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埃及總統塞西帶著他的區(qū)域安全藍圖來到卡塔爾首都多哈,卻在海灣國家的冷淡反應中鎩羽而歸。
他所提議的“阿拉伯版北約”——一支由阿拉伯國家組成的聯合部隊,旨在成員國受到攻擊時提供快速軍事支援——遭到了卡塔爾和阿聯酋的明確反對。
反對的根源并非來自阿拉伯世界內部,而是源于大洋彼岸的美國。卡塔爾首相帶回了特朗普的指示:阿拉伯國家不能針對以色列做出任何決議。
這場外交風波源于一場突如其來的軍事行動。9月9日,以色列空軍對卡塔爾首都多哈發(fā)動空襲,目標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高層成員。
空襲造成哈馬斯五名成員死亡,一名卡塔爾安全部隊成員身亡。這場公然侵犯卡塔爾主權的行為立即引發(fā)了中東國家的普遍譴責和安全擔憂。
阿拉伯媒體一片嘩然,聯合國安理會緊急開會,阿拉伯代表團輪番上陣,指責以色列侵犯他國領空。事件引發(fā)了海灣國家對美國安全保障可靠性的深刻質疑。
面對日益升級的加沙沖突,埃及感受到了強烈的安全危機。大量加沙人逃往西奈半島,給埃及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和邊境危機。
埃及總統塞西迅速提出了一項方案:建立一支阿拉伯聯合部隊,總部設在開羅,總兵力五萬,成員國包括埃及、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
核心機制是模仿北約的集體防御原則,一旦成員國遭受攻擊,其他成員將提供軍事援助。埃及打算出兩萬兵力,并推薦一名四星將領擔任指揮官。
盡管埃及提議值得稱道,但阿拉伯國家間的內部矛盾迅速浮現。沙特最初對埃及的方案表示興趣,但提出了一個關鍵條件:聯合部隊的最高指揮官必須由沙特人擔任。
埃及自然無法接受這一要求。作為阿拉伯世界傳統的軍事強國,埃及認為自身軍事實力遠超沙特。沙特軍隊雖然裝備精良,但多靠進口,實戰(zhàn)能力較差。
雙方在指揮權問題上僵持不下幾天后,沙特直接轉向巴基斯坦,于9月17日簽署了雙邊防御條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埃及方案的沉重打擊。
正在埃及與沙特僵持之際,卡塔爾首相于9月12日飛往華盛頓與特朗普會談。會談結束后,卡塔爾首相帶回了特朗普的指示:阿拉伯國家不能針對以色列做出任何決議。
特朗普承諾會約束以色列,防止類似攻擊再次發(fā)生,并表示正在起草美卡雙邊安全協定。這一承諾直接影響了卡塔爾和阿聯酋的立場。
9月15日,在多哈舉行的阿拉伯-伊斯蘭緊急峰會上,卡塔爾首相直接攤開特朗普口信的復印件,逐條宣讀。海灣國家隨后集體轉向,認為依靠美國比組建阿拉伯軍事聯盟更為可靠。
歷史總是在中東重復上演。這并非阿拉伯國家第一次嘗試組建軍事聯盟。第一次嘗試是在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期間,阿拉伯國家試圖阻止以色列建國,但因內部矛盾而失敗。
2015年,埃及就曾提出過類似聯合軍的想法,阿拉伯聯盟也嘗試組建一支五千人的反恐部隊,但最終基本淪為擺設。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美國曾推動“中東戰(zhàn)略聯盟”,但也無果而終。
阿拉伯國家間的政治分歧、經濟實力不均、軍事實力參差不齊,以及對外關系的不同取向,這些都成為區(qū)域一體化的難以逾越的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