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哪里黃金最多?伸出你的手,我們觸手可及的大海,里面整整溶解著價值2000萬億美元的黃金,總重量超過2000萬噸。
這是什么概念?目前人類開采出來的黃金總量約為21萬噸,如果把它們?nèi)咳诨龀梢粋€立方體,大約是20米見方,占地面積差不多籃球場大小。
而2000萬噸呢,可以做成一個101米見方的立方體,占地面積比足球場還大。
所以我們每天面對的這片藍色星球,實際上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液體金礦”。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催€沒有成為走在黃金大道上的“海王”呢?
一、大海里的黃金來自哪里?
海洋里的黃金可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它們是地球億萬年演化的“自然饋贈”,主要有三大來源:
大地的侵蝕:陸地上的巖石中含有微量的黃金。經(jīng)過千百萬年風吹雨打和河流沖刷,這些巖石被慢慢分解,里面比灰塵還細小的金顆粒,就跟著江河湖海一路“旅游”,最終匯入大海的懷抱。
地球的脈搏:在深邃的海底,尤其是在板塊交界處,存在著一種叫做“海底熱液噴口”的奇觀。滾燙的、富含礦物質(zhì)的液體從地殼深處噴涌而出,就像地球在“呼吸”。在這個過程中,地殼深處的黃金被溶解,并隨著熱液一同釋放到海水中。
風的旅行:你可能想不到,風也是黃金的“搬運工”。狂風會卷起陸地上的塵埃,其中就包含著微乎其微的金顆粒,它們飄洋過海,最終沉降在海面上。
聽起來,這簡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人類的“撈金”行動一定早就開始了對吧?是的,一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但結(jié)果卻是一部辛酸的“血淚史”。
二、夢想照不進現(xiàn)實:一杯海水里有多少黃金?
所有“海上淘金”美夢的破碎,都源于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濃度。
海洋里的黃金儲量雖大,但它被稀釋在了13億立方千米的海水里。濃度低到什么程度?科學家給出了一個讓人絕望的數(shù)字:
平均約1億噸海水中,才能提取出1克黃金。
這是什么概念?一個標準的奧林匹克游泳池大約能裝2500噸水,這意味著你需要抽干整整 4萬個游泳池的還水,才能獲得一枚小小的金戒指。
海洋里的黃金,是世界上最大的“畫餅”,看得見,摸不著。
這種大海撈針的難度,直接勸退了所有試圖發(fā)財?shù)娜恕?/p>
三、人類大海撈金血淚史
不信邪的人類當然嘗試過。
早在1941年,就有科學家在頂尖期刊《自然》上發(fā)表論文,提出用電化學方法來提取黃金。理論很完美,但一算成本,所有人都沉默了——提取過程的花費,是所獲黃金價值的整整五倍!
這哪是煉金,這分明是把真金白銀往海里扔??!
時間來到2018年,科學家們又在《美國化學會志》上提出一種新方法,發(fā)明了一種能像海綿一樣“吸附”黃金的特殊材料。在實驗室里,效果拔群。但問題又來了,這種材料成本高昂,而且如何把它鋪滿整個太平洋去“吸金”呢?規(guī)模化生產(chǎn)的難題,至今無解。
那么,直接去海底挖那些從熱液噴口沉淀下來的金礦行不行?更難。這些礦床大多在數(shù)千米的深海,被鎖在堅硬的巖石里,開采難度、成本和對脆弱深海生態(tài)的破壞,都是目前技術(shù)無法承受的。
四、撈金夢醒,我們該望向何方?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能把海洋里的黃金提取出來嗎?
答案是:理論上能,但現(xiàn)實中完全不可行。
在可預(yù)見的未來,從海洋里商業(yè)化開采黃金依舊是個遙不可及的夢。與其盯著海里的“畫餅”,人類的目光已經(jīng)投向了更現(xiàn)實的方向:
城市礦山:更高效地從我們廢棄的電子產(chǎn)品中回收黃金。
太空采礦:沒錯,你沒聽錯。一些小行星上富含高品位的貴金屬,開采一顆小行星的價值,可能遠超從海洋里撈金的百年努力。
說到底,科學家們之所以孜孜不倦地研究海洋黃金,并非為了尋寶,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地球。這些微量元素如何循環(huán),如何分布,是解讀地球氣候變化、地質(zhì)活動的一把鑰匙。
所以,下次當你在海邊漫步,感受海風拂面時,可以自豪地想:我正站在一座價值2000萬億美元的巨大金礦之上。雖然我們拿不走一克,但這片蔚藍本身,就是地球給予我們最珍貴的寶藏。
參考文獻:
Falkner, K. K., & Edmond, J. M. (1990). Gold in seawater.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Singh, A. (Ed.). (2025, September 16). 20 million tons of gold lies in Earth's oceans — But don’t expect it to be mined anytime soon.
Villellas, A. (n.d.). Water in Earth's oceans contains gold that is often visible with the naked eye. Earth.com.
Wang, X., et al. (2018).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Sponge for the Selective and Ultrasensitive Naked-Eye Detection and Removal of Gol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