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wǎng)9月21日報道:近日,由海南省瓊劇院創(chuàng)排的大型原創(chuàng)瓊劇《黃道婆》在上海藝海劇院精彩上演,作為本次滬浙交流演出的收官專場,為滬上傳統(tǒng)戲曲舞臺帶來一抹來自南海之濱的獨特風韻。
隨著一縷黎族鼻簫悠悠響起,螺號隨之低回,燈光如絲線垂落,演員踏光而出,仿佛自典籍中走來的古人,緩緩拉開這場跨越時空的織夢序章。
整場演出結(jié)構(gòu)精巧,舞臺如織布之機,人物為經(jīng),情節(jié)作緯,織就黃道婆行走山海、奔赴信念的生命圖景。舞美克制寫意,點染出黎村、織坊、雨夜海岸等場景,詩意中見生活肌理。演員穿梭如梭線旋動,情緒緩緩遞進,唱腔、身段與舞臺渾然一體,完成一部沉靜絢麗的戲曲織錦。
舞蹈編導楊曉凡通過“水”的意象,設計出兩場極具對照性的群舞段落。一為序章“松江懸帆”,女舞者低伏翻旋,身姿若波,演繹少女黃道婆在風雨夜的沉浮與新生;一為“斷魂”,男舞者手持放大黎族斗笠翻涌如浪,凸顯五哥舍身救人的悲壯。生與死、柔與烈,如雙面織錦交映成章,構(gòu)成全劇情感張力的高峰。
光影亦如情緒伏筆貫穿始終,黎峒一幕氤氳金橙與碧綠,熱帶氣息撲面,織坊沉于墨藍與灰白,如水墨松江之靜謐。至“怒海斷魂”段落,鑼鼓震響,光隨節(jié)奏顫動,劇場仿佛化作一艘行于風暴中的舟船,觀眾與人物一同駛?cè)朊\驚濤。
音樂則為情感結(jié)構(gòu)注入骨架。劇中唱腔高亢婉轉(zhuǎn),配樂融合紡車聲與海浪聲,為觀眾提供豐富聽感。擔任指揮的陳杰表示:“我們既要守住唱腔的韻味根脈,也希望在配器、和聲等方面大膽創(chuàng)新,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能共情?!?/p>
七百多年前,黃道婆遠赴海南研習黎錦技藝,帶回江南后改良當?shù)孛藜徏夹g(shù),極大推動了全國紡織業(yè)的發(fā)展。瓊劇《黃道婆》以元代紡織革新家黃道婆的生平為藍本,劇中不僅融入大量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元素,在舞臺之外,還邀請多位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手把手展示古老的紡織技藝。
戲內(nèi)動情,戲外共鳴,多位文藝名家對本次演出給予高度評價。上海戲劇院教授羅懷臻稱,“這是一場穿越七百年的精神返鄉(xiāng)?!彼硎?,黃道婆七百年前在上海與海南之間往返,今天借由舞臺,再度牽起兩地、兩代戲劇人的情感絲線。他感慨道,《黃道婆》情感豐沛、結(jié)構(gòu)完整、演員表現(xiàn)出色,標志著瓊劇正從地域劇種邁向更廣闊的舞臺,“這是瓊劇走向主流、走向未來的一次有力發(fā)聲?!?/p>
“這次移師藝海劇院,我最看重的,是‘連接’?!焙D鲜…倓≡涸洪L楊濟銘道出此行核心,“這部戲?qū)儆诿恳晃蛔哌M劇場的觀眾。我們希望讓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更寬闊的舞臺上讀懂瓊劇、感受海南。”
從9月7日至19日共13天,上海、浙江兩地,170多位演職人員,4場演出,4場交流活動,站上白玉蘭獎、中國戲劇節(jié)兩個重量級舞臺。海南省瓊劇院歷經(jīng)近半個月赴上海、浙江演出交流,書寫了該院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大規(guī)模、長時間、意義深遠的新長征。
這次演出交流活動已超越瓊劇藝術(shù)本身,延伸至非遺保護、文旅融合、教育傳承等多個領域,建立起長三角與海南自貿(mào)港的文化交流通道,展示了自貿(mào)港的文化自信。海南省瓊劇院將繼續(xù)推動瓊劇走向全國、邁向世界,讓這門“小劇種”持續(xù)在更廣闊的“大舞臺”上綻放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