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排哥” 和老師其實是同頻人
“雞排哥”爆火
最近,“雞排哥” 憑借一段充滿煙火氣又滿含真誠的街頭對話火遍全網。
視頻里,他一邊熟練地翻炸雞排,一邊用樸實卻通透的話語回應顧客、分享生活,沒有華麗辭藻,卻句句戳中人心。
有顧客猶豫要不要買,他笑著說 “你可以拒絕我,但不要拒絕美味,請你給我一個為你服務的機會”;
學生黨來買,他總會多撒半勺料,念叨 “讀書辛苦,多吃點”;
有人勸他趁流量開直播、做加盟,他卻擺擺手 “我就會做雞排,把雞排做好就行”。
這場意外的走紅,看似是 “小人物的流量奇跡”,實則藏著打動人心的底層邏輯 ——而當我們把這份邏輯和教師的日常放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其中藏著不少值得借鑒的教育智慧。
“雞排哥”和老師
其實是同頻人
刷完 “雞排哥” 的視頻,很多老師會會心一笑 —— 從他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雞排哥” 的一天連軸轉:凌晨挑食材,上午備料,中午出攤,高峰期忙到沒空喝水,晚上收攤后還要清理、備次日材料,腰酸背痛是常態(tài)。
這像極了老師的日常:早讀、輔導、課堂教學、作業(yè)批改、試卷評講,還要參與備課組會議、班主任會議、全體教師大會……
同時要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處理班級事務管理、突發(fā)安全事件應對等工作。
同樣 “從早忙到晚”“被瑣事填滿”,同樣在平凡崗位扛責任。
給老師們的教育啟示
啟示一
忙而不亂,靠的是 “有原則、分主次”
“雞排哥” 應對高峰期時,面對顧客催促,一句 “按順序來,大家都快” 便穩(wěn)住秩序;他每天下午四點半準時去學校附近擺攤,給學生便宜 1 塊錢,只因 “學生休息短,能省則省”。
這戳中教師工作的關鍵:忙不怕,怕的是 “亂”;累不怕,怕的是 “沒方向”。
老師日常事務繁雜,若沒優(yōu)先級,易陷入 “撿芝麻丟西瓜” 的困境。借鑒 “雞排哥” 的原則:先抓 “核心任務”,如優(yōu)先保障備課質量,不隨意壓縮;再守 “關鍵節(jié)點”,如固定每天找一個學生談心半小時,不被瑣事干擾;還要重 “價值優(yōu)先”,像學生考試失利時,先花 10 分鐘安撫情緒,再講錯題,效果更優(yōu)。
忙而不亂的本質,是 “心里有譜,手上有章法”。老師守住原則、分清主次,再忙也能捋順工作。
啟示二
做自己,是教育者最好的“人設”
“雞排哥” 火后,拒絕漲粉、加盟等邀約,依舊守著攤位炸雞排:“我就會做這個,做好就行”。這份 “不盲從,只做自己” 的態(tài)度,比流量更圈粉。
這提醒老師:教育者不需要 “完美人設”,只需要 “真實的自己”。不少老師會焦慮:看到別人善用幽默,就強迫自己學 “段子”;看到別人雷厲風行,就否定自己的溫柔;甚至為了讓學生喜歡,刻意模仿自己不擅長的教學方式。但就像 “雞排哥” 的 “雞排味” 最動人,老師的 “個人風格” 才是獨特魅力 。
有的老師性格沉穩(wěn),擅長用耐心引導學生慢慢思考,課堂上沒有喧鬧,卻能讓學生沉下心來鉆研;
有的老師性格直爽,喜歡用 “嘮家?!?的方式講知識點,沒有華麗的課件,卻能讓學生聽得明白、記得牢固;
有的老師心思細膩,總能第一時間察覺到學生的情緒變化,沒有嚴厲的批評,卻能讓學生感受到被在乎。
“做自己” 不是 “不進步”,而是 “不偽裝”。
不用強迫自己變成 “別人眼中的好老師”,只要守住自己的教育初心,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用真實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學生自然會感受到你的真誠。
啟示三
格局大一點,就不會覺得自己是 “牛馬”
“雞排哥” 逢人便夸家鄉(xiāng):“景德鎮(zhèn)不光有雞排,還有世界聞名的瓷器”,網友贊其 “一個街邊擺攤的人,字里行間卻透露著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談吐”。
這份格局,正是老師所需。老師常因應付學生、家長、考核而抱怨 “像牛馬”,看不到工作價值。
但 “雞排哥” 證明:格局大一點,站位高一點,眼前的 “累” 就會變成 “值得”。
老師的工作是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教的一個字,可能是學生探世的鑰匙;聊的一句話,可能是學生破困的勇氣;給的一次鼓勵,可能讓學生成為溫暖的人。
把 “批改作業(yè)” 當 “夯實基礎”,“談心” 當 “校正方向”,“聯(lián)系家長” 當 “共護成長”,便會發(fā)現(xiàn)瑣碎里藏 “育人” 大意義。格局是驅散 “疲憊感” 的光,站在 “育人” 高度,便能生出堅持的動力。
啟示四
真誠,是應對復雜問題的萬能鑰匙
“雞排哥”爆火的核心,不是精致的鏡頭或刻意的人設,而是他面對顧客時的那份 “不裝”:顧客問 “生意好不好”,他不夸大也不抱怨,笑著說“養(yǎng)家糊口夠了”;
遇到學生黨,會多撒一把料,念叨 “孩子讀書辛苦”。這份不加修飾的真誠,讓網友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這像極了教育里的真相:有時,老師費盡心思想要設計完美課堂、準備精妙話術,卻可能忽略了最關鍵的東西 ——真誠。
學生對“敷衍”的感知力遠超我們想象:課上是否真的關注他們的眼神,課后談心是否真的在意他們的困惑,批評時是否帶著“為你好”的溫度,這些“真心信號”遠比“溝通技巧”更能走進學生心里。
就像 “雞排哥”用一句“趁熱吃”比任何廣告語都管用,老師一句真誠的“我懂你”,往往更能成為教育的破冰劑。
真誠的本質,是 “看見需求,尊重感受”。就像 “雞排哥” 懂顧客顧慮,老師懂家長、學生的心思,用真誠回應,再復雜的問題也能找到突破口。
教育是 “人與人的溝通”,真誠便是最好的 “橋梁”。
“雞排哥” 的爆火或許會過去,但他的章法、底氣、眼界、真誠,值得老師琢磨。
老師的工作雖無流量與掌聲,卻能像 “雞排哥” 用雞排暖人般,用初心照亮學生前路。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fā)】
來源 | 張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
編輯 | 白衣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