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清晨,在清鎮(zhèn)市王莊布依族苗族鄉(xiāng)螞蟥村,玉米地上,一袋袋金黃的玉米“整裝待發(fā)”,正等待該市黔耘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的無人機前來吊運——只需一分鐘左右,無人機就能載著玉米飛越百米到達卸貨點。
當天上午,合作社負責人、無人機飛手蔣平仔細操作手中的遙控器,操控無人機吊起一袋袋玉米?!爸恍璐迕裉崆皩⒂衩钻醚b袋,我們來了直接就能干活,一個人在地里裝貨、一個人在終點卸貨、一個人操作無人機,只需三人就能輕松完成運輸?!笔Y平說。
“一袋玉米約50公斤,飛一趟也就一分鐘左右,除了運輸,無人機還能通過更換裝置噴藥、施肥,一機多用、靈活高效?!笔Y平說,最忙的時候,無人機一天要飛七八個小時。
這次雇用無人機的是螞蟥村村民郭正友。他站在田埂上望著無人機來回穿梭:“別看距離不遠,因為沒通水泥路,以前全靠人背,這15畝地,得請10個人忙一整天,工錢就要2000多塊。”郭正友說,今年他嘗試雇用無人機幫忙,原本只為省事,沒想到費用還能節(jié)約一半。
當天,從早上9點到11點,無人機共飛行96趟,用時1小時58分鐘,運輸玉米4458公斤。完成螞蟥村的工作后,蔣平便和同事匆匆收拾設備趕往下個服務地點——衛(wèi)城鎮(zhèn)上水村。“那邊還有幾戶農家要運水稻?!笔Y平笑著說。
清鎮(zhèn)市黔耘農機專業(yè)合作社是貴陽市第一家由黨組織領辦的農機合作社,采用“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其中,村集體占股51%,村干部和村民占股49%?!艾F(xiàn)在吊運1噸貨物收費200元,價格透明合理?!笔Y華說,合作社從2022年開始引入無人機,最初僅用于植保飛防,后來逐步拓展到運輸、施肥等。目前,合作社有無人機7臺、持證飛手4名,服務范圍不僅覆蓋周邊鄉(xiāng)鎮(zhèn),還延伸至畢節(jié)、遵義等地。今年8月以來,已累計運輸各種農產(chǎn)品超2000噸。
合作社不僅提供無人機服務,還擁有大型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等60余臺農機具,可實現(xiàn)“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服務。蔣華介紹,今年,合作社又投入60余萬元添置新設備,包括智能插秧機、起壟機等,預計年收入可達260萬元以上。他說:“如今,清鎮(zhèn)市像我們這樣的合作社還有很多家。”
從人背馬馱到無人機吊運,改變的不僅是運輸方式,更是山區(qū)農業(yè)的生產(chǎn)模式。近年來,貴陽貴安正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培訓、設備推廣等方式大力推進農業(yè)機械化、智能化、數(shù)字化發(fā)展,越來越多農戶享受到“科技賦能農業(yè)”帶來的紅利。貴陽市農業(yè)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xù)支持農機合作社發(fā)展,大力推廣無人機等智能裝備應用,助力貴陽貴安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