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年頭誰最不怕打臉,那特朗普肯定榜上有名,這不,人剛剛風風火火重回白宮,話都還沒說利索,就在阿富汗問題上狠狠撞了墻。
9月初,他突然發(fā)帖要阿富汗“歸還”美軍曾經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語氣不軟,威脅不掩,仿佛回到了那個“美國說一不二”的時代。
然而,阿塔政權幾乎是秒回,三句話不帶喘的就回絕了,關鍵是,這回阿富汗不僅不買賬,背后還站著一個明確表態(tài)支持其主權和獨立的中國,特朗普這次真沒想到,自己打著“老賬重提”的算盤,結果踢到的是新時代的鋼板。
舊棋譜與新棋盤:特朗普“索回”巴格拉姆的錯判
在特朗普眼里,巴格拉姆空軍基地不是個廢棄機場,而是個象征,美國在中亞的“釘子戶”地位,他想把它再釘回去,實際上是想讓美國重拾在阿富汗的地緣話語權,可惜,這算盤打得太響,打擾了時代的耳朵。
巴格拉姆基地曾是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車碾過的痕跡,也是美軍“反恐戰(zhàn)爭”的前線坐標,從2001年美軍入駐,到2021年狼狽撤出,這里見證了美國二十年的戰(zhàn)略搖擺和失敗,如今,阿富汗早已不再是那個任人擺布的棋子,而是個正試圖自己走路的國家。
特朗普想復刻舊劇本,卻忘了劇情早已變了。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那一套“美國優(yōu)先”的思維模式,放在2025年,只顯得格格不入,他總愛拿“我們建的、我們出錢的、我們說了算”這些話當外交辭令,像當年他還曾嚷嚷著要“把巴拿馬運河要回來”,這邏輯放在國際關系里,簡直跟街頭“借你手機打個電話”沒什么兩樣。
問題是,2025年的世界,已經不是美國一個人的獨角戲。
阿富汗現(xiàn)在更關心的是能不能穩(wěn)住局面,有沒有錢重建,有沒有辦法讓老百姓吃上飯,這正好踩到了中國“只做投資不駐軍”的節(jié)奏上。
中方參與的礦產開發(fā)、交通項目、清潔能源合作,正在一點點改變阿富汗的經濟基礎,這不是簡單的基建,而是從“被控制”到“能自主”的轉變,特朗普念念不忘的巴格拉姆,在阿富汗眼里不過是過去的陰影,而中國帶來的,是實打實的現(xiàn)實利益。
再說,特朗普這一套“強人外交”,放在美國國內也是服務于政治表演,他清楚得很,喊話阿塔不是為了真談判,而是為了給國內選民一個“我回來了、我硬氣”的姿態(tài),但國際社會不是美國的觀眾席,阿富汗也不是一個需要配合演出的臨時演員。
對方一句干脆的“不”,讓特朗普這場秀連臺詞都沒說完就落幕了。
阿富汗為何敢說“不”:自主意志與中國支持的雙重加持
很多人可能會問,阿富汗憑什么敢這么硬?畢竟這國家?guī)资陸?zhàn)火不斷,經濟一塌糊涂,靠國際援助過日子,但恰恰是這段歷史,讓阿富汗人對“外國人帶來的和平”徹底死心了。
二十年的戰(zhàn)爭,把這個國家折騰得幾乎家破人亡,美軍沒進村之前,村里有沖突,美軍進去了,沖突升級成戰(zhàn)斗,所謂“反恐”,更像是按下暫停鍵的民族災難,戰(zhàn)爭的代價不是特朗普能在社交平臺上喊兩句就能抹掉的。
對阿塔政權而言,哪怕有再多爭議,也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再讓外國軍隊回來,他們的政權就別想安穩(wěn)。
這時候,中國的立場成了關鍵支撐,2025年6月,中方公開表態(tài),支持阿富汗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而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為阿塔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你不是一個人在面對世界,如果說阿富汗的“不”是出自骨子里的警惕,那中國的“是”就是他們敢站穩(wěn)的底氣。
與此同時,中阿的經濟合作正在加快,中資企業(yè)已經開始在阿富汗西部建設光伏電站,鐵路網也正在規(guī)劃中,礦產資源的合作,意味著阿富汗終于有了自己掙錢的機會,而不是靠國際援助吊命。
如果說駐軍是“止痛藥”,那經濟發(fā)展就是“康復計劃”,阿塔政權不是傻子,他們明白哪個更劃算。
更現(xiàn)實的是,阿塔現(xiàn)在正努力尋找國際社會的合法認可,他們知道,只有站住“主權牌”,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爭取話語權,如果真讓美軍回來,別說中國不答應,連自己老百姓都得反過來質問他們,你們花二十年趕走的東西,現(xiàn)在又請回來,是不是瘋了?所以拒絕的背后,是政權穩(wěn)定的戰(zhàn)略考量,是民心所向的現(xiàn)實需求。
超越巴格拉姆:舊秩序崩塌與新規(guī)則浮現(xiàn)
其實,整個巴格拉姆事件,早就不是一場外交摩擦那么簡單,而是一場關于未來國際秩序的試水和博弈。
美國的方式還是老一套,靠軍事威懾維持存在感,靠基地投射影響力,可現(xiàn)實告訴我們,靠槍桿子維穩(wěn),最終只會讓人心疏離,對比之下,中國的方式是鋪路修橋搞合作,靠經濟共贏連接命運。
這種模式不是空談,而是正在落地的項目和逐漸改善的民生,世界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開始用腳投票,走向哪一邊,越來越清楚。
阿富汗,其實成了一個小小的試金石,過去,它是大國角力的“戰(zhàn)場”,如今,它正努力變成平衡多方的“平臺”。
這背后,是一個更大的趨勢,全球南方國家的自主性正在上升,多極化正在加速,中小國家不再只是被安排的角色,而開始主動設定議程,美國再想用“非你即我”的二元邏輯去壓人,只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沒人聽他的。
特朗普這次的發(fā)言,其實也暴露了美國的戰(zhàn)略困境,一方面想維持全球存在感,一方面又受限于國內政治搏斗、國會預算拖延和民眾對海外事務的普遍疲倦,嘴上的硬氣,掩蓋不了資源的不匹配,這就像一個想當健身教練的人,連年卡都快續(xù)不起了。
但未來的秩序,并不是簡單的“誰替代誰”,不是中國取代美國,而是新的一套規(guī)則正在形成,這套規(guī)則講的是尊重、合作、互利,不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阿富汗這次拒絕美國的駐軍要求,就是一個信號:即使是曾經最弱的國家,如今也可以有選擇權。
特朗普的威脅與阿富汗的拒絕,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國際政治權力的悄然流轉,巴格拉姆基地的風波遠不止于一塊土地的歸屬,它宣告了靠軍事強權迫使他國就范的舊劇本日漸失靈,當一個國家能夠依據(jù)本國人民根本利益,在關鍵時刻勇于說“不”時,世界已然不同。
未來的和平與繁榮,將更多地依賴于像中方所倡導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而非冰冷的軍事基地與強權話語。
歷史的車輪正駛向一個更加多元、也更加需要智慧與包容的新階段。
信息來源: 2025年6月,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尊重阿富汗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阿富汗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新華社、央視國際、澎湃新聞對中阿合作的專題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