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廣西的街頭巷尾,無論是桂林的漓江之畔,還是南寧的青秀山麓,總能看到桂樹的身影——春日抽芽,秋日綴金,清新且詩意。
“八桂”的稱呼,早已深深烙印在廣西的文化基因里:車牌以“桂”標(biāo)識,地方媒體常稱“八桂大地”,就連文旅宣傳都離不開“壯美八桂”的意象。
可你是否好奇,為何是“八桂”,而非“七桂”“九桂”?“八桂”究竟從何而來?這個(gè)名稱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和地理奧秘?
01、獨(dú)特地理,成就“桂樹成林”
要理解“八桂”,得先從“桂”說起。
廣西與“桂”的緣分,皆因地理奧秘——這里獨(dú)特的氣候與地形,成了桂樹生長的“天然溫床”,也為“八桂”稱號埋下了第一顆種子。
廣西地處中國南部,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這種“溫暖多雨、水熱充足”的環(huán)境,最是適合桂樹的生長需求。
無論是供人觀賞的桂花,還是可作香料、藥材的肉桂,都能在廣西扎根繁衍,長成連片的“桂林”。
早在先秦時(shí)期,廣西的桂樹就已聲名遠(yuǎn)播。《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中記載:“桂林八樹,在賁禺東?!?/p>
這里的“賁禺”雖指今廣東番禺一帶,但古人對嶺南地理的認(rèn)知尚顯模糊,“桂林八樹”的描述,實(shí)則是對嶺南(含廣西)桂樹茂密的概括。
到了漢代,廣西的桂樹更是成為“貢品級”資源:漢武帝平定嶺南后,在今廣西境內(nèi)設(shè)“桂林郡”,郡名直接取自“桂樹成林”的地貌特征。
當(dāng)時(shí)的肉桂因香氣濃郁、藥效顯著,常被運(yùn)往中原,成為皇室與貴族追捧的珍品,《后漢書》中便有“蒼梧郡(今廣西梧州一帶)出桂香”的記載。
可以說,是廣西的獨(dú)特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桂樹遍野”的奇觀,而“桂”也從一開始,就成了這片土地的自然名片。
02、從“桂林八樹”到“八桂大地”
“桂”是廣西的自然底色,但“八桂”的誕生,卻離不開歷史文獻(xiàn)的滋養(yǎng)與地域文化的塑造。
先秦至漢代:“八樹”是景象,“桂林”是地名
最早將“桂”與“八”綁定的,是《山海經(jīng)》的“桂林八樹”。這里的“八”并非實(shí)指“八棵樹”,而是古人對“多”的泛指。
意在形容桂樹長得茂密成片,一眼望不到頭。此時(shí)的“八桂”,還只是對嶺南桂樹景觀的描述,并未與廣西直接掛鉤。
真正讓“桂”與廣西地域綁定的,是漢代的“桂林郡”。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設(shè)南海、桂林、象三郡。
到了漢武帝時(shí)期,桂林郡雖幾經(jīng)調(diào)整,但“桂林”作為廣西區(qū)域的核心地名被保留下來,“桂”也逐漸成為廣西的符號之一。
唐代:文人筆下的“八桂”,開始指向廣西
“八桂”真正與廣西“掛鉤”,始于唐代文人的詩文創(chuàng)作。
盛唐時(shí)期,廣西作為嶺南重要的行政區(qū),與中原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不少文人因貶謫、任職來到這里,用筆墨將“八桂”與廣西的山水綁定。
最具代表性的是韓愈。他在《送桂州嚴(yán)大夫同用南字》中寫道:“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p>
詩中的“湘南”,并非今湖南南部,而是指當(dāng)時(shí)桂州(治所在今桂林)一帶——因桂林位于湘江上游以南,故被稱為“湘南”。
韓愈用“蒼蒼森八桂”形容桂林的桂樹繁茂,又以“青羅帶”“碧玉簪”描繪漓江山水,首次明確將“八桂”指向廣西地域。
此后,柳宗元、白居易等文人也在詩文中沿用這一說法。柳宗元被貶柳州時(shí),曾在《柳州峒氓》中提及“桂香”,呼應(yīng)了廣西的“桂”文化。
白居易則在《潯陽三題》中以“遙知訟堂里,佳氣凝芳桂”暗指嶺南(含廣西)的桂樹。這些詩文讓“八桂”逐漸從抽象的景觀描述,變成了廣西的文化代稱。
宋至明清:“八桂”成為廣西的固定代稱
到了宋代,“八桂”正式成為廣西的官方與民間通用稱呼。北宋時(shí)期,廣西分為“廣南西路”,官方文書中開始用“八桂”指代廣西。
南宋詩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記載廣西風(fēng)物的專著)中,直接以“八桂”開篇,稱“八桂,廣西之地名也”,徹底敲定了“八桂”與廣西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明清時(shí)期,“八桂”的使用更加普遍。明代《廣西通志》中寫道:“廣西為八桂之地,故其郡以桂林名,其州以桂陽名。”
清代乾隆年間的《柳州府志》也提到“八桂為廣西之別稱”。無論是官方史書、地方志,還是民間楹聯(lián)、匾額,“八桂”都成了廣西的“代名詞”。
03、“八桂”不只是稱呼,更是廣西的精神符號
如今,“八桂”早已超越了“地域代稱”的范疇,成了廣西文化與精神的載體。它藏在廣西的山水里,也融在廣西人的生活中。
在自然景觀里,“八桂”是桂林的“城標(biāo)”——七星公園的桂樹群、陽朔遇龍河畔的桂花香,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yù)多了一層芬芳。
在產(chǎn)業(yè)里,八桂是肉桂的金字招牌,年產(chǎn)肉桂超10萬噸,占全國60%以上,從唐代的貢品到如今的出口商品,肉桂始終是八桂的產(chǎn)業(yè)印記。
在文化里,“八桂”是廣西人的身份認(rèn)同,無論是“八桂文化節(jié)”的舉辦,還是“八桂子弟”的自稱,都在延續(xù)著這份與“桂”相關(guān)的歷史記憶。
從《山海經(jīng)》里的“桂林八樹”,到韓愈筆下“蒼蒼森八桂”,再到如今“壯美八桂”,是對廣西“桂樹成林”地理概括,也是對廣西歷史文化的傳承。
再提起“八桂大地”,不只是滿街的桂樹,更是這片土地被自然偏愛的山河密碼,是文人墨客筆下的詩意棲居,是廣西人代代相傳的文化認(rèn)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