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本可平息的消費者吐槽,在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一系列“神操作”下,最終演變成一場代價慘重的品牌災難。
9月10日,羅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貝“幾乎全是預制菜”,并直言感覺“惡心”。
這本是一次普通的消費者反饋,卻因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的應對方式,逐漸演變成一場席卷全網(wǎng)的風波。
賈國龍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手持羅永浩所點15道菜品清單,強調(diào):“按國標定義,西貝無一道預制菜”,并直言事件嚴重損害品牌商譽,明確表態(tài)“一定會起訴羅永浩”。
01 三步錯棋,危機發(fā)酵
賈國龍的應對堪稱“自殺式公關”的典型案例。
第一步錯棋:用法律威脅回應消費者吐槽。
羅永浩就只是個普通顧客,吃完飯覺得不滿意,隨便吐槽了幾句。
要是換做理智點的處理方式,本來就該把這事兒壓下去,別讓它鬧大。
可賈國龍倒好,非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沒事兒都要整出點事兒來。
第二步臭棋就是:開放后廚來“自證清白”。
賈國龍請了媒體來直播后廚情況,沒想到啊,這一下把冷凍庫里存的食材都曝光出來了。
有保質(zhì)期24個月的西蘭花,還有保質(zhì)期18個月的烤魚。
在媒體鏡頭前,西貝的廚師撕開真空包裝的烤魚原料,冷凍柜里還能看到保質(zhì)期18個月的南瓜泥。
這些畫面在社交平臺上又掀起了一波熱議。
第三步昏招是啥呢?就是在行業(yè)群里說了些不該說的話。
賈國龍在行業(yè)群里管羅永浩叫“網(wǎng)絡黑嘴”,還說人家是“網(wǎng)絡黑社會”,結(jié)果這些話的截圖被曝光出來了,這可把矛盾給徹底激化啦。
02 認知鴻溝,拒絕共情
賈國龍一直都咬定說:“按照國家規(guī)定,我們家沒一道菜是預制菜?!?/strong>
他還解釋說:“預制菜是做好了拿到餐廳,熱一下就能吃的。
預制工藝可不等于預制菜,所有菜都會用到預制工藝。”
可問題是,他說的這種專業(yè)定義跟咱消費者心里想的差老鼻子遠了。
在咱們普通消費者眼里,只要不是在餐廳現(xiàn)做的,那就都算預制菜。
賈國龍想拿行業(yè)標準來給消費者科普,卻壓根沒考慮到消費者心里咋想的。
他這么不會共情,和消費者溝通的時候就跟雞同鴨講似的,這矛盾不就更嚴重了嘛。
西貝一直定位的是高端餐廳,可預制菜在大家印象里就是便宜貨,這倆完全對不上啊。
羅永浩曬出的賬單里,830塊錢吃15道菜,消費者哪能接受花現(xiàn)炒菜的錢,去買那些工業(yè)化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啊?
03 領導力缺失,決策機制失靈
這場“公關災難”背后是賈國龍領導力的缺失。
久居高位的他已脫離真實世界,不了解企業(yè)的真實問題,失去了與公眾共情的能力。
絕對權威下的決策陷阱在賈國龍的認知體系中,企業(yè)危機如同戰(zhàn)場,必須“正面硬剛”。
這種思維源于其多年打造的“霸道總裁”人設:在內(nèi)部管理中,他強調(diào)“決策權必須集中在創(chuàng)始人手中”。
這種絕對的權威感讓他在這次危機事件中,沒有人敢攔住他,或者沒有人跟他說真話。
這是很多傳統(tǒng)企業(yè)的通病,一把手有絕對的權威。
賈國龍穿著花襯衫、看著像霸道總裁,在自家門店里閑庭信步、指指點點,果斷地下達不容抗拒的命令。
他不是生活在2025年,而是生活在二十多年前。
04 信息繭房,與世隔絕
賈國龍長期待在一個封閉的小圈子里,就跟被關在信息繭房里一樣,早就習慣了那種自己說啥就是啥,誰都得聽他的環(huán)境。
在他身邊吶,天天都是各種贊美和恭維,不管他干啥,手下人都一個勁兒地夸他英明神武。
時間一長,他評判事兒就沒個準頭了,完全失去了客觀性。
這種熟人組成的“信息繭房”,讓賈國龍在碰到輿論風波的時候,根本聽不到外界真實的聲音。
他就待在自己弄出來的那個小圈子里,接收到的大多都是朋友圈里的支持和附和。
而且他身邊還有些拿了錢幫說話的咨詢顧問和職業(yè)經(jīng)理人,這些人可會哄老板開心了,光挑好的事兒說,壞事兒都藏著掖著。
這就把老板給慣得越來越傲嬌,看事兒也越來越不準了。
很多民營企業(yè)都有老板一個人說了算的情況,專業(yè)人士提的意見,往往得順著老板的喜好來。
特別是碰到那種強勢的老板,好多好建議都被當成耳旁風,結(jié)果就是一步走錯,后面步步都錯。
05 慘重代價,品牌受損
西貝為這次公關危機付出了沉重代價。
據(jù)公開的報道,西貝單日營收下滑超過200萬元,部分門店的外賣訂單從平日的30單銳減至3-4單,品牌聲譽也受到了影響。
賈國龍自己也坦言:“這是西貝成立以來最大的外部危機”。
更嚴重的是,這場風波可能影響西貝的上市計劃。
賈國龍曾在2023年宣布,計劃“通過2023 - 2025年持續(xù)高質(zhì)量發(fā)展,到2026年完成高質(zhì)量IPO、成為市值超千億的上市公司”。
在爭議事件的前幾天,9月1日賈國龍還公開表示“希望2026年上市”。
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卻讓西貝的IPO計劃充滿了變數(shù)。
06 反思借鑒,危機啟示
西貝這事兒啊,給所有企業(yè)都上了一課,成了危機管理的反面典型。
企業(yè)碰到危機搞公關的時候,頭一條就是得理解用戶心里咋想的,順著他們的情緒來回應,可別一上來就忙著給自己辯解,說啥“我們企業(yè)沒毛病”。
跟用戶溝通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拿理性去懟人家的情緒。
用戶心里有不滿的時候,最想要的是你能懂他們,而不是聽你在那兒說教。
為啥羅永浩的做法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呢?
就是因為他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知道用戶心里咋想的。
可西貝呢,一直都是站在企業(yè)的角度,覺得用預制菜在餐飲行業(yè)里很正常,自己沒做錯。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直接就影響了輿論的走向。
企業(yè)家得建一個能聽到各種真實聲音的反饋系統(tǒng),把自己那個封閉的小圈子打破。
老板或者高管得定期去一線體驗體驗工作,直接跟顧客聊聊天,再弄些方便顧客反饋問題、投訴的渠道。
西貝多家門店已貼出“明廚亮灶”標識,玻璃后面廚師正在現(xiàn)場制作牛肉餅和羊肉串。
承諾的“透明化”能否持續(xù)仍有待觀察。
就在發(fā)布致歉信的前一天,西貝總部剛剛向門店下發(fā)通知,不再向顧客開放后廚參觀。
客服解釋說是為了“避免參觀和采訪打擾廚房工作”。
網(wǎng)友們在致歉信下方的評論依然尖銳:“價格會跟著調(diào)整嗎?”“學了胖東來的透明,能學學胖東來的價格嗎?”西貝的明牌已經(jīng)打出,現(xiàn)在輪到消費者出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