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于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了吧!
這是多少人心中的遺憾,爹娘的恩這輩子再也報答不了了。
就算是央視主持人康輝,撒貝寧,朱迅他們也不例外,再優(yōu)秀的人在父母離開的那一刻也很無力!
大家認識撒貝寧的話,應該是從《今日說法》開始,嚴肅、認真,是對他最初的印象。
后來,他在綜藝節(jié)目中展現(xiàn)的幽默、機智和高情商,瞬間讓他成了全民偶像。
他仿佛永遠充滿活力,像個大小孩,用智慧和段子征服一切。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你好生活》中,卻突然“啞火”了。
當時,蔡明老師勸年輕人多和父母交流。這本是一個平常不過的善意提醒,卻跟一根針一樣,瞬間扎中了撒貝寧內心最脆弱的地方。
他眼圈一下子就紅了,聲音低沉得仿佛帶著千斤重擔:“我現(xiàn)在想接到我媽媽的信息,永遠不可能了?!?/p>
那一刻,整個演播室都安靜了,連空氣都凝固了。我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把梗玩得爐火純青的男人,也有他玩不動的梗,那是生命的真相,是時間帶不走的傷痛。
這份傷痛,發(fā)生在2013年。那一年,母親突發(fā)腦溢血,撒貝寧幾乎是措手不及地失去了她。
那時的他,事業(yè)如日中天,忙碌得不停歇,總想著等自己忙完這陣子,一定好好陪陪媽。誰能想到,這陣子竟成了一輩子,而陪伴也成了永別。
真正讓他感到撕心裂肺的,是在2019年底。他的龍鳳胎寶寶降生了,初為人父的喜悅,讓他本能地想和那個最愛他的人分享。
他拿起手機,手指飛快地編輯著:“媽媽,你的兩個小孫子出生了,你要當奶奶了?!边@幾個字,帶著他全部的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然而,就在按下發(fā)送鍵的那一瞬間,他的手指卻僵住了。他猛然想起,那個總是秒回他信息、那個無論多晚都會為他留燈的人,已經不在了。
在節(jié)目里,他翻著與母親寥寥無幾的聊天記錄,滿臉的自責與悔恨,
“我把太多時間和精力花在同事、朋友和各種社交上,和母親的聊天記錄,卻只有可憐的幾句,甚至連語音都很少有?!?br/>
母親在世時,他總覺得讓母親為他驕傲就是最好的孝順,可失去后他才明白,母親最想要的,不過是那份日常的嘮叨和陪伴。
母親的離開,讓撒貝寧徹底醒悟。他開始加倍珍惜與父親相處的時光,把父親接到身邊悉心照料。
他在節(jié)目中語重心長地勸告年輕人,一定要好好體會父母仍在的這種幸福,不要等到來不及。這番話,不是說教,而是用血淋淋的教訓換來的肺腑之言。
如今,49歲的撒貝寧,眼角已爬上皺紋,頭發(fā)也隱約有了白霜。
大家依然能在各種節(jié)目中看到他風趣幽默的身影,在深圳錄制《城市風華錄》時,他對著機器人調侃:“你是真人還是機器人?”
