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堪稱是生命的禁區(qū),這里缺少生物生長所必須的水,所以在沙漠中生物種類和量都是極少的,但是總有一些生命力頑強、對水需求量較少的動物能在此生存,比如蛇、蜥蜴、沙鼠等等,正是因為有這些動物,有一種小型的貓科動物在此定居,并“制霸”了沙漠,它就是沙漠貓。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沙漠貓
在現(xiàn)存的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小的是生活在南非的小斑貓,也稱黑足貓,它的平均體重僅有1.6公斤,雖然它也在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帶被發(fā)現(xiàn),但它的主要棲息環(huán)境還是大草原和稀樹草原。
黑足貓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沙漠貓要比黑足貓大一些,平均體重在2.5公斤左右,是現(xiàn)存第二小的貓科動物。從外觀上看,黑足貓與家貓有些相似,不過它的頭部明顯的要寬很多,四肢也比較短小,體色通常呈沙黃色,身上有著暗色的條紋,不太明顯,最明顯的條紋在腿部,呈黑色。
沙漠貓是唯一一種沙漠貓科動物,它們廣泛的分布于亞洲和非洲的沙漠之中,與大多數(shù)貓科動物,除了繁殖期外,其他時候都是高度獨居的,它們有著固定的發(fā)情期,在發(fā)情期,會發(fā)出類似于家貓發(fā)情時的叫聲,聲音尖銳刺耳,類似于嬰兒的啼哭聲、
而且沙漠貓也有很強的領(lǐng)地意識,它們會用爪子在一些巖石或者枯樹枝上留下爪印,然后用尿液噴濺在上面以標注領(lǐng)地,雖然沙漠貓體型不大,但是它的領(lǐng)地范圍可不小,平均比孟加拉虎的領(lǐng)地都要大一些,高達16平方公里(孟虎的領(lǐng)地平均15平方公里)。
許多人看到沙漠貓如此的小巧、萌就想著能把它像貓一樣當寵物養(yǎng),但這個想法很危險,因為一方面沙漠貓從未被馴化過,它們的攻擊性非常強,在野生環(huán)境下,它們能把毒蛇、荒漠巨蜥當“辣條”,也能捕殺各種鼠類,相當強悍;一方面是因為沙漠貓已經(jīng)高度適應沙漠環(huán)境,在圈養(yǎng)下極容易生病,所以,沙漠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嚴苛環(huán)境中求生存的沙漠貓
在沙漠中生存必須要解決三個問題:食物、水以及高溫。在應付高溫上,沙漠貓沒有任何的問題,首先,它們過著晝伏夜出的生活,夜晚活動就能避開白天的烈日;其次,在白天,沙漠雖然乍一看無處躲藏,但是聰明的沙漠貓看準了沙鼠、刺毛鼠、跳鼠等穴居動物的洞穴,將它們捕殺后,再擴建一下,鳩占鵲巢就能躲避白天的熱浪了。
當然,僅僅靠晝伏夜出還是不夠的,白天的烈日讓沙漠中的沙粒吸飽了熱量,此時地面的溫度能高達70-80℃,即使到了晚上降溫后,地面的溫度也是很高的。但這也難不倒沙漠貓,沙漠貓的腳底不像貓那樣只有柔軟的肉墊,它的腳底有厚長的毛發(fā),這些毛發(fā)能夠幫助沙漠貓在滾燙的沙地上行走而不至于燙傷。
在食物方面,雖然沙漠的動物量少,但是沙漠貓也有辦法,首先,它們體型比較小,平均2.5公斤的體重吃一兩只沙鼠就飽飽的了,其次,沙漠貓對獵物的選擇性非常廣,大到沙鼠、幼年的荒漠巨蜥、毒蛇,小到擬戴勝百靈、漠百靈等小型鳥類,甚至是昆蟲它們都不會放過,這種廣食性其實也是它們能在沙漠中生存的重要法寶。
而且在夜晚捕獵,沙漠貓的捕獵成功率是非常高的,這是因為沙漠比較的空曠,一旦被它鎖定,獵物很難逃脫,而像鳥類它們晚上會落到灌木上休息,更方便沙漠貓捕殺,所以食物方面也是沒有問題的。
最后就是水了,水是生命之源,對于多數(shù)哺乳動物來說,水是每天必須要飲用的,但是沙漠貓即使有強大的能力,也不能改變沙漠的氣候,所以既然改變不了,它就去適應。
沙漠貓可以連續(xù)30天不喝一滴水,這是多方面做出改變后的結(jié)果。首先,沙漠貓的水進入體內(nèi)后可以循環(huán)利用,它有著可以多次過濾尿液泌尿系統(tǒng),這樣就可以將尿液中的水分利用到最大化,所以,沙漠貓的排尿頻率不但很低,而且尿液還非常的粘稠。
當然,利用水,也得有水的來源,那么沙漠貓的水來自哪里呢?有兩個來源:第一是降雨,沙漠只是蒸騰量大于降雨量,并不是完全不降雨,在降雨時,沙漠貓會找一些植物附近的小淺坑或者巖石攢的雨水大口大口的喝著水。
但是,這些水顯然無法滿足沙漠貓的需求,所以它還有第二個水來源,也是主要的水來源,那就是來自于獵物。動物并不是只有肉和骨頭,還有體液血液以及各種器官,而無論是體液還是血液亦或是器官,含水量都是很高的,比如血液的含水量在83%左右、肌肉的含水量在75.6%左右,即便是脂肪中還有10%的水呢。
由于沙漠貓捕殺的都是鮮活的獵物,獵物體內(nèi)的含水量是比較高的,這樣靠著吃獵物補充水,荒漠貓就能連續(xù)一個月不喝水了。
至于沙漠貓能把毒蛇當辣條就更簡單了,在我們?nèi)︷B(yǎng)下的家貓面前,一些毒蛇都無計可施,更不用說野性十足的沙漠貓了,沙漠貓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毒蛇的攻擊在它眼中幾乎成了慢動作。
這樣沙漠貓就能躲避毒蛇的攻擊,而毒蛇作為一種冷血動物,在夜晚本身活躍性就差一些,而且冷血動物的耐力是比較差的,多次的攻擊無果后,毒蛇體力耗盡,就只能任貓宰割了。
等到毒蛇動作慢下來時,沙漠貓會瞅準機會一口“爆頭”,然后在吃毒蛇時,荒漠貓再將毒蛇的頭先咬斷,為了謹慎起見,蛇頭通常是不吃的,剩下的部分就會成為荒漠貓的“辣條”。
沙漠貓的現(xiàn)狀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的紅色名錄中,沙漠貓是無危物種,但是無危物種并不代表著樂觀的生存現(xiàn)狀,事實上,沙漠貓如今的生存現(xiàn)狀真的堪憂。
這是因為一方面它因為長相的因素被一些人捕捉作為寵物飼養(yǎng),但人工圈養(yǎng)下,荒漠貓的死亡率極高;一方面是沙漠貓雖然生活在沙漠中,但是通常是有一定的植被的地方(不然沙鼠等動物吃什么),但如今沙漠貓許多的棲息地被放牧以及其他人類活動所影響正在逐漸的減少,荒漠化也逐漸嚴重。
因此,沙漠貓雖然以超強的生存能力成為了沙漠食物鏈的“王者”,但是即便身處沙漠,它也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影響,以至于在一些地區(qū),它們已經(jīng)銷聲匿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