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終于在香港上映了,這次基本算是同步了,9月19日也就相差一天時間。
可誰能想到,這部在內(nèi)地票房大爆的電影,到了香港竟然遭遇滑鐵盧,首映票房截止發(fā)稿時僅12萬港元。
排名第4不說,還被一堆日影圍攻,甚至連周杰倫2005年的老片都打不過。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香港市場太挑剔,還是片子本身出了問題?
一、香港票房榜單。
電影《731》講的是那段沉重的歷史,題材本身就帶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和情感沖擊。
在內(nèi)地,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上映首日狂轟3.4億,次日目前票房又破了1億,總票房來到了4.6億,照這個趨勢,今日收官后,2天便會轟下5.4億。
其走勢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騎絕塵,檔期內(nèi)所有的新片和老片,均俯首稱臣,因為《731》拿到了72%的排片份額。
空降來的古天樂港片《臨時決斗》的排片僅只有0.5%,票房加上預售的總成績,也就24萬的樣子,基本就是一日游后,慘遭淘汰。
對于此片,很多觀眾就是沖著這份歷史情懷進了影院,覺得這不僅僅是看電影,更是重溫那段不能忘的過去。
可到了香港,這個一向以多元文化著稱的市場,一切都變了樣。
9月19日,香港票房排行榜前五出爐,前三名均為日影或日系元素的作品。
冠軍是日本動畫《鬼滅之刃無限城篇》,這部電影之前啡哥也探討過,在全球都是票房收割機,動作場面熱血沸騰,粉絲基數(shù)龐大,一天輕松刷出幾百萬港元。
截至15點,《鬼滅之刃無限城篇》周五再次拿到45.8萬港元,毫無懸念的蟬聯(lián)37個單日票房冠軍,其香港總票房已經(jīng)破了8500萬港元。
早就超過了《哪吒2》和《F1》,成為2025年香港票房冠軍影片。
亞軍為新海誠的經(jīng)典動畫《你的名字》重映版,斬獲23.3萬港元,這部電影當年就靠唯美畫面和浪漫故事圈粉無數(shù),重映一波情懷殺,觀眾們買單買得飛起。
季軍是周杰倫主演的《頭文字D》,報收13.4萬港元。此片是2005年的老古董,重映還能擠進前三,靠的就是那股子青春回憶和周董的明星光環(huán)。
而《731》呢?
首映日票房只有12萬港元,排名第四。這不是簡單的滑鐵盧,而是徹頭徹尾的撲到地心了。
細想一下,冠亞軍都是日影動畫,周杰倫的老片《頭文字D》,雖然是香港導演拍的,但內(nèi)核劇本源自日本漫畫,賽車文化和日漫風格融為一體,差不多算半個日影。
也就是說,《731》這是被日影圍攻了,連周杰倫老片都打不過啊。
再來想象一下,《731》的海報貼得滿滿當當,可觀眾們路過瞥一眼,就轉(zhuǎn)身買了隔壁日影的票。這場景,多尷尬啊。
第五名是成龍的《捕風追影》,上映第9天,香港累計總票房達到273萬港元,表現(xiàn)不溫不火。
二、《731》香港票房撲街的原因?
有人可能會想,是不是香港院線故意打壓國產(chǎn)電影?不給這部片子排片呢?
啡哥查了一下排片,《731》在香港的排片達到189家,在同檔期中穩(wěn)居第一,所以不存在不給這部電影排片的情況。
院線經(jīng)理們,他們的生意靠票房說話,能賺錢的片子誰會壓著不放?相反,如果片子真有潛力,他們巴不得多排幾場,多賣幾張票。
所以,排片沒毛病,問題肯定出在別處。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部在內(nèi)地一騎絕塵的片子,在香港突然不靈了?
答案其實很簡單:口碑崩塌了。
香港首波觀眾反饋一出來,就直接給了5分(滿分10分),差不多相當于豆瓣5.0的樣子,屬于不及格狀態(tài)。
另外,在國際評分網(wǎng)站IMDB上,《731》的評分只有4分,參與評分的人數(shù)為16人,雖然樣本小了點,但這已經(jīng)能側(cè)面反映出問題。
更關鍵的是,從本地觀眾的留言和社交平臺反饋看,大家的失望情緒溢于言表。
電影質(zhì)量真的差嗎?從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731》的電影質(zhì)量確實堪憂,絕大部分觀眾都打了兩顆星和三顆星,五星好評少的可憐。
目前豆瓣的說服力下降了,因為片方在那邊做了控評,打差評的評價幾乎無法顯示,此片的質(zhì)量可能和陸川的《749局》差不多。
根據(jù)《731》首日購票評價總結(jié),該片首日全國有超過935萬觀眾觀看,雙平臺好評率在今年破億影片中僅高于烏爾善的《封神第二部》與陳可辛的《醬園弄懸案》,位列倒數(shù)第三。
而《封神第二部》和《醬園弄懸案》豆瓣評分均未能超過6分,所以,基于此片的歷史意義來說,最終《731》的豆瓣評分約在5.5分至6分之間。
和導演趙林山一貫水準的差不多。
另外,由于質(zhì)量不佳,很多網(wǎng)友看完電影,去趙林山社交平臺留言,如今,他已經(jīng)關閉了評論,看不見,真的可以嗎?
