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在經(jīng)營早期,薩莉亞就定下了一個目標(biāo),他們想做的餐廳是,即使一個不怎么富裕的爸爸也可以帶著孩子來,并且跟他說,孩子,隨便點。
在預(yù)制菜被罵得 “體無完膚” 的當(dāng)下,薩莉亞卻成了個反常的存在。
羅永浩和西貝為預(yù)制菜吵得不可開交時,被稱為 “預(yù)制菜之王” 的薩莉亞不僅沒被拉進黑名單,反而被網(wǎng)友捧上了 “紅榜第一”。
有人疑惑,明明它的菜幾乎都是預(yù)制的,剪開袋子加熱就能上桌,為啥大家對它格外寬容?
答案很簡單:“不敢罵,也舍不得罵,萬一罵倒閉了,去哪找人均 30 能吃飽、50 能吃撐的西餐廳?”
一、“窮鬼天堂” 的定價:79 元能點一桌,誰還舍得罵?
2025 年的物價里,79 元可能只夠買一支眉筆,還得聽幾句 “教誨”,但在薩莉亞,79 元能擺上滿滿一桌:18 元的蒜香蝸牛(店里的頭牌)、15 元的雙拼披薩、13 元的金槍魚沙拉,再加上 9 元的蘑菇濃湯和 8 元無限續(xù)杯的茉莉拿鐵。
這價格,讓打工人懷疑自己是不是 “穿越” 回了十年前,有人調(diào)侃 “這哪是餐廳,分明是蜜雪冰城開了西餐版”。
薩莉亞的定價,精準踩中了普通人的需求:10 多塊能吃飽,30 多塊能吃好,50 多塊能吃到撐著走。
對比隔壁烤肉店動輒人均百元的賬單,或是高檔餐廳一道甜品就賣 500 塊的 “氛圍感刺客”,薩莉亞的便宜是 “明碼標(biāo)價的實在”。
月薪 3000 的人能毫無壓力地帶朋友聚餐,家長不用心疼錢就能對孩子說 “隨便點”,這種 “不心疼錢包” 的消費體驗,早就讓大家把 “預(yù)制菜” 的顧慮拋到了腦后。
畢竟,沒人會跟 “花小錢辦大事” 的實惠過不去。
二、預(yù)制菜玩得 “坦坦蕩蕩”,不搞 “低價高質(zhì)” 的騙局
大家罵預(yù)制菜,根本不是罵 “預(yù)制” 本身,而是罵 “掛羊頭賣狗肉”—— 用預(yù)制菜冒充現(xiàn)做,收著現(xiàn)做的高價。
比如花 200 塊吃一頓 “現(xiàn)做牛排”,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是加熱好的預(yù)制牛排,換誰都會覺得被坑。
但薩莉亞從一開始就沒藏著掖著,它不僅自己承認 “菜都是預(yù)制的”,薩莉亞甚至直接把冷凍半成品擺出來賣,生怕顧客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它的預(yù)制菜和價格是 “匹配” 的。
剪開袋子加熱、淋汁、裝盤,10 分鐘就能上齊 15 道菜,出餐快得像外賣,但價格也只有外賣的一半。
它不搞 “高級感營銷”,不用干冰、雕花裝裱菜品,也不吹 “手工現(xiàn)做” 的噱頭,明明白白告訴你 “我是預(yù)制菜,但我只賣這個價”。
這種 “坦誠”,比那些把預(yù)制菜包裝成 “匠心現(xiàn)做” 的餐廳討喜多了 —— 消費者不怕被 “坑”,就怕被 “騙”,薩莉亞恰恰避開了這個雷區(qū)。
三、把 “摳門” 做到極致,才敢賣這么便宜
薩莉亞能把價格壓到這么低,靠的不是 “偷工減料”,而是把 “摳學(xué)” 玩到了極致,從供應(yīng)鏈到人力、房租,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供應(yīng)鏈上,它幾乎 “肥水不流外人田”:牛肉從澳大利亞自建工廠直送,醬汁自己研發(fā)調(diào)配,就連蔬菜用的菜籽、化肥都自己搞,把原材料成本牢牢攥在手里。
2009 年它的原材料成本占總收入的 35.5%,15 年后通貨膨脹翻了好幾輪,這個比例只浮動了 0.05%,遠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人力成本上,更是把 “人效” 用到了極致。
能用兼職就不招全職,廣州的薩莉亞門店里,兼職人數(shù)幾乎是全職的兩倍;員工工資精確到 “每秒”,少用 1 秒就能省 0.0107 元;前臺收銀的人,爆單時要去后廚幫忙加熱;上菜時把菜疊在胸前,就為了比分開端快 8.6 秒;沒客人時拖地,得按總部規(guī)劃的 “路線” 拖,確保每塊磚只拖一遍,把 1 小時的活壓縮到半小時。
就連房租這種 “硬成本”,它都有辦法省。選址專挑核心商圈的 “犄角旮旯”,接手別人轉(zhuǎn)讓的門店時,連椅子、鍋碗瓢盆都直接用,換個招牌就能營業(yè),把 “借殼上市” 的思路用到了開店上。
正是這種 “摳門”,讓它既能用預(yù)制菜保證效率,又能把價格壓到大家能接受的范圍,形成了 “便宜但不劣質(zhì)” 的良性循環(huán)。
四、不止是餐廳,更是普通人的 “平等餐桌”
薩莉亞最打動人的,從來不止是便宜,而是它給了普通人 “不被區(qū)別對待” 的用餐體驗。
以前路過西餐廳,看著里面的金碧輝煌和穿著講究的客人,總覺得 “那是有錢人去的地方”,玻璃門像一道 “階級分界線”,把 “普通” 和 “高端” 隔開。
但薩莉亞把這道線拆了 ——18 塊錢能點一瓶葡萄酒,店員會用高腳杯給你倒上,自己再配個免費 BGM,瞬間有了 “高檔餐廳” 的儀式感,卻不用花幾百塊。
它讓 “吃西餐” 從 “需要奮斗的目標(biāo)”,變成了 “日常能實現(xiàn)的小事”,讓吃飯回歸了 “填飽肚子、分享快樂” 的本質(zhì),而不是 “彰顯身份的工具”。
就像網(wǎng)友說的:“在這里,不管你月薪 3000 還是 3 萬,都能吃得自在,這種平等感,比便宜更難得?!?/p>
五、為什么沒人罵?因為大家怕 “失去” 它
現(xiàn)在網(wǎng)上搜薩莉亞,偶爾也能看到差評,說 “味道一般”“環(huán)境普通”,但底下的評論大多是 “求你別罵了”“倒閉了我去哪吃這么便宜的”。
不是大家看不到它的缺點,而是知道 “這樣的餐廳太少了”。
在物價飛漲的當(dāng)下,能讓普通人毫無壓力地 “下館子”,能讓 “預(yù)制菜” 不搞噱頭、坦誠定價,能讓用餐這件事拋開階級、回歸平等的地方,真的不多。
薩莉亞就像 “快餐時代” 里的一個 “例外”,它不完美,但它懂普通人的需求 —— 不需要多么驚艷的味道,不需要多么高級的環(huán)境,只需要 “花小錢,吃得舒服、吃得平等”。
這一點,和蜜雪冰城非常相似。
所以大家不罵它,不是因為它用預(yù)制菜 “無罪”,而是因為它讓大家明白:預(yù)制菜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預(yù)制菜當(dāng) “鐮刀”;便宜也不是原罪,只要便宜得坦誠、便宜得實在,就值得被喜歡。
畢竟,誰也不想失去這個 “罵倒閉了,就再也找不到替代品” 的 “窮鬼天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