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一位打著“抗中保臺”旗號的民進黨政治人物,近來又引發(fā)了爭論。這一次不是因為“臺獨”言論,也不是因為外交竄訪,而是因為他的家庭背景被層層揭開。
自從他寄出律師函要求退役少將栗正杰道歉之后,“賴公子當沒當兵”“賴孫子有沒有美國籍”這兩個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他說兒子沒有美國籍,但卻避而不談孫子的身份。他強調(diào)兒子服過兵役,可那到底是“替代役”還是“正規(guī)役”?
這兩個問題,正是引發(fā)輿論持續(xù)發(fā)酵的關鍵,也讓人不得不思考,賴清德口中的“抗中保臺”背后,究竟有多少是真心,又有多少是政治包裝。
2017年的一則報道被網(wǎng)友重新翻出,成為了事件的導火索。那年《自由時報》曾報道,賴清德的大兒子賴廷與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小兒子賴廷彥在高中畢業(yè)后赴美讀大學,最近剛服完替代役,正在臺灣找工作。這則報道被網(wǎng)友截圖瘋傳,點燃了“賴公子當沒當兵”的爭議。
退役少將栗正杰在節(jié)目中質(zhì)疑賴清德兒子“躲在美國沒當兵”,結果被賴清德寄律師函要求道歉。但這份律師函并沒有平息爭議,網(wǎng)友們反而更加好奇賴家兒子的兵役履歷。
媒體人彭文正更是直接發(fā)聲,怒批“服替代役還好意思告人?”他質(zhì)疑的是,如果賴清德的兒子沒有服正規(guī)兵役,只是簡單走完替代役程序,那為何還要以高姿態(tài)起訴對方?替代役在臺灣雖然合法,但長年被輿論認為是“免戰(zhàn)牌”。
不少人知道,替代役往往是身體條件不合、宗教因素或特殊家庭背景才會被安排的役種。其訓練強度、服役內(nèi)容與正式軍人差異極大,更多時候是在辦公室、圖書館、行政機關打雜。
所以臺灣社會普遍對“服替代役”的人有一種模糊的印象——有服役記錄,但不算“真當兵”。賴清德是否有義務澄清這件事?
彭文正認為,如果賴清德兒子確實服的是替代役,那他完全可以用公開說明的方式化解誤解,而不是動用政治資源“嚇唬人”。更讓人質(zhì)疑的是,賴清德對孫子的國籍問題始終閉口不提。他曾公開表示,兩個兒子都沒有美國籍,但問題的焦點其實是他的孫子。
眾所周知,美國實行出生地國籍制度,只要出生在美國,孩子自動擁有美國國籍。賴清德的大兒子賴廷與2018年在美國結婚,2020年在美國生子,光是這些信息就已經(jīng)足夠說明問題。
孫子擁有美國國籍幾乎是板上釘釘?shù)氖聦?。可面對質(zhì)疑,賴清德始終選擇回避。他把問題引導到兒子身上,說“他們都沒有美國籍”,卻始終不回應孫子的身份。這種“答非所問”的做法,在政治圈并不少見,但對于一個自詡“愛臺灣”的領導人來說,顯得格外諷刺。
民眾黨“立委”張啟楷也曾質(zhì)詢:高官子女會不會去當兵?面對這個問題,臺當局的防務負責人顧立雄一時語塞,沒有正面回應,只字未提賴清德兒子的服役狀況。這反而讓外界更加好奇,賴家是不是在刻意回避什么?
說到底,臺灣年輕人眼睛都是雪亮的。他們知道,真正走上戰(zhàn)場的,往往是平民百姓的孩子,而不是高官子弟。賴清德的兩個兒子,一個定居美國,一個服的是替代役,臺面上喊得震天響,臺面下卻“留了后路”。
這也難怪臺灣年輕人寧愿拿第二本護照,也不愿相信這些政客口中的“保臺”。更有意思的是,賴清德曾信誓旦旦說“兩個兒子、媳婦、孫子都回到臺灣”。可不久后又有消息稱,小兒子的兒子因為工作原因又回到美國。這種“來來回回”的說法,真假難辨,公信力也被打了折扣。
島內(nèi)輿論甚至調(diào)侃:這是“美國人回臺灣幫爸爸選總統(tǒng)”?還有人翻出賴清德過去的公開發(fā)言,他曾否認自己是“臺獨金孫”,卻始終沒有放棄“務實臺獨工作者”的標簽。
說要和平,卻強調(diào)“臺灣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說要防衛(wèi),卻認為“只有靠力量才能贏得和平”。這種說法在大陸眼中,不過是“明獨暗戰(zhàn)”。而他一邊高喊抗中保臺,一邊家庭成員卻與美國關系密切,怎么看也說不過去。
這也讓外界再次聚焦賴清德的真實立場。是不是嘴上喊著“愛臺灣”,身體卻很誠實地往美國靠?對比蔡英文時代的做法,“抗中保臺”已經(jīng)變成一種政治包裝的手段。軍費年年增長,征兵時間延長,后備動員不斷強化,真正受苦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而這些政客的孩子,早已在海外安家立業(yè),看著臺灣民眾為他們的“理想信仰”買單。軍中現(xiàn)狀也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避役,不是因為不愛臺灣,而是對政客早已失去信任。誰愿意為一個把自己孩子送去美國的政客去死?
而且臺軍本身也早已疲態(tài)盡顯。從解放軍持續(xù)圍臺軍演,到“聯(lián)合利劍-2024B”演習,臺軍的壓力早已超過臨界值。臺軍司令唐華也說過,大陸用的是“蟒蛇戰(zhàn)術”,長期包圍、持續(xù)壓迫。在這種高壓之下,臺軍士氣低落,心理狀態(tài)趨于麻痹,年輕人更像是在“混日子”,不是在訓練。
有人說臺軍踢正步像“臺式舞步”,沒有殺氣,只有無奈。對比解放軍的訓練,臺軍的戰(zhàn)斗力和心理素質(zhì)都存在巨大差距。在這種背景下,“替代役”就顯得更加敏感。如果高官子弟都只服替代役,那普通人又憑什么去冒險?
賴清德的家庭背景、兒子服役情況、孫子的國籍問題,早已不是私人事務,而是涉及公共信任的問題。當一個政治人物要求全民抗中保臺時,就必須以身作則。否則就會變成“嘴上說愛臺灣,家人卻在美國享?!钡恼涡υ?。
賴清德要想擺脫爭議,只有一個辦法:把所有信息攤在陽光下。說清楚兒子有沒有美國籍,孫子拿的是什么護照,兒子服的是哪種兵役,這些都是公眾有權知道的。否則,他的“抗中保臺”就不再是信仰,而是表演。
賴清德的家庭問題看似是瑣事,但背后卻是民眾對公平、正義的基本訴求。沒有人愿意為一個自己都不敢上戰(zhàn)場的政客賣命。全社會都在看,他到底是“臺灣人的賴清德”,還是“美國人的阿公”。
信息來源:
【1】賴清德被翻出“兒子服替代役”報道,彭文正批:好意思告栗正杰?
2025-03-12 17:58· 海峽導報
【2】賴清德聲稱兒子沒“美國籍”?鄭麗文打臉嗆:大家質(zhì)疑的是你孫子
2023-11-11 10:16 臺海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