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臺漸漸流傳起,,從關聯(lián)搜索到個人賬號,這些短句串聯(lián)起越來越多選擇不按既定時間表生活的人。
一種看起來更有「隨機性」的生活算法已經(jīng)上線,不再以年齡為基礎單位,而是開始項目制的人生階段。每個項目自成體系,有獨立的節(jié)奏、意義和時間線——20歲可以去環(huán)球旅行,30歲可以重返校園,40歲能勇敢轉行,50歲不妨新修一門外語或學習一門新手藝。
沒有“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而是“現(xiàn)在,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01
@王加一
20+,創(chuàng)作音樂人
“如果你突然對某件事情滿腔熱血,
那就去做吧?!?/strong>
Q:
請介紹一下你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和身份。
嗨,我是一名剛從北京搬到上海的獨立音樂人。
Q:
有感受到“社會設定的時間表”嗎?比如什么時候該結婚、升職、買房……你想過打破它嗎?
更多是在別人身上感受過,比如哪個同學結婚生子,我會為他們高興。這是群居生物的社會規(guī)律,沒有想過要打破,反而覺得不同的個體在這萬千規(guī)律中找到自己舒服的節(jié)奏和姿態(tài)是最重要的。
Q:
第一次意識到“我想要自己的時間節(jié)奏”是什么時候?
我本來是一個習慣性熬夜的人,但就在前幾天,我突然起了個大早,和朋友一起吃了早飯,然后在散步回家的路上買了需要的日用品,去裁縫店改了衣服,還打印了需要用到的資料。下午看了一直想看的日劇《西瓜》,傍晚坐在窗前,聽金子隆博寫的原聲帶。那個時候天色忽明忽暗,很漂亮,這是我很久都沒有靜靜欣賞過的事情,那一刻感覺好幸福。晚上出門吃了很好吃的燒臘飯,然后聽音樂散步,回到家開始寫歌錄demo。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早起可以擁有這么多時間來做想做的事情。
Q:
你有沒有一種屬于自己的“生物鐘”管理方式?
原本是隨意安排,跟著心流和感覺走。但我后來發(fā)現(xiàn),有時候在晚上寫歌會更激發(fā)靈感,那會兒城市變得安靜,人也變得安靜從而可以思考更多東西。但有些電影和劇集我就想在白天看,覺得更對味。
Q:
有沒有做過讓別人覺得“太突然”的決定?
兩個月前我從北京搬來上海。北京是一個我生活了很多年的城市,但我又是一個非常需要新鮮感的人。當時在浙江演出,想著來上海玩幾天,就決定搬來了。其實一直想換城市居住,那一刻心里有個聲音告訴我:就是現(xiàn)在。
Q:
如何面對外界的評價或不理解?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王菲說的:“恍惚的面對世界,筆直的面對自己?!蔽乙恢边@么做。像我媽媽之前有一直勸我結婚成家,我反而以此為契機寫了首歌把媽媽的話寫進歌里還蠻有意思的。
Q:
你會希望一直這樣生活下去嗎?
不確定,但生活因“不確定”才有趣。我不愛做規(guī)劃,旅行很多時候也只買去程,回程看心情。但這種不確定也是因為我有底氣去掌握它,所以感覺很爽!
Q:
想對焦慮“現(xiàn)在做會不會太晚”的年輕人說?
想做的事永遠不晚。把“會不會太晚”換成“我現(xiàn)在就去做,而且能做好”這樣的信念感,試試吧!
02
@歪醬
30+,留學生
“如果不能自洽,我就像活死人,
每天只是活著。”
Q:
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和身份是?
目前在東京獨居留學。
Q:
感受到“社會時間表”了嗎?想過打破嗎?
多少能感受到,比如參加朋友婚禮。但對我來說只是“知道”而已,不會束縛我。我更關心當下想要什么。
Q:
第一次意識到“我要自己的時間節(jié)奏”是什么時候?
我一直以來都是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在生活,托爸媽的福幾乎也沒有怎么被束縛過。要說第一次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是讀研之后,大學前可能大家都過著一樣的生活缺乏一些獨立思考的能力,畢業(yè)后才開始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人生,開始思考自己想要干什么。
Q:
你怎么看“以項目為單位”地生活?
一成不變的人生讓我崩潰,我需要支線項目支撐主線。比如上班累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今年的項目是攢錢年底去看演唱會。”
Q:
有沒有做過“太脫軌”的選擇?其中會感到難熬嗎?
