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四分之一人生危機(Quarter-life Crisis)”嗎?
與中年危機恰好相反,1/4人生危機指的是在25到30歲這一階段,青年人卡在「依舊擁有可能性卻又不太吃得準(zhǔn)自己是否能實現(xiàn)」的尷尬區(qū)。
明明想法很多,卻沒有一個清晰可行的方向;看似前途無量,實則步履惶惶。
在幾日前一場活動上,《年齡是一種感覺》的譯者資深媒體人陳魯豫提到了這個概念,初入社會的她也曾有過這樣的惶恐和慌張,對于當(dāng)下青年人正在經(jīng)歷的這個時期,她說:
惶恐是貫穿一生的主題。
不同身份、不同世代的大家聚到一起,同陳魯豫與《隨機波動》主播冷建國一起,在現(xiàn)場同大家交換彼此對時間與年齡的感悟,暢聊身為女性的選擇與自由——
活動伊始,兩位嘉賓從書名《年齡是一種感覺》出發(fā),聊起在青年人里普遍存在的年齡焦慮。
魯豫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概念——“四分之一人生危機”,即25歲到30歲,剛剛進入社會,機會很多,卻沒有一個清晰可行的方向;看似前途無量,實則步履惶惶。
回想起初入社會的自己,魯豫坦率地承認(rèn)當(dāng)時內(nèi)心也有很多惶恐和慌張,十分理解在如今激烈的競爭壓力下,當(dāng)代青年人的困惑和焦慮。
“這種四分之一人生的焦慮和中年危機正好方向相反,青年危機是一個人往前時的焦慮,中年危機則是往后看時的遺憾和悔恨。方向不同,都有焦慮……惶恐是貫穿一生的主題。”
如同《年齡是一種感覺》開篇形容的那樣,在人生剛剛開始的25歲——
你也有夢想要去追,但不知如何實現(xiàn)
你會寬慰自己,年齡不過是一種感覺
但它如此真切
你還是有點害怕
你想拖住時間的腳步
記錄每個瞬間
吸取每個教訓(xùn)
做到無所不知
但你無能為力
而面對這樣“向前的困惑”,魯豫的應(yīng)對充滿了力量——
“我明白人只有回頭看時才能給出解決方法,卻在面對新的問題時,永遠(yuǎn)嫌自己的能力不夠。我只能帶著眼下的困惑甚至是惶恐往前走,沒有更好的方法。”
現(xiàn)場還有很多觀眾已邁入30歲,需要承受更現(xiàn)實的年齡壓力。一位觀眾說自己在公司要裝作穩(wěn)重,在家又忍不住變回孩子。這種心理年齡和真實年齡的落差讓她感到焦慮。
魯豫真誠地回應(yīng)道:“我從來不認(rèn)為某個年齡一定要有固定的樣子。30歲可以幼稚,也可以成熟。這取決于你的性格和所處環(huán)境?!?/p>
“永遠(yuǎn)不要想30歲40歲50歲應(yīng)該是什么樣,沒有應(yīng)該。我是什么樣,就應(yīng)該什么樣,我就是‘應(yīng)該’。”
“我特別相信聯(lián)合國對于中青年的定義,基本從20歲到40多歲都是漫長的‘青春期’……真的不用去著急,很多時候周圍的聲音不要往心里去,還是要練就一個銅墻鐵壁?!?/p>
關(guān)于打破年齡的限制,魯豫還有自己更進一步的思考。
“大家已經(jīng)認(rèn)可了,只要愿意你可以做很多超出你年齡的事情。但還有一點,人們?nèi)缃裨谫澝牢业臓顟B(tài)……可能很多是跟外表相關(guān),覺得你不太像你這個年齡的很多的人。”
“但我越來越覺得,再下一個階段我們能夠更自由,別管我此刻(外表是)什么樣子,只要看我此刻做的事是不是很酷……我們可以跟時間一起進步,我們也可以帶著時間往前走。”
當(dāng)聊到書里主人公一生所經(jīng)歷的父母離世、朋友病故、寵物意外……主持人冷建國不由得感慨,年齡增長的過程就像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
魯豫為書中關(guān)于死亡的描寫深深動情,一切在她看來無比真實:
他閉上眼
呼吸變得輕緩
然后越來越輕
越來越慢
直到停止了呼吸
“你能看到呼吸在慢慢遠(yuǎn)去,體溫在慢慢變涼,一切都被拉長了。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記住溫暖的體溫,記住此刻他的皮膚是柔軟有溫度的,哪怕它變冷、變硬。你要忘掉冷和硬的感覺,你要記住生,你要忘記死。”
正是因為時間的有限,生命終點的永恒,所以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談到年齡的增長與不可抗拒的衰老,魯豫坦言:“我清楚我的工作需要巨大的體力、記憶力和專注度。有一天我一定會失去這一切。我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地做更多我想做的事情。”
