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艾倫沒打NBA季前賽,理由很官方——康復想徹底一點,按理講這話沒毛病,可真到康復期,他卻各路出現在東北的籃球活動上,不錯,不打廣州男籃的比賽,卻出現在半職業(yè)、商業(yè)賽事里,球迷不是傻的,這背后的信號也就藏不下了,你說是單純康復?不如說是俱樂部和球員各有小算盤,這時候,矛盾爆發(fā)其實算是遲早的事了。
其實廣州男籃現階段到底是怎么個定位,熟悉CBA的都心里有數,別看他們去美國參加NBA季前賽,擺弄的是流量和關注度,說白了,就是網紅球隊的做派,成績和拼殺不再是主線,能圈商值、能有熱搜就算贏了,這種追逐曝光度和市場利益的路線,對團隊實力并不看重,可郭艾倫可不是來擺拍的,33歲球員說白了就追一把成績,輸得起但不想白混,這種理念上的背離,基本也宣告如果不盡快協(xié)調好資源,拿不到實在的成績,廣州可能最終也是人財兩空。
說到郭艾倫會去哪,不用太繞彎子,聯(lián)想到最近休賽期一直掉隊的山西男籃,似乎成了最有可能的新東家,他們外援走得干干凈凈,內線后衛(wèi)都缺員,休賽期一堆緋聞,眼看啥也沒落下,這下算是跟艾倫互缺補位,山西從賽季初就公開要“倒騰”國手級后衛(wèi),無奈人家都在猶豫期,不給機會,這時候只要拿出三四個人,外加一筆現金,和廣州換個4換1,也算一樁行業(yè)標準的交易,對比之前市場溢價,反而顯得理性,想想廣州這邊也就認栽走人,打個翻身戰(zhàn)都難。
話說回來,山西真能拿大成手到郭艾倫?這事技術層面沒什么疑問,大不了出人換潛力,合約到期要走的球員留著就是折價,山西有急需,廣州有壓力,按理說換得也不虧,球迷嘴上再念叨也得認現實,如果這單交易成了,也算雙贏,只不過廣州“千里送艾倫”,未來球迷估計還要念念不忘,分手是雙向奔赴,但最后都得看下家能不能給到體面舞臺。
場外新聞也沒閑著,杜鋒指導的“家庭故事”登上熱搜,兒子虎頭在清華附中打得不錯,網絡一片點贊夸杜指導有教子方法,沒想到杜鋒丈母娘冷不丁一句“家人和教練老師的陪伴才是關鍵”,這句懟得老丈人一臉懵,不得不說接地氣,親媽丈母娘啥都會說,家人戲里戲外都難避開“人情味”,外界看熱鬧,自己人還得照顧情緒,說到底也是籃球之外的家庭調味劑,讓人哭笑不得。
至于“爭冠懸了”這波,遼寧男籃操作更讓球迷上頭,一邊賣掉張鎮(zhèn)麟“回血”,一邊簽外援卻摳門到底,今年官宣第三外援奧利弗,看過CBA網絡輿論的小伙伴都懂,奧利弗屬于那種“有用限定,代價便宜”的類型,護框不行,存在感也有限,走的是高性價比路線,這種配置放在去年可以混個季后賽,但新賽季遼寧本來就紙面深度拉胯,缺了張鎮(zhèn)麟北區(qū)更是獨木難支,這下連爭冠的起碼底氣都差點意思。
外頭說遼寧男籃“自愿退出爭冠群”,這固然有夸張成分,可回看他們的外援選擇和中生代人員流失,說明實際確實很現實,管理層算賬比球員意識更清楚,既要成績又要成本,結果往往掉兩頭,這幾年CBA就是這么個路數,你再情懷滿分也救不回來戰(zhàn)績稀爛的板凳深度。
整體來看,郭艾倫這波和廣州分手的苗頭,就是CBA當下混亂局面的又一小注解,俱樂部和明星球員利益不合,擺爛混合同、押寶流量生意,誰都明白一朝不合就得分道揚鑣,上面有浮躁的商業(yè)邏輯,下面有“實際操作”拉胯爭冠希望,球員流轉和老隊傷別,本來就是職業(yè)聯(lián)賽少有的劇本,這波節(jié)奏被爆出來,也算球迷“見怪不怪”,無非換個地方繼續(xù)憋大招罷了。
最后一句話,別再用過氣“兄弟籃球”忽悠人了,CBA早進入資本精打細算和球員共謀的新時代,誰能看得穿,誰就不會為一時流量熱度買單,所有的分手都有鋪墊,最后的贏家還得看誰能真正留住板凳深度和有效積分,畢竟聯(lián)賽鐵律:最后都是靠硬實力說線下話,線上熱鬧一下,僅此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