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1年建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黨已經形成了一個精密完整的運轉體系,有多個職能機構!
比如中央軍委、組織部、統(tǒng)戰(zhàn)部、對外聯絡部、宣傳部等等,各個機構分工明確,避免冗余,確保中央決策能快速傳達和執(zhí)行。
但仔細觀察歷史,我們會發(fā)現毛主席非常最看重兩個機構,分別是中央軍委和中宣部。在建國初期,毛主席入駐中南海,黨的組織機構,只把這兩個部門帶進中南海!
大家都知道,中南海是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國初期,其分為甲、乙、丙三個區(qū)域。
甲區(qū)就是毛主席、劉少奇、朱老總辦公的地方,也就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這個區(qū)域毛主席把中央軍委也帶進來了,由聶榮臻主持日常工作。
丙區(qū)則是政務院(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周恩來、李先念等則住在這里。
至于乙區(qū)則劃給了中宣部,可以隨時隨地和甲區(qū)的毛主席溝通。
那么,為什么毛主席如此看重中央軍委和中宣部呢?
一、“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這是我黨的硬實力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的反革命政變,到中共六大,短短15個月,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的有30多萬,被監(jiān)禁的有4600多人。黨員的數量從1927年5月時的57967人,一下子降到11月時的17650人,減員幅度幾達70%,黨的組織體系幾乎被徹底摧毀。
為什么蔣介石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就是因為我黨沒有掌握“槍桿子”,從而束手無策,根本應付不了蔣介石的軍事鎮(zhèn)壓。
于是,在“八七會議”上,毛主席提出:
“秋收暴動非軍事不可,此次會議應重視此問題,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堅強起來注意此問題。湖南這次失敗,可說完全由于書生主觀的錯誤,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p>
這種軍事思想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的,沒有自己的革命武裝,也就沒有反抗國民黨反對派的資本,只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
自此,毛主席堅持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論斷,發(fā)動了秋收起義, 第一次用共產黨的名義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起義軍經三灣改編,走上井岡山,逐漸發(fā)展成為黨領導的最著名的武裝:紅軍第四軍。
如此,我黨建立的“槍桿子”才能夠為人民群眾打天下,建立了人民的政權。而指揮這個“槍桿子”的機構就是中央軍委,自然而然,毛主席非常重視這個機構。
二、宣傳屬于“筆桿子”,這是我黨的軟實力
1925年9月,毛主席做了國民黨中央的代理“宣傳部長”。毛主席應該非常喜歡這個崗位,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加上非凡的宣傳動員能力,也很適合干這個崗位。毛主席到任后,針對國民黨宣傳覆蓋面不足的問題,實施一系列措施,展現了縝密的組織才能。在毛主席的主持下,國民黨的宣傳工作很快出現欣欣向榮的局面,黨組織向基層進一步拓展,知名度大幅提升。
毛主席成為我黨的最高負責人后,更是非常重視宣傳。
在微觀戰(zhàn)場上,淮海戰(zhàn)役第三階段,粟裕所部包圍杜聿明三個兵團20來萬人,這三個兵團并非普通的兵團,是老蔣最精銳的嫡系部隊,保持了強悍的戰(zhàn)斗力。毛主席特地寫了一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的宣傳文章,這篇雄文寫得文采飛揚,文字非常誅心。
比如原文寫道:你們想突圍嗎?四面八方都是解放軍,怎么突得出去呢?你們這幾天試著突圍,有什么結果呢?
又比如原文寫道:十幾天來,在我們的層層包圍和重重打擊之下,你們的陣地大大地縮小了。你們只有那么一點地方,橫直不過十幾華里,這樣多人擠在一起,我們一顆炮彈,就能打死你們一堆人。
這些文字徹底讓杜聿明集團的人死心了。
在政治宏觀層面,《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論持久戰(zhà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各類大部頭、小篇章著作,不勝枚舉,在毛主席逝世之前,幾乎我黨所有重要的政治宣傳文章,都是毛主席親筆寫的。
因此,如果說軍委代表的"槍桿子",中宣部就代表“筆桿子”,這兩個機構一個硬實力,一個軟實力,是毛主席穩(wěn)定新中國的左右兩手,缺一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