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代同堂一起住的風(fēng),也是刮到了新西蘭。他們的房屋安排,有點意思。
小屋雖小,五臟俱全
Kevin Beattie的新家雖然小,但五臟俱全。
這位77歲的退休卡車和裝載機司機,住在他的42平方米小屋里。
去年夏天,他把一棟小屋裝到了女兒和女婿在塔斯曼Redwood Valle的山頂房產(chǎn)上。
“大家一走進(jìn)來都會說,Wow。”Kevin Beattie笑著說。
雖然只有一間臥室,但他給房子花了不少心思:
電動智能百葉窗、一整面繪有tūī和fantail的彩繪玻璃擋板、每卷200紐幣的蕨類圖案壁紙、全屋定制的緩沖抽屜和收納空間。
幾乎每個細(xì)節(jié)都是為他量身打造的。
“這是我的永恒之屋,不會再搬了。”他說?!拔壹依餂]有抽屜把手、也沒有門把手。在我的走廊式廚房里,我可以來回走,不用擔(dān)心口袋被勾住?!?/p>
他甚至還留了一塊紀(jì)念架,擺放去世五年的妻子的物品。
不過,他開玩笑說,真正讓他過得舒服的原因是,隔壁就是家人的泳池、溫泉和美式風(fēng)格的泳池小屋,里面還有吧臺,能眺望Moturoa Rabbit島和Tasman灣的美景。
大家可以相互照應(yīng)
Kevin自己做早餐和午餐,但每天晚餐和家人一起吃。
女兒Diane Bennett說,這個安排對大家來說都很合適。
她提議晚飯一起吃,并幫父親處理洗衣(如果大家不在家,父親會自己晾衣服)。
“他完全能自己做飯,但對我們來說一起做更劃算。我反正要做,順便多做一份也沒差。他偶爾會自己買點肉。”Diane說。
“如果我們出去玩,他自己一個人也完全沒問題。”
Kevin賣掉了他和妻子幾十年前在Richmond建的家,用來支付這套小屋的費用。
這套小屋總共花了大約30萬紐幣,包括地基、審批、吊裝、接入電力、自來水、排水和下水系統(tǒng),以及園藝系統(tǒng)。
小屋公司的老板Landon Neal說,一套42平方米的單元通常大約20萬紐幣(含建筑審批,不含吊裝和地面施工)。
Kevin每周付150紐幣,用于電費和地稅,另外自己承擔(dān)保險費用。
雖然買不起獨立的房子和土地,但這種方式讓他有余錢去享受生活:“我剛在美國度過了三個月假期,很快還要去澳大利亞?!?/strong>
他說,“不過得小心點,孫子孫女跟我開玩笑說:‘你要是走太久,我們可就搬進(jìn)來了?!?/p>
他還種起了花園,一邊是妻子喜歡的花,一邊是蔬菜。
偶爾住在主屋的孫女會來幫忙。
他還喜歡開著自己的2022款Ford Escape,常常去找一位老朋友喝早茶。
“我絕對不會去退休村,那里你還沒做什么,大家就都知道了,沒有隱私?!?/strong>
家人覺得很劃算
Diane也說,這個安排“真的挺好”,她推薦給其他有年長父母的人,同時提醒一定要處理好法律和遺產(chǎn)問題。
“我們已經(jīng)說好,等他去世后小屋歸我們,但兩個弟弟也能分到應(yīng)有的份額,這樣大家都公平。
“長遠(yuǎn)來看,這套小屋還能給我們用,比如接待親戚,或者給孩子住?!?/p>
Kevin住的小屋一層,空間比很多帶輪子的微型房屋要寬敞。
他也說過:“最糟的情況就是把它從樁子上卸下來,用吊車抬走。”
通過正規(guī)審批更靠譜
小屋公司的Landon Neal則補充說,這種多代同住的方式,可以讓老人清掉債務(wù),攢下更多退休金,還少了維護(hù)的麻煩。
預(yù)計今年底通過的新法案《建筑與施工(小型獨立住宅)法案》,將允許最多70平方米的“祖母房” 作為附屬住宅更容易獲批。
Neal表示,仍然建議客戶通過正規(guī)審批。
“這樣不僅更保值,也更容易買保險,貸款也更好辦。”
這種幾代同堂的方式,被社會發(fā)展部視為老人 “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變老、養(yǎng)老” 的重要選擇之一。
ref:https://www.thepress.co.nz/home-property/360817042/pod-home-view-win-win-three-generations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