腦制作了巨龍、怪樹、水淹陳塘以及騰云駕霧、翻江倒海等大量的電腦特技鏡頭,光這些特技鏡頭全劇達到了三、四十分鐘之多,另外激烈的打斗場面達一百九十多場,幾乎占了全劇五分之二,是一部非常注重可看性和商業(yè)運作的電視劇。
最后壓軸出場的是1998年播出的古裝神話劇《東游記》。
該劇由臺灣小生馬景濤和一眾新加坡演員出演。劇情緊緊圍繞“八仙 ”為民除害、懲惡揚善而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時,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與救苦難濟蒼生的重任相互交織,又在浪漫的色彩中融入了人性的光輝。于是,一幕幕善與惡、情與理、愛與恨的神話故事躍然熒屏。
雖然演繹的是中國古老的神話故事,但終其全劇宣揚了我國自古尊崇的“情、義、孝”等優(yōu)良品質(zhì),所以無論從表現(xiàn)手法或是文化底蘊來說都值得一看。馬景濤飾演的呂洞賓雖然為神卻沒有完全摒棄七情六欲,相反卻保持著與韓湘子的幾世相交之義,追求著與牡丹的戀戀風情,胸懷著斬妖除魔的大志,雖然讓人少了幾分景仰,但卻多了幾分親近。
相信很多小伙伴當年看劇的時候,很為呂洞賓和白牡丹、何仙姑之間的感情揪心不已。馬教主當年白衣長發(fā)的形象其實是蠻帥的,只是被他咆哮教主的名號搶了風頭,以至于讓人忽略了他的美貌。
而白牡丹和何仙姑兩位女演員的顏值也很高,要是我,我也不知道要選哪個好。當年你們是站哪對CP呢?
還有這部劇的主題曲《逍遙游》也非常經(jīng)典非常好聽,歌詞表達的瀟灑與樂觀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新加坡電視劇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相當搶眼,由于當時內(nèi)地電視劇制作水平的有限,引進的港劇和新劇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這些劇集帶給了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時隔多年,真的很值得再來回味一番。
新加坡電視劇很少像港臺劇那樣類型化和單一化,故事的過程和最后的結(jié)局往往都很出人意料,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