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這段時間一直在到處“動員”其他國家對中國征收關稅,但響應者寥寥。根據美媒最近追蹤報道,白宮已經向歐盟、G7和北約發(fā)出通知,讓他們以“購買俄羅斯石油”為借口,對華收進口稅,印度也不能放過。這三個組織有很多重復的國家,大部分也都是歐洲為主。特朗普的行動倒是引發(fā)很多人的關注,他們主要是看歐盟到底會采取何種行動“回應”美國。貝森特前段時間也表態(tài)稱,美國不會為歐洲做“表率”,歐盟必須率先動手。
三個組織中G7是美國的“核心圈層”,七國集團每年都要舉行峰會,在大多數立場上保持一致,還經常發(fā)表針對中國的政治聲明。不過美國財長貝森特上周提到,G7其他六個國家“不太愿意”對中國收稅,在他的強烈要求下,各方還是不想發(fā)表聲明。其實這件事歐洲不敢貿然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他們原本也無意和美國一樣走“關稅道路”,加上擔心中國反制,所以這些國家都對美國“保留態(tài)度”。
16日,首個G7國家明確就關稅事件進行表態(tài)。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在內閣會議后的記者會上表示,僅以“持續(xù)購買俄羅斯原油”為依據,向中國和印度征收高關稅“有困難”。日本聲稱他們會具體和G7討論用什么方法來應對這件事,不過現在的問題就找到“有效的辦法”。日方的聲明措辭也很直白,就是他們現在“沒辦法”對中印采取行動,理由完全不充分。此前英國媒體報道,歐洲和美國也在購買俄羅斯原油,不同的是他們從第三方來買,結果上是大差不差的。
美國的施壓與中國在地區(qū)和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使日本處于兩難境地。美國長期以來試圖通過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發(fā)展,此次慫恿對中國加征關稅就是其戰(zhàn)略的一部分。然而,日本清楚地認識到,過度追隨美國,可能會破壞與中國的友好關系,影響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中國在東亞地區(qū)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是地區(qū)產業(yè)鏈和供應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日本與中國保持良好的經濟合作關系,有利于自身在地區(qū)經濟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再者來說,日本自身也在持續(xù)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液化天然氣,日本政府數據顯示,日本6月份大約1%的進口石油來自俄羅斯。若對中國的石油進口征稅,日本自身也可能面臨類似指責和壓力,這顯然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媒體也稱,日本中方已在WTO框架內作出承諾,只要其他成員國履行世貿組織協定義務,就不會征收超過規(guī)定限額的關稅,并將公平對待所有成員國。僅因石油進口問題對中國加征關稅,明顯違背這一承諾,會讓日本在國際上陷入被動;即便是石破茂即將辭職,這個口子也堅決“不能打開”,否則會后患無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