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有新動作了。這一次,是關于中國。就在中美關系處在一個微妙關口時,白宮突然放風:特朗普“有可能”訪華。
而與此同時,一項對臺的軍援計劃被他親手按了暫停鍵。這到底是巧合,還是精心安排的劇本?特朗普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中國又是如何回應的?中美之間,是風雨欲來,還是春風拂面?
特朗普想訪華,不只是“想走親戚”那么簡單
特朗普對訪華表現(xiàn)出興趣,已經(jīng)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從年中開始,他就“明里暗里”釋放信號,說自己“可能”會來中國看看。
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邀請確實擺在了桌面上,另一方面,也離不開他本人一貫喜歡的“制造話題”風格。
但這次的訪華意愿,背后顯然不只是“走走看看”那么簡單。從時間點看,他很可能選擇在9月初參加中國的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或者在10月下旬APEC峰會期間“順道”來一趟北京。
哪怕不是正式國事訪問,也足以制造足夠的政治和媒體關注。
這背后,是特朗普的“老路數(shù)”:用一次大動作,來解決一堆難題。
首先,是經(jīng)濟壓力。美國的通脹還在高位打轉(zhuǎn),尤其是中西部農(nóng)業(yè)州,由于對華出口大幅下滑,農(nóng)民們怨聲載道。
這些地方,正是特朗普選票的基本盤。他需要向選民交待:我在努力修復對華貿(mào)易關系。
其次,是稀土問題。中國掌握著全球約八成的稀土精煉能力,而美國軍工產(chǎn)業(yè)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超過九成。
中國早在4月就開始對某些關鍵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卡住了美國高科技和軍火企業(yè)的“脖子”。這不是嘴上說說的“國家安全”,是真正的“命門”問題。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就是特朗普的“歷史情結(jié)”。他一貫喜歡“制造歷史性場面”,比如早年去朝鮮“跨越三八線”,或者在中東主導“世紀協(xié)議”。
如果他能成為再次打開中美關系的一把鑰匙,對于自己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的政治資本,絕對是加分項。
而這一次訪華,他還可能帶上一個“豪華代表團”。據(jù)說包括馬斯克、黃仁勛等科技大佬在列,復刻他在中東“簽下天價訂單”的模式。
換句話說,這不只是一次政治訪問,更是一場“生意經(jīng)”,是要把中美關系重新“談”出點實際成果。
軍售急剎車
就在特朗普可能訪華的消息傳出不久,《華盛頓郵報》披露了一個更微妙的動作:特朗普叫停了一項對臺逾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這并不是小事。這項軍援原本包括一些殺傷力較強的無人機和精確彈藥,屬于“實打?qū)崱钡挠藏?。如果按常?guī)操作,這種計劃通常會悄悄批準,不會在輿論場上引起太大波瀾。
但這一次,特朗普選擇“高調(diào)暫?!保@然是有意而為之。
懂特朗普的人都知道,他在外交上講究一個“交易邏輯”。他不喜歡無償援助,也不愿意在沒有回報的情況下“送人情”。
就像他曾要求歐洲國家“自己掏腰包”支持北約一樣,他也認為臺灣不該一直靠美國“輸血”,更別說是在中美關系敏感期。
而暫停對臺軍援,除了體現(xiàn)特朗普的“生意頭腦”,也起到了“安撫中國”的作用。在當前中美貿(mào)易談判走到關鍵節(jié)點的時候,特朗普顯然不愿意讓臺海問題成為“絆馬索”。
當然,這并不代表美國對臺政策發(fā)生了實質(zhì)性轉(zhuǎn)變。軍售只是“暫?!保皇恰叭∠?。
而且,這一決定也可能是特朗普在平衡內(nèi)部矛盾:一邊是希望緩解對華沖突的經(jīng)濟團隊,另一邊是堅持強硬立場的保守派。他需要在兩者之間“踩點跳舞”。
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先禮后兵”的策略。先收起拳頭,看看對面怎么反應,再決定下一步怎么走。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種“暫?!碑斎徊荒鼙徽`讀為美國的政策軟化。但至少,它釋放出一個信號:特朗普政府愿意在某些問題上“換個姿態(tài)”,試圖營造一個更有利于談判的環(huán)境。
中美關系的新變量
特朗普的訪華意愿、暫停對臺軍援,這些表面上看是兩件事,實際上卻指向同一個核心:中美關系的博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過去幾年,中美關系經(jīng)歷了從“脫鉤論”到“重構論”的大轉(zhuǎn)彎。尤其是在全球供應鏈重組、新能源競爭、半導體博弈等領域,兩國的互動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務實。
一個顯著的信號是,中國開始在關鍵戰(zhàn)略資源上“出招”。稀土出口的管制,就是典型例子。它不僅讓美國軍工企業(yè)如坐針氈,也讓拜登政府提出的“美國制造”戰(zhàn)略面臨現(xiàn)實考驗。
而在經(jīng)貿(mào)層面,中美雖然嘴上都在強調(diào)“分歧”,但私下里談判從未停過。5月的日內(nèi)瓦會談上,雙方達成了部分關稅的互相取消和延期執(zhí)行,雖然真正落地的比例不高,但已經(jīng)說明了一點:兩國都不想徹底“撕破臉”。
不過,真正難啃的“硬骨頭”還在,比如芬太尼問題。美國國內(nèi)對中國“源頭治理”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而中國則強調(diào)“合作要基于證據(jù)和互信”。這類問題短期內(nèi)難以化解,但也不會成為無法邁過去的坎。
更深層次的,是兩國在戰(zhàn)略思維上的“不合拍”。中國主張“談經(jīng)貿(mào)就談經(jīng)貿(mào)”,不愿意把地緣政治問題拖進來。而美國則往往喜歡“捆綁銷售”,把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甚至人權議題一股腦扔進談判桌上。
這種博弈,不是一場“快棋”,而是一盤“慢棋”。從目前來看,中國展現(xiàn)出更多的戰(zhàn)略耐心和底線思維,不急不躁,強調(diào)規(guī)則和程序。而特朗普則更像是一個“變數(shù)制造者”,時不時來一手“出其不意”。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中國外交部在回應特朗普訪華一事時,并沒有直接“確認”或“否認”。而是用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中美雙方的溝通渠道是暢通的。”這既是對外的“穩(wěn)定器”,也是對內(nèi)的“緩沖器”。
結(jié)尾:一次試探,也是一場投石問路
特朗普對訪華的興趣和對臺軍援的暫停,不是孤立的動作,而是他對中美關系重新布局的一部分。他想要在中美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既能滿足國內(nèi)選民的期待,也能爭取外交上的“突破感”。
中國方面,則以一貫的理性和務實回應,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等著看這位“老朋友”到底是來談合作,還是來談條件。
不管特朗普最終訪不訪華,這場“投石問路”的動作已經(jīng)展開。中美之間的互動,正從“口水戰(zhàn)”轉(zhuǎn)向“博弈桌”。未來誰能更好地把握節(jié)奏、掌控主動,才是真正的關鍵。
這不僅關乎一場訪問能否成行,更關乎全球秩序的下一步走向。中美之間的每一次接觸,或許都在悄悄改寫世界的劇本。而這一次,輪到特朗普先出牌了。
參考資料:董軍發(fā)統(tǒng)一強音,不到24小時,美媒放出消息,特朗普叫停對臺軍援 2025-09-19 15:07·大白話瞰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