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guī)砹己玫拈喿x體驗,并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后續(xù)將會為大家?guī)砀嗟木使适拢?/p>
在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坪塘街道,地處伏龍山上有一座清代名人墓地,這座清代名人墓地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規(guī)模宏大,堪比皇陵,至今都有人前來祭掃,那么這座清代名人墓地的主人到底是誰呢?
我們?nèi)绻屑毑炜春烷喿x墓碑上的名字,便會發(fā)現(xiàn)這座墓地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清末名臣、湘軍創(chuàng)始人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第一名臣,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他在清末時期,一手改革軍制,創(chuàng)建了湘軍,鎮(zhèn)壓太平軍起義,推遲了清王朝的覆滅,
曾國藩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府湘鄉(xiāng)縣南白楊坪村一個務農(nóng)之家,祖上世代務農(nóng),到了曾國藩父親曾麟書這一輩,他通過努力,考取了秀才,使得曾家從他這一輩開始有所改變,從一個普通的務農(nóng)之家逐漸轉變?yōu)橐粋€當?shù)厝吮M皆知的書香門第之家。
曾國藩是家中的長子,從他出生之后,父親曾麟書便對他寄予厚望,親自帶著他讀書,為其傳道,授業(yè),解惑,而曾國藩也很是爭氣,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望,九歲時便讀完了“五經(jīng)”,還學會了如何寫八股文。
1826年,15歲的曾國藩參加了長沙府試,考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績,并獲得了參加院試的考試資格。
后續(xù),曾國藩再接再厲,先后考中了秀才和舉人,開始為赴京參加會試做準備,1834年,曾國藩北上京師參加會試,結果這一次成績卻并不理想,他落了榜,這使得他很是失意,在家里人的安撫下,他重新振作了起來,繼續(xù)參加會試。
然而結果依然令他無法接受,他竟又落了榜,兩次會試都未考中,令曾國藩太過傷感,啟程難歸返鄉(xiāng),在返鄉(xiāng)的過程中,曾國藩覺得自己不能夠就這樣輕易放棄,因而他決心沉淀下來繼續(xù)備考,回到故鄉(xiāng)后,他堅持苦讀,終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1838年在此赴京參加會試,考中了進士,被清廷安排進入到翰林院,開啟了他的仕途之路。
曾國藩在京供供職期間,不僅結識了京城的諸多人才,還在與他們的交流,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學識和眼界。
1852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在短短的數(shù)個月時間內(nèi),便卷席多個省份,清政府為此從各地調(diào)集大量八旗軍與綠營對太平軍展開圍剿,但是這個時候的清軍已毫無戰(zhàn)斗力,在與太平軍作戰(zhàn)中一敗再敗,清廷見此時的清軍已經(jīng)不堪一戰(zhàn),便頒發(fā)獎勵團練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太平軍勢力的發(fā)展。
當時,正在湖南老家為母親守孝的曾國藩在好友們的勸說下,在長沙組建團練,組建了一支以湘人為班底的湘軍部隊,曾國藩則帶領著這支湘軍部隊開啟了他輝煌的戎馬生涯。
從1854年開始,曾國藩帶領這支湘軍與太平軍展開了廝殺,經(jīng)過了近十年的浴血奮戰(zhàn),曾國藩與他的湘軍最終攻陷了太平軍的大本營——天京,并一舉將太平軍肅清和絞殺。
戰(zhàn)后,曾國藩獲得了清廷的的嘉獎,成為清廷的重臣,后續(xù),他又率軍追剿捻軍,主辦洋務,成為了清末時期的第一名臣,深受慈禧太后的倚重。
然而好景不長,曾國藩在擔任直隸總督,在查辦“天津教案”期間,曾國藩因主張向法國求和,嚴查“兇犯”,遭到民眾的指責,這令他飽受爭議,他為此倍感失意和憂慮。
1870年,曾國藩黯然南下,出任兩江總督,此時的他身體狀況已經(jīng)大不如從前,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便讓自己的曾國荃在老家湘鄉(xiāng)曾家祖墳為自己選擇一塊墓地,等到他百年之后,將他安葬于此,但是曾國荃卻并沒有找尋他一塊合適的塋地。
曾國藩見此情形,便退而求讓自己的弟弟在長沙近郊處為自己找尋一塊塋地,而就在曾國荃為哥哥找尋塋地時,曾國藩竟突然病逝于兩江總督衙門。
曾國藩病逝后,他的幾個兒子遵從其生前“歸湘為便”的遺愿,在金陵解纜,從水路扶柩歸湘,當時,曾國藩的靈柩走水路至長沙的水陸洲,到達長沙后,則是在長沙南門外的金盆嶺暫時淺葬,等到找到合適的塋地進行安葬。
隨后,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以及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等人便開始加緊尋找塋地的步伐,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經(jīng)過一番尋覓,在湘鄉(xiāng)與湘潭交界的銅梁大山找到了一塊塋地,準備將曾國藩的棺槨安葬于此,但當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在此地挖墓穴時,竟挖出了嫩石,覺得這個地方不能用作塋地,便否決了再這里安葬自己的父親。
后續(xù),清廷介入到了曾國藩的安葬事宜,清廷請來了風水大師,經(jīng)過一番尋訪,最終在伏龍山找尋到了一塊風水寶地作為曾國藩安葬的塋地。
曾國藩的這塊塋地東靠湘江,西依靳江,近距長沙城,便于后輩祭奠,因而曾家人對于這塊塋地都表示了贊同。
1874年,曾國藩的棺槨從長沙南門外的金盆嶺遷葬于伏龍山,曾國藩的墓地落地建成后,他的墓地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由墓冢、墓圍、拜臺、神道、牌坊、墓廬等組成。
后續(xù),曾國藩的墓地曾遭到過人為破壞,但好在當?shù)卣畬@這座墓地進行了修復和保護,使得這塊墓地直到現(xiàn)今,都保存完整,現(xiàn)如今,這塊墓地四周立有松樹,環(huán)境安寧靜謐,每年都有慕名者來到這里祭掃,表達各自的敬佩之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