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是不是都以為,孩子考上大學某個專業(yè),就從大一安安穩(wěn)穩(wěn)學到大四?錯啦!最近,復旦大學搞了個大新聞,宣布教育教學改革 3.0,以后學生不再 “按專業(yè)培養(yǎng)”,而是 “按項目培養(yǎng)” 啦!這大學的培養(yǎng)邏輯可是要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呀!
專業(yè)變項目,究竟咋回事?
以前的大學教育,都是先分專業(yè),然后學生按照課程大綱學滿學分,最后拿到學位證,就算大功告成。學醫(yī)學的就一直上醫(yī)學課,學物理的就圍著物理專業(yè)課打轉。但現在復旦不一樣了,2025 年,人家一下子推出了 120 個項目,其中有 53 個交叉項目,還專門招收高考生呢!物理、計算機、醫(yī)學這些學科都能互相打通、拼接。學生畢業(yè)的時候,說不定能拿到好幾個學位呢!你想想,以后你家孩子可能不再是單純的理科生,而是既懂醫(yī)學又懂計算機的超級高手,成為社會最缺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啦!
985 為啥這么有底氣改革?
復旦可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哦!人家早在 1998 年,就有本科生學術科研項目了,像望道項目、曦源項目、登輝項目等等。這些項目能讓學生大一就跟著老師研究真實課題,做實驗、寫論文,可不是只在課堂上死記硬背概念、刷題庫哦。2025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一個本科生項目評審里,復旦有 20 名學生全部入選并獲資助,這實力杠杠的!
項目制學習,到底咋玩?
項目制,說白了,就是用項目來驅動學習。老師給個具體項目,學生就得自己主動去查資料、做實驗、討論方案,最后交一個成果或者報告。這和我們以前熟悉的 “老師講、學生記、期末考” 的模式完全不一樣。以前是先學理論再實踐,現在是先實踐,然后再反過來用實踐去驅動理論學習。你說這是不是很有意思?
國內外項目制學習大比拼
其實國外早就開始這么干了。在美國,歐林工學院從大一開始就讓學生接觸真實工程項目,大四時甚至一半時間都在做畢業(yè)設計。而且很多項目是企業(yè)直接出題,還給五萬美元經費,公司工程師親自來帶學生呢!在德國,慕尼黑工業(yè)大學、亞琛工業(yè)大學流行 “雙元制”,學生一邊上課一邊在企業(yè)干活,學和做完全捆在一起。
在法國,工程師教育要求學生做跨學科團隊項目,跟企業(yè)或科研機構真刀真槍地解決難題。咱們國內呢,復旦已經走在前面了,哈工大也不差,早在 2011 年就實施這種基于項目的學習計劃,還有學生本科時搞出了獲獎級的機器人團隊,畢業(yè)后直接變專利大牛,累計幾十項專利。還有 “紫丁香衛(wèi)星團隊”,本科生動手真造了衛(wèi)星,成果登上國際頂刊《Science》。吉林大學有名的 “吉速方程式車隊”,300 多人跨專業(yè)組隊,自己設計賽車,打全國大賽拿冠軍,這車隊十幾年就業(yè)率 100%,簡直就是行業(yè)骨干的搖籃啊!
項目制會完全取代專業(yè)制嗎?
我覺得吧,專業(yè)肯定還是會存在的,它會作為學科基礎和知識框架。但項目會和專業(yè)打配合,讓學生在 “實戰(zhàn)環(huán)境” 中長出真本事。未來的大學教育,很可能就是以專業(yè)打底,以項目拔高。以后的大學競爭,可不只是考分競爭,還會是項目和資源競爭。孩子們的核心能力,也不再是背書刷題,而是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家長們以后可不能只盯著專業(yè)排名了,還得看看學校的項目平臺和跨學科機會咋樣。我大膽預測一下,再過幾年,“985 + 項目經歷” 的學生簡歷,肯定遠比 “985 + 冷門專業(yè)” 的來得更吃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