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翻開諸葛亮彈劾李嚴的奏章,竟有22員大將卷入了內斗!
說說蜀中無大將,蜀中當真一個像樣的大將都沒嗎?肯定也不是,蜀漢總體官員還是很多的,占老百姓的比例挺高的。之所以大家的感觸是“蜀中無大將”,主要緣由一:蜀漢前期五虎將太強了,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主要緣由二:魏蜀吳三國疆域劃分好后,總體軍隊都得到了恢復,個人武力在絕對的軍隊數(shù)量和堅固城防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了;主要緣由三:亂世之中相對鍛煉人,蜀漢后期的將領整體還是缺乏鍛煉實戰(zhàn),五虎將都是實戰(zhàn)中殺出來的,還能活著已經很說明實力了。
所以蜀漢后期其實大將還是不少的,只不過沒有大將能徹底扭轉大局實現(xiàn)興復漢室的目標。翻開諸葛亮彈劾李嚴的奏章,即《公文上尚書》,你就明白了,蜀漢后期將領還是有的,但北伐無法成功的各中緣由有很多,內斗也是其中一個緣由?!豆纳仙袝分?,竟然有22員大將,卷入了內斗,和諸葛亮一起扳倒了李嚴。
中軍師、車騎將軍劉琰。劉琰是劉備時期的老臣,文官武職,兵權不多,大概兩千左右,但在蜀漢的地位挺高的。
前軍師、征西大將軍魏延。魏延自不必說,蜀漢第六人,除了五虎將就是魏延最強了。
前將軍袁綝。袁綝一度和吳懿、高翔、吳班并列,肯定也是一員猛將,但是存在感很低,估計是三國演義沒寫。
左將軍吳懿。魏延死后的第二任漢中都督,沙場宿將吳懿,在蜀漢后期也很重要。
右將軍高翔。高翔、魏延和吳班三人曾在野戰(zhàn)中大敗過司馬懿,獲得魏軍首級三千級,這戰(zhàn)役也夠高翔吹一輩子了。
后將軍吳班。夷陵之戰(zhàn)是先鋒,北伐曹魏是野戰(zhàn)前鋒,吳班也是一悍將。
綏軍將軍楊儀。諸葛亮死后,是楊儀帶領五六萬大部隊蜀軍往漢中撤退的,主持了大局,把蜀軍生力軍安全帶回。
中監(jiān)軍、揚武將軍鄧芝。能打仗,做了趙云的副手,能游說,出使過東吳孫權,能守土一方,擔任過江州都督。
征南將軍劉巴。劉巴的軍銜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中護軍、偏將軍費祎。第三任蜀漢丞相費祎,帶兵能力一般,但內政能力不差。
前護軍、偏將軍許允。許允的軍銜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左護軍丁咸。丁咸的軍銜也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右護軍劉敏。劉敏有存在感,興勢之戰(zhàn)就靠了劉敏和王平,打退了曹爽十多萬魏軍,拯救了蜀漢。
護軍、征南將軍姜維。蜀漢末期的大將軍姜維,基本上家喻戶曉了。
中典軍、討虜將軍上官雝。上官雝的軍銜也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中參軍胡濟。胡濟是最后一任蜀漢的漢中都督,但是和姜維的配合不密切,有點小摩擦。
參軍、建義將軍閻晏。閻晏的軍銜也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參軍、偏將軍爨習。爨習的軍銜也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參軍、裨將軍杜義。杜義的軍銜也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參軍、武略中郎將杜祺。偏文官,管理內政為主。
參軍、綏戎都尉盛勃。盛勃的軍銜也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從事中郎、武略中郎將樊岐。樊岐的軍銜也不低,但存在感不強。
蜀中也并非沒大將,只是五虎將量級太高了,亂世之中殺出來的,都是狠人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