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5年東京田徑世錦賽男子標槍決賽的最后一投塵埃落定,88米16米的成績定格在記分牌上時,32歲的凱肖恩·沃爾科特舉起雙臂,向看臺致意。這一刻,距離這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標槍選手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爆冷奪冠已過去了整整13年。
時間回到2012年,才練了標槍四年的沃爾科特在年初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上奪得男子標槍金牌,初露鋒芒;同年夏天的倫敦奧運會,19歲的他更是在擊敗包括兩屆奧運會衛(wèi)冕冠軍托希爾德森在內(nèi)的多位名將,上演了“黑馬逆襲”,成為奧運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男子標槍冠軍,同時也是自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后首位摘得奧運會該項目金牌的非歐洲運動員。
2012年倫敦奧運會,沃爾科特一戰(zhàn)成名
倫敦的一鳴驚人,讓沃爾科特成為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國家英雄。該國為他奉上最高榮譽:授予“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勛章”(ORTT);為紀念其凱旋,8月13日被定為全國性假日;甚至一所中學、一座燈塔以他的名字命名。
然而倫敦奧運會后的十余年間,沃爾科特經(jīng)歷了職業(yè)生涯的起伏——里約奧運會以85米38的決賽成績獲得銅牌,但他的決賽成績甚至還不如預賽的88米68;東京奧運會狀態(tài)低迷僅列第16名,甚至未能入圍決賽;去年巴黎奧運會有所回暖,也只拿到第七名,輿論普遍認為他的職業(yè)生涯進入尾聲。當東京奧運會冠軍、印度名將喬普拉,巴黎會奧運冠軍、巴基斯坦的納蒂姆,德國名將韋伯等新一代選手接連崛起,沃爾科特漸漸淡出了關于奪冠熱門的討論。
但在東京世錦賽,沃爾科特用行動打破了所有質(zhì)疑。決賽中,他展現(xiàn)出極強的競爭力,第一投就擲出88米16,在第四輪再度投出同樣的成績。
與此同時,喬普拉與納蒂姆的年度首次正面交鋒本是賽事焦點,兩人同場競技曾讓外界充滿期待。遺憾的是,他倆在決賽中均未能拿出最佳狀態(tài)。喬普拉最終以84米03位列第八,納蒂姆僅投出82米75,排名第十名。當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熱門選手悉數(shù)折戟,沃爾科特這位曾歷經(jīng)低谷的老將,再次站上世界大賽的最高領獎臺。“逆襲”的劇本如此相似,原來“黑馬”沒有年齡之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