現(xiàn)場有觀眾問道,自己在努力保持精神上的年輕心態(tài),試圖對抗外表的衰老,可這種對抗讓她感到疲憊。
“我們做的所有對抗其實是在盡可能延續(xù)一個好的狀態(tài),但我不會去強求,因為生命的規(guī)律就是如此?!濒斣ノ⑿χ磉_(dá)了對這份對抗的理解,也給出安慰,“不能要求一個女性不僅獨立,還要擁有自由的個性,還要有趣,還要美,不對抗自然的規(guī)律,同時還要接受老去?!?/p>
“要允許自己是有局限的,我們都是帶著各自的局限在前進?!?/p>
這句話像是回答了無數(shù)人的疑問:如何面對衰老?如何接受局限?答案并不是逃避,而是帶著它一起往前。
《年齡是一種感覺》里,作者海莉·麥克吉設(shè)置了極富張力的人物關(guān)系:主人公的一生,始終在與兩個朋友的對照中展開。
一個是她的閨蜜,天生灑脫不羈,敢愛敢恨,一生大起大落。
另一個是她的發(fā)小,宛如社會教科書式的完美范本:少年得志,事業(yè)順?biāo)?,家庭幸?!?/p>
而本書的主人公,則“平凡到幾乎透明”,她就像每一個普通女孩,時常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在以往的敘事里,女性往往只被允許擁有單一的生命路徑——要么成為家庭里的賢妻良母,要么成為事業(yè)成功的“女強人”。而本書則用多種人生樣本,拼貼出女性生命的不同側(cè)影。
對此,魯豫始終在強調(diào)“選擇帶來的可能性”:“我希望人生是無數(shù)的可能性組成的,你不用符合某一個可能性?!?/p>
建國也感嘆道:“這個時代能夠提供給大家的可能性,越豐富越好?!?/p>
現(xiàn)場一位觀眾用自己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高考、就業(yè)、婚姻、生育,她過著看似“完整”的人生,卻依然感慨于魯豫的選擇,認(rèn)可她將一切做到極致的工作狀態(tài):“我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每個人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她就像是另一道光?!?/p>
魯豫非常感動:“她理解我們生來是不同的個體,彼此的生活領(lǐng)域和經(jīng)驗完全不同。她不會只看到我們的不同,她會看到我們的相同。我們在各自領(lǐng)域里經(jīng)歷了彼此的不容易,不僅為對方感到高興,更能夠體察到對方在各自生命中的艱難。”
那一瞬間,現(xiàn)場不再有表達(dá)者與聽眾的距離,而是女性之間彼此的注視與理解。
就像《年齡是一種感覺》所傳達(dá)的那樣:我們的生命經(jīng)驗遠(yuǎn)比我們看到的要更為復(fù)雜、多元。
“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怎么樣都來得及?!边@是《年齡是一種感覺》給魯豫的鼓勵。就像她在活動現(xiàn)場多次表達(dá)的那樣,不要被社會時間影響節(jié)奏,每個人最重要的是遵循自己的時間。
“只是你的時間跟別人的可能不太一樣,別人可能在30歲,你可能在50歲。”
“只要人生沒有到最后的終點,怎么樣都來得及?!?/p>
活動尾聲,在全場“年齡是一種感覺”的喊話中,兩位嘉賓與讀者合影留念。從惶恐到悅納,再到擁抱多樣的可能性,這場兩小時的對談像是一次生命的縮影。觀眾們在魯豫和冷建國的對話中,看見了自己的焦慮,嘗試著與時間和解,更感受到人生仍有無數(shù)可能。
年齡是一種感覺。它不是冰冷的數(shù)字,而是生命里不斷疊加的體驗。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標(biāo)簽,而是你與世界的對話方式。
焦慮或許會伴隨一生,但我們依然可以帶著時間往前走;只要沒到終點,我們可以在任何年齡,找到屬于自己的感覺。
*本次活動由新經(jīng)典文化、西西弗書店、沈陽鐵西萬象匯三方聯(lián)合主辦。
《年齡是一種感覺》是加拿大作者海莉·麥克吉的作品,簡體中文版由陳魯豫翻譯。全文以第二人稱“你”作為視角,講述了一位女性自25歲生日起,直到死去,這一生的經(jīng)歷。
故事用現(xiàn)代詩般的語言,串聯(lián)起“你”生命中的12個小故事,走過青年、中年、老年三個時期,涵蓋了友情、親情、事業(yè)、個人成長、愛情等多個主題。伴隨著一個個故事,讀者將有機會去探索“你”,也是自己有可能經(jīng)歷的一生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