辭職出國留學算是我最近做過“太脫軌”的事情吧。即使中間被疫情或各種原因耽擱了一段時間,但我好像從也沒有猶豫過要不要做這件事。出國后我快速瘦了20斤,感覺自己也變得好看了,想問題的方式也不極端了,內心非常平靜,感覺這是任何事情不能換的?;蛟S有一部分人會說什么辭掉大廠出國,告別穩(wěn)定的收入太不冷靜了,但我覺得這又不是什么離經(jīng)叛道的事情,親人朋友理解就好,別人也無所謂。最難熬的部分可能是我落地日本的前一天還在像臺高速運轉的機器堅守工位,完全沒有任何過度就進入另一種節(jié)奏的生活,所以緩和了一段時間才適應。
Q:
會想要一直這樣生活嗎?
至于會不會想一直這么生活下去,我們P人是這樣的,現(xiàn)階段先做好現(xiàn)階段的事情,下個階段誰也不知道會怎樣?;蛟S某天我又有了新的“沖動”,那又是一個新的故事了。即使生活充滿不確定性,我還挺幸運會一直有人站在我這邊。所以現(xiàn)在還在迷?!拔叶家呀?jīng)怎么怎么樣了,現(xiàn)在做這些事不是太晚了”的人,不要恐懼未知,邁出第一步真的沒有想象中的可怕。選擇去做是給人生的Plan B,人生不止這一種可能。
03
@Alex
40+,金融從業(yè)者/品牌從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者
“人一直在變,人生也總有新追求。不斷掀翻天花板,才有趣??!”
Q:
請介紹一下你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和身份。
到處飛,身份有點復雜,金融從業(yè)者,品牌從業(yè)者,也是創(chuàng)業(yè)者。
Q:
有感受到“社會設定的時間表”嗎?
人是群居性動物,當你身在一個群體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差不多同樣的年齡范圍內在做、在憂慮、在奮斗同一些事情。25-30歲結婚生子,27-30歲買房,35歲后焦慮職業(yè)瓶頸……不論叫它“社會設定的時間表”又或者是“當代社會人類發(fā)展模式”,只要活在群體里,勢必會感受得到,即使在某些個特殊群體中也會有屬于那個群體或設定或默認的所謂“時間表”。
Q:
你會為人生設立階段性“項目”嗎?
會。決定做一件事,就想竭盡全力。“項目制”是我喜歡也在用的方式。人生很短,既然選了一個項目,總想效率高一點、回報好一點。盡全力了,就算有遺憾,也不后悔。
Q:
有沒有做過“太突然”的選擇?
我跨過很多次行業(yè),每次別人都覺得“突然”或“脫軌”。動機很簡單:自己足夠想做,或機會正好出現(xiàn)。曾經(jīng)有一個特別好的工作機會,我很喜歡對方老板,周圍人也都勸我接。糾結兩周后,我決定周一接offer。但周五晚上坐車去聚會的瞬間,心里有個強烈的聲音說:不,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赡芴涡粤税?,但這就是實際發(fā)生的過程。很多感性和偶然在。這也符合我個人的對人生的認知——充滿了偶然和不確定的,雖然現(xiàn)在這個年代連“愛情”都開始講究理性了,可其實人生活的感性點也沒什么,很有樂趣的:)
Q:
在這些轉變中,你覺得收獲或者失去了什么?
獲得了更多樣的經(jīng)歷,失去的可能就是更高的職位、報酬、社會地位?我不確定,因為沒選另外的路,所以也沒想過到底是去的是什么。最難熬的就是,你選擇的這條路也不好走的時候。
Q:
你如何看待“重新定義時間”這個說法?
我沒有重新定義時間,或者我沒從這個角度想過。時間不需要定義,發(fā)生的事情組成了“時間”?!爸匦露x”時間和 “按照社會規(guī)訓”來定義時間其實是相同的概念, 不是么?
Q:
想對焦慮“現(xiàn)在做會不會太晚”的年輕人說?
輕松點來說,焦慮只是人的正常情緒的一部分,比別人晚,但對自己永遠不晚。
他們不再被時間表定義方向,而是主動選擇自己的目的地。無論是重返校園,還是頻繁轉換賽道,都是順著心里某個指引,先不只顧埋頭趕路,而是看清現(xiàn)在我在哪里,和接下來更想去到哪里。
非常規(guī)的路徑并不總是輕松,收入時好時壞、有人不理解、偶爾自我懷疑,但在走過這些選擇后,他們還是能從容說出,盡管困難,卻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活著”。隨時進場、轉換角色、自定規(guī)則,抵達下一站后真正收到的獎賞,或許從來不是安全地被年齡推動向前,所謂成熟,也更像是找到真正想要抵達的地方,然后有勇氣,允許自己走一些看似“繞了點遠”的路。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解瑩
撰文 / Nanami
圖片提供 / 受訪者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