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湖圖書館又叫官湖公園、文化館。民國21年(1932)國軍團長吳云程率部駐扎官湖時,收取以袁宗凱、楊汝蘭等各大富戶之巨資,于山西會館內(nèi)建立的圖書館。其規(guī)模巨大、花園式的建筑鼎盛一時,令人驚嘆,而且憑它當(dāng)時藏書2萬余冊,其中有大型書籍《萬有文庫》,各種報紙、完整的資料聞名遐邇。
當(dāng)年,官湖圖書館(公園、文化館)的原址在如今官湖復(fù)興大街西頭路北,大德隆藥店的西邊約百米處。
圖書館整個建筑坐北朝南。前有大門,門樓高而寬大,門的東側(cè)有地方名人草書“官湖圖書館”字牌,主要建筑為閱讀室和藏書室,后有涼亭和帶有九曲橋很大的荷花池塘(湖),左右是花園。
進入大門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花園里造型奇特峰巒起伏的假山,假山的前面是養(yǎng)魚池,用水泥砌成為橢圓形。池內(nèi)清水如碧,夏日荷花盛開,游魚可數(shù)。池沿放置各種花卉,爭奇斗艷,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池邊欄桿有塊牌匾上書“云程藕池”。池北還是一個小巧、精致的長形花園,四周為路。
花園的北面便是主建筑之一的閱讀室。是座外形為“五脊殿”的仿古建筑,屋面為四面斜坡,極像故宮太和殿,古香古色,巧奪天工,宏偉別致。閱覽室建在由青石條圍繞約半米高的臺基上,繞房一周的是寬約3米的走廊。四周廊檐柱粗如水桶,共20根,全都油漆涂成紅色,每根廊柱上部都鑲有雕龍畫鳳和各種花鳥蟲魚。屋檐飛翹,四角懸掛銅鈴,微風(fēng)吹來叮咚作響,柔和之音清幽及遠(yuǎn),有裊裊之感。屋脊上鑲滿鎮(zhèn)邪驅(qū)魔的陶制神獸,屋頂整體為黑灰色小瓦覆蓋,遠(yuǎn)觀如點點魚鱗,近看似條條小龍。
圖書館大門的走廊檐下懸有“搜羅古今”匾額,廊內(nèi)的大門上書“文淵門”,有一副對聯(lián)曰“左庫右序全分布,前山后水館中樞”。室內(nèi)四周排列書架和報架,插架上的圖書琳瑯滿目,如《小說月刊》、《良友》、《東方雜志》、《兒童世界》等多種雜志和畫報,報架上有《大公報》、《申報》、《中央日報》、《徐報》、《邳報》等十多種。室內(nèi)中央放置大方桌,長約10米,寬約3米,四周排列木椅,為讀者閱讀、書寫提供方便。書柜內(nèi)藏書除古代的經(jīng)史子集外,還有當(dāng)代出版的中外史學(xué),文學(xué)作品,及科學(xué)專業(yè)書籍,讀者可隨時參閱。
閱覽室后邊為花園,周邊有郁郁長青的松樹,中間有一棵兩人合抱粗細(xì)的高大皂角樹,秋天虬枝上掛滿約有一尺長飽滿的皂莢,花園的后面是藏書室。
藏書室原是清朝早年間山西會館修建的“天齊廟”,廟也建立在青石板砌成一米多高的高臺上,長約20米,寬約8米,高大富麗。里面有書櫥陳列四壁,書櫥高約2米,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玻璃柜,放置各種重要書籍,下部為木板柜,按年代存放各種報刊雜志,書籍內(nèi)容為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古今中外、無所不包。最令人震撼的是還有商務(wù)書局在1922年至1933年出版的“萬有文庫”一套巨著,共上下兩集,此書包羅萬象,連同10多種工具書,共計1020種,可謂是鎮(zhèn)館之寶。藏書室一般對外不開放,須憑借書證,供查閱。
