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一個豬頭,我就能發(fā)財了?!闭憬贾莸年惔鬆斠贿呏钢^“齊白石原作”“皇帝玉璽”,一邊輕聲念叨。
他堅信,這些從主播手中購入的“國寶”,價值百萬、千萬,能讓他投資成功、翻身還債。
可真相是,這一切只是直播間的一場精心包裝的騙局,而他,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直播古董陷阱”的犧牲品。
年逾七旬的陳大爺,曾是一名小學教師,退休后本想安度晚年,卻意外掉入了“古董直播”的漩渦。在過去的兩年里,他先后從多個主播的直播間購買“文物藏品”。
藏品有瓷器、有書畫、有印章,光聽名字就氣勢不凡:齊白石的《蝦趣圖》、王羲之的《蘭亭序》、清宮傳世玉璽……他深信這些“好東西”都來自宮里,是國家級拍賣會流出的“漏”。
他越買越多,越陷越深,甚至堅信:“集齊圓明園流失的12個生肖,就能發(fā)大財?!比缃竦乃?,只差一個“豬頭”。三層小樓已堆滿“藏品”,數(shù)量粗略估算達七八百件。
為此,他不僅耗盡積蓄,還背上逾百萬元的債務,向銀行貸款、向親友借錢,只為繼續(xù)“搶藏”。
被騙的開端,是兩年前的一場房屋翻建。背上幾十萬貸款的陳大爺,在短視頻平臺上刷到一場直播,主播大聲宣稱:“這些古董原來都是宮里分出來的,是扶持老百姓的項目,只要幾百塊就能買走,升值空間巨大!”
直播間里氣氛火爆,“秒光”“搶購”“斬單”等術語刺激著陳大爺?shù)纳窠?jīng),“這比股票靠譜多了!”他當時這樣想。
在這些直播中,“古董”從不缺賣點:主播高聲朗讀“鑒定證書”、展示“博物館流轉記錄”、甚至宣稱“可送拍賣行高價轉賣”。
有一次,陳大爺真的嘗試將這些“藏品”拿去銀行抵押貸款,結果被七八家銀行拒之門外——“我們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個人古董抵押”。
此時他才意識到:可能上當了。
更糟的是,一些曾“帶他致富”的主播賬號已經(jīng)注銷,直播間也人去樓空。
即便如此,陳大爺仍不愿接受現(xiàn)實:“這些錢幣都是北京公博鑒定過的,我寧愿相信它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我怎么辦呢?”
93提醒
在流量經(jīng)濟催生的低門檻直播間里,老年人孤獨、焦慮與發(fā)財夢被精準捕捉與利用。從“撿漏”變成“漏財”,從“直播間家人”到現(xiàn)實孤島,陳大爺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大家在平常日子里,一定要多多關注老人,和他們說說話,科普網(wǎng)絡詐騙的各種套路——否則直播鏡頭之外,還會有更多老人,跌入“古董致富”的幻夢中,越陷越深。
來源:大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