9月18日,有人在盜攝電影,被官方發(fā)聲明,留言板上,很多觀眾要求退票,紛紛指責電影毫無劇情,亂七八糟,把這類電影拍成了“越獄”指南。
有香港觀眾表示,歷史題材是好,但拍得這么粗糙,技術層面都跟不上,浪費了這么好的主題。這些反饋不是孤立的,在香港的電影論壇和社交群里,類似聲音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在內(nèi)地,雖然也有批評,但更多人被情感帶動,給了寬容??上愀塾^眾不一樣,他們更注重電影本身的質(zhì)量,而不是外圍的包裝。
為了更直觀地說明,咱們來對比一下同類題材的片子。
比如《南京照相館》,這部電影今年上映前幾乎零宣發(fā),全靠口碑逆襲,一路沖到高分高票房。我個人給它打了五星好評,為什么?
因為它劇本扎實,表演到位,情感表達克制而深刻。沒有大肆炒作歷史傷痛,而是通過細膩的故事,讓觀眾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份沉重。
可以說,《南京照相館》的口碑和票房值得用時間來檢驗。
如果《731》也能像它那樣用心,估計在香港也不會這么慘??涩F(xiàn)實是,《731》的宣傳陣仗大到全網(wǎng)第一,各種預熱、海報、訪談鋪天蓋地,但成品一出來,就露餡了。
觀眾們覺得,這不是在尊重歷史,而是在消費歷史。
再想想幾年前的《上海堡壘》,它打開了科幻題材的大門,結(jié)果因為質(zhì)量崩盤,直接把大門關上了。科幻片從此在內(nèi)地低迷了好一陣子。
《731》跟它有點像,本來歷史題材是塊金字招牌,能喚起民族共鳴,但如果拍得爛,就成了反面教材。
有網(wǎng)友們調(diào)侃:“《南京照相館》打開的勿忘題材大門,《731》給關上了?!?/strong>這話雖然狠,但有道理。
想想看,如果以后導演們都學這套路:選個嚴肅題材,包裝成“必看大片”,然后瘋狂營銷,綁架觀眾的情感進場,最后不管質(zhì)量好壞,先把票房賺到手。
那中國電影市場得多亂啊?觀眾的信任會一點點被消耗掉,最終受傷的還是整個行業(yè)。
當然,不能全怪片子本身,香港的市場環(huán)境也起到了關鍵作用。香港觀眾的特點是什么?理性到近乎冷酷。他們不輕易被情懷左右,更不會因為“某個”標簽就盲目買單。
在香港,看電影是純粹的娛樂消費,大家在意的是觀影體驗:劇情緊湊嗎?畫面精良嗎?演員演技在線嗎?如果這些都達標,就算日影、美片,他們也照樣捧場。
比如《鬼滅之刃》,為什么能霸榜?因為制作水準高,戰(zhàn)斗場面燃爆,IP積累深厚。觀眾看完出來,覺得值回票價。
《你的名字》重映成功,是因為它那夢幻般的畫面和細膩的情感,戳中了很多人內(nèi)心的柔軟部分。
就連《頭文字D》,作為老片,能翻紅,靠的是街頭賽車的熱血和周杰倫的個人魅力,這些元素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
以上幾部電影,口碑爆棚,觀眾愿意為其買單,可《731》如此這般的質(zhì)量,就算是高排片,香港觀眾也不會為其貢獻票房。
在這樣一個多元的市場,日影能“圍攻”華語片,不是因為什么陰謀,而是因為它們在質(zhì)量上占了上風。
香港市場小而精,競爭激烈,觀眾更挑剔。他們不缺選擇,日影、好萊塢電影、港產(chǎn)片輪番上陣,誰好誰上。
歷史上,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出過無數(shù)經(jīng)典,如《英雄本色》《無間道》等,靠的就是扎實的劇本和創(chuàng)新的表達。
現(xiàn)在,雖然港片式微,但觀眾的審美標準沒降。
《731》香港撲街,其根本原因就是質(zhì)量不過關造成的,從行業(yè)角度講,此片給國內(nèi)電影人敲響了警鐘。
別讓嚴肅題材成了爛片的遮羞布。歷史電影不是隨便拍的,它需要深入研究、精煉表達,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不過,對于香港市場,我還是有話要說的,畢竟918期間,還是不能上映日本電影比較好,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引導工作。
您覺得《731》電影質(zhì)量到底咋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