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章魚姐講熱點
編輯 |章魚姐講熱點
本文共1381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國際奧委會(IOC)在米蘭開了個會,扔出了兩顆“重磅炸彈”,直接把國際輿論場炸開了鍋!
簡單來說就兩件事:第一,允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以“中立身份”參加2026年的冬奧會;第二,明確拒絕了一些組織要求禁止以色列參賽的呼吁。
一場會議,兩個決定
當?shù)貢r間9月19日,國際奧委會的執(zhí)行委員會們在米蘭聚了個頭。會后他們宣布: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冬奧會,咱們還是按老規(guī)矩辦!
啥老規(guī)矩?就是去年巴黎奧運會的那套——允許俄羅斯、白俄羅斯的運動員以“個人中立運動員”的身份來參賽。劃重點:他們不能代表國家,不能用國旗、國歌,更不能穿任何帶有國家標識的隊服。說白了,就是只能以“我自己”的名義去比賽。
幾乎在同一時間,有記者犀利提問:“那有人要求禁止以色列參賽,你們考慮過嗎?”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根據(jù)最新消息,原文中的柯絲蒂·考文垂有誤,應為托馬斯·巴赫)的回答斬釘截鐵:“從來沒有!”
為什么這個決定會引爆爭議?
問題就出在這里!在很多人看來,這操作有點“雙標”的味道。
自打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俄羅斯在國際體育界就跟被“拉黑”了差不多,足球等大賽基本都沒份兒。理由是:“要維護體育的純潔性,避免政治化?!?/strong>
那現(xiàn)在巴以沖突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安達盧西亞等好幾個地方政府,聯(lián)合了20多個體育協(xié)會,白紙黑字上書國際奧委會,要求同樣暫停以色列的參賽資格。理由聽起來也很充分:“以色列的行動違反了人道主義精神。”不少運動員也在網(wǎng)上聲援,覺得體育不應該對人道危機視而不見。
一邊是俄羅斯因為軍事沖突被禁了兩年,現(xiàn)在才開個“小口子”;另一邊是以色列雖然也被卷沖突,但卻被IOC堅決地“保護”起來。這對比強烈的待遇,難怪很多人心里會畫上一個巨大的問號:標準到底是什么?
國際奧委會為啥要“硬剛”爭議?
面對洶涌的輿論,國際奧委會可不是“和稀泥”,而是非常剛地發(fā)布了一份聲明,核心意思就兩點:
- 【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以色列奧委會是經(jīng)我們合法認證的成員,人家運動員遵守所有章程規(guī)定,憑啥不讓參賽?“禁止一個國家參賽是政治行為,這嚴重違背了奧林匹克憲章的核心精神!”
- 【怕開壞頭】:今天你能因為A國的政治問題把它禁了,明天他就能因為B國的政策把B也禁了。這要開了口子,奧運干脆別辦了,直接改成“政治協(xié)商大會”得了!
IOC一再強調,奧林匹克的使命是用體育交流打破隔閡,而不是成為政治表達的工具。運動員的夢想和汗水,不應該為地緣政治沖突買單。
對于這個決定,以色列奧委會主席當然是舉雙手贊成,稱這是“維護體育公平的正確選擇”。
看到這里,不知道你們是什么感覺?章魚姐心里是五味雜陳。
一方面,我絕對理解并支持“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的理想主義。那些訓練了十幾年、只為奧運一瞬間的運動員們,實在太無辜了。他們的舞臺不應該被摧毀。
但另一方面,現(xiàn)實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當巨大的不公和人道主義危機就在眼前發(fā)生時,要求體育“完全中立”,本身是否也是一種選擇?
這大概是國際奧委會最難的地方:它必須在理想與現(xiàn)實、原則與輿論的鋼絲上艱難行走。它的每一個決定,都會被放在放大鏡下解讀,無論如何做,都很難讓所有人滿意。
所以,家人們,你們怎么看?
- 支持IOC的決定,認為體育就應純粹,不該被政治綁架?
- 還是覺得這就是“雙標”,無法接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