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接下來一個月,一場穿越千年的時光派對將在中山路輪番上演,帶你沉浸式觸摸“最杭州”的過去與未來。
昨天,我們啟動了征集,你記憶中的杭州中山路是什么模樣?
趕緊打開你的“時光魔盒”,和大家分享中山路(包括中山中路、中山北路和中山南路)的老照片、老故事。
市民金志昂先生看到報道,聯(lián)系了橙柿記者,分享了中山路那些金葉子的故事。
武俠小說里常出現(xiàn)的金葉子
和中山路很有淵源
以前,我們只在武俠小說里看到過金葉子,在南宋時,這可是購買力最強的貨幣,這樣的金葉子,金先生拿出了一張。
南宋時期的貨幣“金葉子”,并不是葉子的形狀,而是長方形的紙片狀(十頁相連)。
四四方方的,長約10厘米,寬約4厘米,每張葉子和紙一樣薄,因年代久遠不再平整,擠壓出了很多皺紋。
金先生說,十多年前,他在一位南京本地人手里發(fā)現(xiàn)了這張金葉子,花費重金買下收藏。
“我是杭州人,曾在中山中路工作與生活,對這條路蠻有情懷的。這頁金葉子與這條路很有淵源,我一定要讓它回來?!?/p>
這種金葉子可以夾在書籍中,被妥善隱藏保管或者運輸。
橙柿記者注意到,這些金葉子上都有銘文,中間是“陳二郎?十分金”的銘文。
金先生介紹,南宋時期的金葉子,由官府指定的工匠完成,金葉子上都戳有鑄造者姓名的印記。
“陳二郎”是當時的工匠,這樣一方面便于官府追溯監(jiān)督,另一方面也是工匠自身信用的保證。
因為金葉子具有高價值的特性,多用于大宗商品貿(mào)易,交易時,會采用切割稱重的方式計價。
可以想象,當年的商賈在大宗交易完成后,將剩下的金葉子小心翼翼夾在書里。
金先生說,自己朋友也有一張金葉子,但是只剩下了九頁,消失的一頁,是當年交易時被切割下來易主了。而自己家藏的這份金葉子,是完整的十頁“十分金”。
一張金葉子在當年的杭州,究竟購買力有多強?
金先生介紹,一張金葉子重37.3克,約合南宋時的一兩。
有研究者考證,岳飛的孫子岳珂在《金陀續(xù)編》中記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時,每兩金子等于三十貫銅錢。 根據(jù)《宋史》,一貫錢等于770文錢,所以一張金葉子約合23000文錢。 《中國歷代糧食價格問題通考》中記載,紹興二年(1132年),一石米的價格是2000-3000文錢,所以一張金葉子大概可以買10石米,在宋代一石約等于120斤。
粗略估算,一張金葉子大約可以買1200斤米。
金葉子來自中山中路到惠興路這一段
當年的鐵線巷
“我和金葉子,有理不清的淵源?!?/p>
金先生說,30多年前,自己大學畢業(yè),分配到了家電公司,辦公地點就在中山中路上,距離郵電路一箭之遙。
金先生回憶,自己就職的公司在中山路上,主營產(chǎn)品是華美冷柜。那個時候,杭州有四個很大的家電品牌:,華美冷柜、乘風電扇、東寶空調(diào),還有金魚洗衣機。
那時買家電和自行車手表一樣,都要憑票,非常緊俏,一張票,只能買一臺冷柜或電視機。不像現(xiàn)在,商場里一逛,家電就到手了。
家電公司一箭之遙的地方,就是郵電路。
橙柿記者注意到,金先生家藏的這份金葉子,四角鑿印著三字“鐵線巷”的字樣。
在南宋商業(yè)歷史上,“鐵線巷”是臨安城中一個如雷貫耳的地名,用于告知制造金葉子的金銀鋪的具體位置。
今天的郵電路東段,也就是從中山中路到惠興路這一段,曾經(jīng)被稱為“鐵線巷”。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段路又有了新的名字——“花市街”。
顧名思義,這里可能曾經(jīng)是繁華的花市,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購買花卉。
進入民國時期,為了紀念辛亥革命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宋教仁,這一段路更名為“教仁街”。
1966年,由于郵電路東段設有杭州市電信局,這條街道再次更名為“郵電路”。
從“鐵線巷”到“花市街”,再到“教仁街”,最終定名 “郵電路”,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nèi)涵。
在南宋,中山路上滿滿的不是奶茶店
而是金銀鋪
杭州出土的眾多金鋌和銀鋌中,均有“鐵線巷”戳記。
金先生介紹,這樣的南宋金葉子,面世數(shù)量并不多,杭州曾在舊城改造時,城站考古也發(fā)現(xiàn)過兩三張。
20世紀90年代,在湖州、溫州等地,陸續(xù)出土了戳有銘文的折疊狀金箔,多有“鐵線巷”的字樣。
這說明,從南宋開始,中山路一直是杭州乃至全國的商業(yè)核心之地。
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和耐得翁的《都城紀勝》有寥寥幾句,說從五間樓到官巷(今天的清河坊到官巷口),有金銀鋪“百余家”。
一公里的腳程,走走十幾分鐘。
倘若我們回到800多年前的南宋,這條路上流行的不是奶茶鋪,而是密密麻麻的金銀鋪上百家。
這是12世紀,南宋臨安城里,一條路的繁華圖景,鐵線巷制造的金葉子,從御街走向全國。
時光流轉到20世紀,1907年10月,浙江最早的商業(yè)銀行——浙江興業(yè)銀行在杭州創(chuàng)辦。再到1947年3月,杭州市銀行成立了。
杭州先后出現(xiàn)過70多家不同名稱的銀行,大都聚集在中山中路及其周邊一帶。
同一座城市,同一條道路,相隔800年,金銀鋪和現(xiàn)代銀行,分別活躍在這里。
“這不是巧合!”金先生說,中山中路說起來很長,其實核心商業(yè)區(qū)就是那么一塊。
從南宋到民國,它一直是商業(yè)繁榮區(qū),杭州老字號全集中在這里?,F(xiàn)在的武林商業(yè)區(qū),早在近千年前的南宋已經(jīng)形成。
一張金葉子,一條中山路,見證滿城繁華……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程瀟龍
編輯 成嘉怡
審核 毛迪 王晨郁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