藏書室后面是很大的荷花池(湖),水面寬闊約五畝有余,水清碧透,游魚時常泛起漣漪。四周垂柳拂堤,菰蒲彌望。每逢盛夏,全為綠荷所蓋,荷葉青翠欲滴,相互掩映。貼著水面的荷葉水珠晶瑩滾動。高出水面的則亭亭玉立,微風(fēng)吹過,滿池荷葉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楚楚動人。荷花盛開時如火如荼,煞是好看。
湖的南面有涼亭矗立,題曰“瑞臣亭”,有聯(lián)曰:“水榭一村鶯囀四周翠柳,橫塘五畝魚戲萬朵蓮花?!北泵鎸Π锻敛荷辖ㄓ小霸瞥涕w”,畫棟雕梁,拔地而起,更為宏偉壯觀,有聯(lián)曰:“憑欄聳立東望扶桑思射日,拾級而上西瞻芒碭憶斬蛇。”
湖兩岸亭閣之間,有九曲木橋相通,蜿蜒曲折,嬌若游龍。游人漫步橋上,瀏覽湖景,心曠神怡。遙望城山,碧空如洗,新黛如沐。閣影入水,宛如蓬萊仙境。
藏書室東西兩側(cè)各為南北長形花園,園內(nèi)花草繁茂,從春天的迎春、木香、牡丹,到夏日的萬花爭榮,從秋之菊花,到冬季的臘梅,品種之多,令人驚嘆。園中有幾個藤類花架,下有圓桌石凳供游人小憩。
圖書館首任館長是顧岐山。上任伊始,制定法規(guī),園內(nèi)遍設(shè)“折花一朵罰銀一元”警示牌。每抓住攀折花木或湖中偷釣者,即扭送警察局嚴(yán)懲不貸。另有一名館員為楊桂森、一名工友、二名園丁管理花卉,這些人認(rèn)真負(fù)責(zé),保證圖書館的正常運轉(zhuǎn)。
第二任館長是一位四十余歲曹瑞珍女士,館員亦為女性,名叫楊筱亭。這兩位女士,都是中師畢業(yè)的知識分子。她們巾幗不讓須眉,執(zhí)行法規(guī)尤為嚴(yán)厲,游園者、閱覽者皆規(guī)規(guī)矩矩,安分守己。當(dāng)時日寇大舉侵華,民族危機深重時期。兩位女士每天按時用館內(nèi)收音機播放新聞,并編輯出版墻報,宣傳抗日。又辦起婦女識字班,對鎮(zhèn)上的婦女進行義務(wù)掃盲教育。兩位圖書管理員的高度敬業(yè)和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感染了鎮(zhèn)民,她們被老百姓尊之為“英雄”。
1938年,日寇入侵官湖,圖書館人員外撤。管內(nèi)無人管理,書籍及名人字畫被搶劫一空,官湖這座存續(xù)6年之久的精神、文化的寶貴財富蕩然無存,只留下空空的房間。
白云蒼狗,城頭變換大王旗。本世紀(jì)五十年代初,在圖書館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邳縣文化館,館內(nèi)有聶館長和幾個工作人員。可惜的是:金魚池、假山、九曲橋、最北面的亭子皆蕩然無存,花園內(nèi)只剩一些低矮的松樹、花木。閱覽室一角存有很少幾份報紙雜志,藏書室變成排練文藝節(jié)目地方。閱覽室西南角的花園成為一個籃球場,每到休息日,在邳城縣公安局的“龍虎”籃球隊和官湖聯(lián)隊必有籃球賽,加油、鼓勁之聲不絕于耳。
1954年縣文化館隨縣城機關(guān)一起遷移到運河,龍騰虎躍的場面再也見不到了。邳縣文化館也變成官湖文化站,管理人員只有一個姓韓的站長。六十年代前后文化站艱難地維持運轉(zhuǎn),空空的閱覽室曾經(jīng)有人在這里打過乒乓球,展覽過雷鋒事跡的圖片,多數(shù)時間閑置。每到集日,這里有說書的、唱大鼓的,夏天是附近居民納涼的好去處。文革中,文化站開始被當(dāng)?shù)厝诵Q食,大門、院墻、窗戶都不見了蹤影,花園也成為光禿禿、坑坑洼洼的平地,破敗之象令人慘不忍睹,再后來這里劃為社員的宅基地,圖書館被連根清除,她的輝煌隨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仙境里的圖書館,精神糧食的殿堂,只留在后人的傳說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