在圖書館注冊借書證時,他把自助借書機比作圖書館里的外賣柜。
他依舊是那個充滿活力的小撒,但經歷過生死離別,他的眼神里,多了一份對生活的沉淀和對親情的深刻理解。只有真正失去過,才懂得緊緊抓住現(xiàn)在。
康輝這個名字,就是國臉的代名詞。他坐在《新聞聯(lián)播》的主播臺上,眉頭微蹙,語速沉穩(wěn),仿佛天大的事在他這里都能被從容化解。
他代表著權威、專業(yè),是無數(shù)新聞人心中的榜樣。然而,在《朗讀者》的舞臺上,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康輝。
他拿出一張?zhí)貏e的照片,說是照片,其實是自己用手機拼湊的。
那是他和母親的照片,下面寫著一行小字:“因為近期沒有和媽媽的合影,我自己拼了一張?!?/p>
說出這句話時,康輝的聲音哽咽了,他強忍著淚水,幾次欲言又止,最終只剩一聲沉重的嘆息。
康輝的母親在2018年因尿毒癥去世。當時,他正在外地執(zhí)行采訪任務。等他星夜兼程趕回去時,已經錯過了與母親的最后一面。
那個瞬間,他一定恨透了自己。
在十幾個小時的返程飛機上,他徹夜未眠,借著昏暗的燈光,淚流滿面地寫下了那篇令人動容的《寫給媽媽,不是祭文的祭文》。
他寫道:“人到中年,像這樣的意外本不屬意外,但無論做了怎樣的心理準備,那一刻,仍然有著太多的痛,太多的不舍與遺憾?!?br/>
康輝的忙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的手機里,母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忙你的吧?!?/p>
這短短五個字,飽含了母親對兒子的理解、牽掛與體諒,卻也成了康輝心中永遠的刺。
他后來在節(jié)目中坦言:“我現(xiàn)在還會經常想,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放棄很多能夠給予家人關愛的時間和機會;和為了不給家人留更多遺憾,而去放棄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會,到底哪種是更勇敢的選擇,到現(xiàn)在我真的還沒有答案?!?br/>
這是一個身居高位者,一個把工作做到極致者,在親情面前,最真實也最無奈的困惑。
母親去世后,康輝在整理遺物時,特意留下了一件母親織的毛衣。想母親的時候,他就會把毛衣披在身上。
那件帶著母親體溫的毛衣,仿佛還能讓他感受到母親的擁抱,成了他緩解思念的唯一寄托,也是他與母親之間,那份無法割舍的最后連接。
除了沒能好好陪伴母親,康輝心中還有一個遺憾,他和妻子劉雅潔選擇了丁克。這成了父母一生的牽掛。
康輝的父親在2005年因肝癌去世,臨終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見到孫子,母親在去世前也一直為此事糾結。
在自傳《平均分》中,康輝坦言:“這輩子最對不起父母的就是選擇丁克。如果能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遂了母親的心愿,哪怕就一個孩子!”
這份遲來的悔意,沉重地壓在心頭,成了他無法釋懷的結。
如今54歲的康輝雖然不再登上春晚舞臺,但他依然活躍在文化傳播的第一線。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傳承著文化的血脈。
他和妻子結婚23年,感情依然甜蜜,家里的貓咪也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但每當夜深人靜,想起父母帶著遺憾離去的背影,那份酸楚,依然會悄悄襲上心頭。
還有朱迅,那個充滿活力、笑容溫暖的央視主持人。無論主持《幸福賬單》還是《星光大道》,她總能把現(xiàn)場氣氛調動得熱烈而溫馨。
她的笑容,仿佛能治愈一切。然而,當她在《你好生活》中提起父親臨終前的愿望時,她的笑容瞬間瓦解,哭得不能自已。
“如果知道父親走得那么快,當時無論如何都會滿足他最后的心愿?!彼磸途捉乐@句話,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這句話背后的故事,是她內心深處,扎了十六年的那根刺。
朱迅的父親,是一位新華社記者,一生都在踐行“講好中國故事”的信念。2010年,父親被查出結腸癌晚期,生命垂危。
那時,父親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家看看”。他插著各種管子,氣息微弱,卻依然渴望回到那個熟悉的家。
朱迅看著父親瘦弱的身軀,擔心移動會加重病情,便忍痛拒絕了。她怎么也沒想到,僅僅三天后,父親就在ICU永遠閉上了眼睛。
那個本可以滿足卻未能實現(xiàn)的回家心愿,成了朱迅心中永遠的痛。
這份遺憾,在2023年母親去世后,變得更加刻骨銘心。母親離世后,朱迅獨自一人在泰山頂上坐了一整夜,望著山下的萬家燈火,她忽然頓悟了父親當年的執(zhí)念。
父母想要的,從來不是多么先進的醫(yī)療設備,不是多么豪華的病房,而是那個充滿煙火氣的家,是子女陪伴在身邊的安心。
如今52歲的朱迅依然活躍在熒屏上,除了常規(guī)節(jié)目主持,她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中。
雖然經歷了人生太多的磨難,但她眼中的光芒從未熄滅,因為她知道,自己正在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yè),這是對父親最好的告慰。
他們這三位在各自領域都成就非凡的名嘴,卻都在談及父母時,流下了最真摯的淚水。
趁父母健在,多一點陪伴,少一點遺憾,多一句問候,少一份疏離。
這世上最平凡也最偉大的幸福,莫過于一聲“爸媽”有人應,這份簡單的幸福,值得我們用盡全力去珍惜!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