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教我讀懂人情世故》
真正讓我明白“人情世故”這四個字重量的,不是哪本書,而是我二十七歲那年回到老家后,遇見的那些人,經(jīng)歷的那些事。
那年的夏天特別漫長。我剛辭去城里的工作回來,暫時沒了收入。好友大陳常叫我去他家吃飯,一開始覺得是兄弟情誼,心里暖暖的。直到第三次去時,他妻子一邊盛飯一邊笑著說:"又來蹭飯啦?"雖然語氣輕松,我的臉卻一下子燒了起來。那頓飯吃得格外沉默,筷子都不敢多伸。從那以后,我寧愿在家吃清水煮面,也不再輕易去別人家吃飯。原來,人情債看似無形,卻最是沉重。
最讓我難堪的是借錢那次。家里急需用錢,我思前想后,向一個認(rèn)識十年的朋友開了口。電話那頭的沉默像一把鈍刀子,割得人生疼。最后聽到的是"最近手頭也緊"的推脫。掛掉電話后,我獨(dú)自在河邊坐到天黑,終于明白:成年人的友情,有時候就值那通電話的長度。
后來我去表叔的裝修隊幫忙。本以為親戚會多關(guān)照,結(jié)果每天收工最晚的是我,工錢卻比生手還低。有次我忍不住抱怨活太重,母親立刻勸我:"都是自家人,別計較。"那一刻我懂了,血緣一旦摻和利益,忍氣吞聲就成了必修課。
新認(rèn)識的客戶老周讓我栽了個大跟頭。他天天約我喝茶,熱情得像是失散多年的兄弟。等我推掉其他合作全心投入時,他卻突然冷淡下來。后來才從別人那兒聽說,他只是拿我的方案去壓另一個合作方的價。這個教訓(xùn)讓我明白:突如其來的熱情,多半別有用心。
在工地上,我遇見了劉工。他是業(yè)內(nèi)公認(rèn)的高手,活多得接不過來。但每次見到他,都是在耐心地給徒弟示范手法。有一次中午休息,聽他給妻子打電話:"你決定就好,我都喜歡。"聲音溫柔得讓人驚訝。而我們隊里有些年輕人,對客戶唯唯諾諾,回家卻對家人大呼小叫。劉工常說:"一個人對家人的態(tài)度,藏著他最真實的人品。"
李師傅是隊里的老好人,但他幫人從不越過自己的底線。請他喝酒,最多六分醉;找他幫忙,他量力而行。他說:"十分力氣用八分,留兩分給自己轉(zhuǎn)身。做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去年冬天,我和合作方在結(jié)款時產(chǎn)生分歧。我本想找中間人調(diào)和,對方卻直接拿出合同:"白紙黑字,按約定辦。"本以為會傷感情,結(jié)果問題解決得干凈利落。現(xiàn)在我們還常合作,因為清楚對方的底線,反而相處得更輕松。
這些點(diǎn)點(diǎn)滴滴,都是在生活這所大學(xué)里學(xué)到的真知識。如今我也到了帶徒弟的年紀(jì),每當(dāng)年輕人問我什么是人情世故,我就會想起那些年:想起表叔工地上的夕陽,想起劉工打電話時溫柔的神情,想起李師傅那杯永遠(yuǎn)只喝六分的酒。
我會告訴他們:人情世故不是圓滑,而是理性;不是算計,而是自保。知世故而不世故,通人情卻不人情,才是真正的成熟。
這堂課沒有畢業(yè)的那天,我們都在路上,且行且學(xu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