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這句話在演員王琳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大家的印象中,王琳早年在俄羅斯留學,回國后又成了家喻戶曉的演員,她的生活應該很幸福才對。
可看了她的綜藝節(jié)目才知道,王琳的生活并不像雪姨那樣霸道潑辣,而是像依萍一樣,受到父母的欺壓打罵、早早出來打工。
直到長大后,王琳最大的夢想就是:抗拒父母的基因,并且和他們永遠不再見。
實際上,王琳的家境并不差,她出生于上海,爸爸是做地質的,而媽媽則在導彈基地工作,這樣的高知家庭,簡直就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
但由于還有個弟弟,再加上父母的重男輕女,使得這家里的所有好東西都與她無關。
直到現(xiàn)在談起童年,她還會說:都是些難以啟齒的事情。
因為父母工作忙,所以王琳從小就是在姥姥姥爺家長大的,直到7歲那一年,她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
可同樣是親生孩子,王琳的弟弟就是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的,所以說,誰更重要就一目了然了。
本以為,來到父母身邊的她會過上好日子,可沒想到,這里的生活卻比以前更加心酸。
因為家里地方太小,又或者因為王琳是個“外人”,他們“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王琳則只能擠在沙發(fā)上睡覺。
直到上了大學她才知道,原來女生也是可以一個人一張床的。
睡在堅硬的沙發(fā)上,她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甚至晚上還要忍受弟弟亂扔的臭襪子。
而同樣是自己的孩子,弟弟就因為年齡小,需要睡舒服的床,而王琳身為姐姐,就應該多讓著點弟弟。
就這樣,王琳一睡就是10年。
除此之外,她還要忍受媽媽長期的家暴。
因為想要一件毛衣,她被媽媽連打帶罵的教訓了兩個月,而因為在17歲時想要一雙高跟鞋,她直接被媽媽扇了一耳光,嘴角還流出了鮮血。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王琳拼命努力的學習,考上大學、成了演員。
可在成名后,那一家人又像吸血鬼似的纏上了她。
她不僅要贍養(yǎng)父母,還要給弟弟當“媽”,負責他的生活開支。
而在王琳懷孕發(fā)高燒時,她給母親打去電話,想要尋求一絲溫暖,可母親卻冷冰冰的說道:“那你就去醫(yī)院唄”,隨后便直接掛斷了電話。
不得不說,越是缺乏父母關愛的人,就越是想要在他們身上尋找希望,可當王琳一次次的去印證他們愛自己時,得到的卻是失望的答案。
直到現(xiàn)在,當55歲的王琳談起童年時,她依舊會眼含熱淚、情緒激動,對自己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記憶清晰。
所以,有些人確實是不配當父母的,有的人傾盡全力對待孩子,有的人卻把孩子當仇人,從他們身上吸血,壓榨他們僅剩的自尊。
當父母年老、需要人照顧的時候,那個從小就被偏愛的弟弟卻撒手不管了。
王琳雖然對父母懷恨在心,但由于血緣關系的牽制,她還是無法對父母心狠。
剛開始,她和父母住在一起十年,可卻因為媽媽的“作妖”而被整的身心俱疲。
沒辦法,她只能將父母送去養(yǎng)老院,不僅如此,這還是一家十分豪華的養(yǎng)老院,光是每年的花銷就要幾百萬。
有很多人都說養(yǎng)兒防老,可現(xiàn)實中、病床前,有幾個男人一直在旁邊照顧的?甚至有些兒媳婦,都比兒子要更負責。
不得不說,那些重男輕女的人實在是愚昧,尤其自己也是女人的,這是在歧視自己嗎?
如今,王琳的母親常年在養(yǎng)老院,還是王琳經常去看望她,兒子卻很少出現(xiàn)。
另外,她還得了輕微的老年癡呆,這也算是對她的一種報應吧。
現(xiàn)在看來,童年真的對人太重要了,不好的童年,一輩子都是潮濕的,需要一生來治愈。
王琳家雖然有錢,但她從小就沒享受過父愛母愛,所以長大后,她也對自己的孩子極盡溺愛,想要以此來得到關注。
而王琳的父母,因為年輕時造的孽,現(xiàn)在也只能呆在養(yǎng)老院,實在是令人唏噓。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