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逐漸西沉
風掠過鱗次櫛比的CBD高樓
裹著城市里的煙火氣
鉆進每一個剛打卡下班的打工人心里
今天,跟小芒一起追著晚風
「下班路過迎賓路」
光影穿梭 人潮換頻
伴著晚風的
是四處洋溢的歡聲笑語
延伸向遠方的
是迎賓路那條流動的光帶
光帶兩側,一棟棟玻璃樓宇拔地而起
如夜里通透的燈塔般點亮夜色
這里正是三亞CBD
左邊,商場玻璃門吞吐著
往來逛購的人流
滿是生活氣息
右邊,商務區(qū)幕墻前
一批又一批職場人穿梭而過
盡顯都市活力
工裝與休閑裝擦肩
外賣箱與免稅袋同框
冷色幕墻與暖色櫥窗重疊
把歸家的路切成彩色色塊
一瞬治愈 疲憊清零
一路騎行
忽然感覺到有冷氣拂過面頰
慢慢地
青春頌廣場、天悅城
大悅城、海旅免稅城
幾座商場耀眼的燈光接連映入眼簾
彩色的LED燈混合著夕陽的橘
撒在奶茶店前的人流里
路過的人們邊走邊聊天
享受著和彼此相處時光
小孩子嘴邊粘著奶蓋,像一圈白胡子
自己先樂得哈哈大笑
寬大的玻璃門不停吞吐著人浪
有人拎著購物袋,有人抱著爆米花桶
還有人干脆把娃抗上肩
邊走邊說著“一會兒我們去坐小火車”
停好小電驢,踏進商場
讓玻璃門后的冷氣裹住自己
四周的笑聲像氣泡一樣浮起
一天的疲憊瞬間被風吹散
放學鈴響 “浪花”奔涌
三亞豐和學校的大門像一道閘口
傍晚準時泄出滿池的“小浪花”
藍白的校服、白色的球鞋、晃動的水壺
在斑馬線上匯成一條跳動的溪流
家長們騎著電動車“見縫插針”
車流人流短暫交錯
又各自散進街角的晚風里
夕陽把這一幕鍍成金色
像給世界按下了柔光鍵
騎著小電驢,被裹在接娃的人潮里
慢慢往前滑,耳邊此起彼伏——
“今天不上晚修——”
“晚上想吃啥”
吹過臉龐的風忽然就有了甜味
市場煙火 暖心歸途
當迎賓路的車流開始松動
在路口一拐
小電驢便溜進丹州小區(qū)農貿市場
蔬菜還滴著午后的雨
攤后阿姐笑著招呼:
“阿妹,今天青菜新鮮哦!”
出了市場
旁邊的超市燈火通明
桃子一排粉、蘋果一排紅
葡萄透著紫、橙子壘成黃
掃碼聲、剁骨聲和塑料袋的簌簌聲
混成市場專屬BGM
煙火氣撲面而來
帶著即將回家的踏實感
琴鼓相迎 樂伴歸途
路過迎賓路
總是能看見三亞市群眾藝術館
和三亞千古情
藝術館的教室里常有音樂聲傳來
是下班后的人們在學習樂器
展廳里,主題畫展在悄聲
講述著城市故事
千古情那頭
此刻正流轉著別樣的熱鬧
黎族織錦阿婆的手指在紡車間翻飛
劇場里正在上演《鹿回頭》的傳奇故事
游客們舉著椰青穿梭在圖騰廣場
笑聲融進暮色里
這一刻
整條迎賓路變成了
沉浸式文化長廊
夜宵頻道 舌尖起舞
當最后一絲橘紅也沉入天際
迎賓路正式切換成“夜宵頻道”
玻璃櫥窗里
滾熱的椰子雞湯上下跳舞
清甜的蒸汽把玻璃熏成毛月亮
燒烤攤的鐵網“滋啦”一聲
生蠔在蒜蓉里打顫
雞翅被炭火烤出亮晶晶的油泡
餡餅攤的大鍋里攤著一個個金黃的餡餅
像鞭炮一樣劈哩叭啦地響
一刀下去,熱氣“呼”地撲在臉上
帶著孜然和辣椒的霸道
東岸麓洲和億恒夜市里人頭攢動
桌旁早已坐滿下班的人們
招牌燈光照在每一個帶汗的臉上
氣氛熱鬧非凡——
“老板,再加兩個雞翅!”
“老板,清補涼怎么賣?”
“要一份芒果炒冰!”
迎賓路的夜很長
長到讓人有時間
把一天的奔波慢慢嚼碎
換成夜晚的好夢
當商場和寫字樓的燈光亮起
藝術館琴聲與千古情鼓樂在風中相遇
騎著小電驢的打工人放緩車速
有人停下來拍亮起燈籠的仿古街景
有人提著剛買的蔬菜拐進居民小區(qū)
這就是迎賓路上動人的時分——
高樓里的夢想
菜籃里的煙火
舞臺上的傳奇
都在這條路上安然共生
來源:三亞發(fā)布融媒工坊
圖片:邢思佳、三亞傳媒影視集團、Hi Place三亞天悅城、三亞大悅城、三亞市旅游發(fā)展局、活力吉陽等
見習編輯:邢思佳
審核:廖寶玉、向順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