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李嘉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語重心長地說出了那句后來被反復提及的預言:"未來五年,房地產市場必將迎來大洗牌。對于剛需購房者來說影響不大,但炒房客最好趁早收手。"當時正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黃金時代,北上廣深的房價節(jié)節(jié)攀升,售樓處門前排起長龍,人們像搶白菜一樣搶購房產。這番言論在當時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就像在盛夏時節(jié)預言寒冬將至。
記得那時候,我和幾個朋友在咖啡館里聊起這件事。小王一邊攪動著咖啡,一邊不以為然地說:"李超人這次怕是要看走眼了,你看看現(xiàn)在這房價,一天一個價,怎么可能會跌?"小李附和道:"就是啊,我表哥去年在浦東買的房子,現(xiàn)在已經漲了快50%了。要我說,現(xiàn)在不買房才是傻子。"當時的市場氛圍就是這樣,所有人都沉浸在房價永遠上漲的美夢中。
然而世間這位最公正的裁判,最終還是證明了李嘉誠的先見之明。轉眼到了2023年,房地產市場就像被戳破的氣球,開始全面降溫。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鄭州、石家莊這些二三線城市,房價像坐滑梯一樣往下掉。更讓人意外的是,連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未能幸免。以上海為例,曾經炙手可熱的房價從最高點的9萬多一平米,跌到了現(xiàn)在的6萬出頭,跌幅超過30%。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炒房客,現(xiàn)在都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我認識的一位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五年前,他靠著經營建材生意賺了不少錢,把全部積蓄都投進了房地產。最多的時候,他名下同時持有五套房產。"那時候覺得買房就是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張先生苦笑著對我說,"誰能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現(xiàn)在他每個月要還的房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想賣房套現(xiàn)卻又找不到接盤的人。
相比之下,像我家這樣只有一套自住房的家庭反倒沒受太大影響。雖然看著房價下跌心里也不是滋味,但轉念一想,房子本來就是用來住的,漲跌對我們來說也就是個數(shù)字游戲??蓪τ谀切┦治斩嗵追慨a的炒房客來說,眼下的局面就相當棘手了。根據(jù)我的觀察和分析,他們大概要面臨以下四種結局:
01 房價像坐滑梯一樣往下溜
這三年多來,二三線城市的房價跌得最狠,有些地方甚至腰斬都不止。不過那時候,像上海陸家嘴、深圳南山這些黃金地段還算堅挺,讓不少投資客心存僥幸。但進入2025年后,情況開始不對勁了,連這些一線城市的核心區(qū)也撐不住了。我有個在浦東有套學區(qū)房的朋友,去年還信誓旦旦說"核心區(qū)永遠保值",今年掛牌半年降價三次都沒人看房,急得嘴角都起泡了。
這種資產縮水的感覺特別折磨人。想象一下,你花800萬買的房子,現(xiàn)在市場價可能就值600萬,而且還在往下掉。每個月還要還著高額房貸,看著銀行賬戶里的數(shù)字一點點減少,這種心理壓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更糟心的是,這種下跌趨勢短期內根本看不到頭,就像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血汗錢打水漂,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02 房子掛在手里賣不出去
現(xiàn)在的二手房市場簡直就像春運期間的火車站,人擠人卻誰都走不了。北京14.7萬套、上海17萬套、成都武漢這些新一線城市更是夸張,掛牌量都突破20萬套大關。我認識的一個中介小哥說,現(xiàn)在帶客戶看房,同一個小區(qū)同戶型的房子能有十幾套在售,業(yè)主們都在互相壓價,惡性競爭特別嚴重。
這種情況下,想快速變現(xiàn)簡直比登天還難。有個做生意的王總,去年公司資金鏈緊張,想把珠江新城的兩套公寓出手周轉,結果掛了8個月,看房的沒幾個,砍價的一個比一個狠。最后實在等不及,只能以低于市場價15%的價格忍痛割肉。他說那感覺就像被人掐著脖子,明明知道虧大了卻不得不低頭。
更可怕的是,這種流動性枯竭的情況還在持續(xù)惡化。銀行放貸越來越謹慎,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導致二手房交易周期越拉越長?,F(xiàn)在沒有個三五個月根本別想成交,而且還得做好被砍價20%的心理準備。這對于急需用錢的房東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03 租房越來越艱難,“以租養(yǎng)貸”破產
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現(xiàn)在很多房東都在抱怨房子租不出去。我有個朋友在老家三線城市有兩套房,掛在網上半年了,連個看房的人都沒有。這可不是個別現(xiàn)象,現(xiàn)在中小城市普遍都這樣。年輕人往外跑,本地人又買不起房,租客越來越少。我表姐在省會城市有套學區(qū)房,去年還能租3000,今年降到2500還得包物業(yè)費。更夸張的是上海那邊,聽說有房東6500的房租直接降到4800,算上房貸每個月還得倒貼2000塊。這哪是投資啊,簡直是在燒錢!
大城市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生活成本高得嚇人,一碗牛肉面都要四五十,年輕人根本存不下錢。我鄰居家的孩子去年就從北京回老家了,說是在北京掙的錢一半都交了房租,實在撐不下去。現(xiàn)在很多大城市的常住人口都在減少,租房市場自然跟著萎縮。以前那種"閉著眼睛買房都能租出去"的好日子,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04 持有房子的成本越來越高
很多人光想著買房賺錢,卻忘了房子也是個"吞金獸"。物業(yè)費年年漲,我們小區(qū)今年就從每平米2塊5漲到了3塊。取暖費、電梯費、維修基金,哪樣不要錢?我認識一個做生意的老板,手上有五套房,光這些固定支出每個月就要小一萬。要是房子空著沒人租,這筆錢就得自己掏腰包。
最要命的是,房產稅這個"達摩克利斯之劍"馬上就要落下來了。去年國家明確說要擴大試點范圍,估計用不了幾年就會全面鋪開。我算過一筆賬,要是按1%的稅率征收,一套價值300萬的房子每年就要交3萬稅。這對普通家庭可能還能承受,但對那些囤了好幾套房的人來說,絕對是個沉重的負擔。
說實話,現(xiàn)在的房地產市場跟十年前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是閉著眼睛買房都能賺錢,現(xiàn)在是睜大眼睛都可能踩坑。我認識不少早年靠炒房發(fā)家的人,現(xiàn)在都在急著出手。有個做建材生意的張總,去年一口氣賣掉了三套投資房,說是"及時止損"。他跟我說,現(xiàn)在持有房子的風險太大,不如把錢投到其他更穩(wěn)妥的地方。
當然啦,也不是說所有多套房業(yè)主都會倒霉。地段好的優(yōu)質房產還是有市場的,只是利潤空間小了很多。我有個做房產中介的朋友說,現(xiàn)在聰明的投資者都在調整策略,要么轉做長租公寓,要么改投商業(yè)地產。但無論如何,那種靠簡單囤房就能躺著賺錢的時代,確實是結束了。
說到底,房地產市場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了?,F(xiàn)在買房更像是在經營一門生意,需要精打細算,考慮各種成本和風險。那些還抱著"房價永遠漲"幻想的人,恐怕要好好醒醒了。畢竟,時代在變,游戲規(guī)則也在變,跟不上變化的人,遲早要被市場淘汰。房子說到底還是要用來住的。與其整天琢磨怎么靠房子發(fā)財,不如想想怎么讓家人住得更舒服。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