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下方播放按鈕收聽十點主播應猶朗讀音頻
作者 | 阿嵐
來源 | 阿嵐在做事(ID:alanzaizuoshi)
弘一法師曾經說過:
凡是負能量的東西,都不要去回應,回應就會與之糾纏,糾纏就會受其損耗。
但似乎對外界有所反應是人性的本能,有時候明知道好像不應該,但內心總會忍不住去“接觸”。
最后的結果往往就是被負面的人事物所傷害,導致我們又一次吃虧。
為什么只要感覺不對勁,就一定不要回應?
因為潛意識早已發(fā)現了很多細節(jié),并且按照和過往經驗的對比,行成了一種反饋,只不過大多數人選擇了忽略。
一直到最后那個壞的結果產生,才恍然大悟:
哦!原來此前的不安,是一種提醒。
這就好像你在職場中和同事交往,有時候明顯感覺不到對方的善意,真誠,潛意識覺得此人不可深交;
但礙于面子,還是會說服自己先接觸看看,直到某一天發(fā)現對方其實很會算計,別有用心。
事實上,你能提前發(fā)掘潛意識反饋的“不對勁”信號,這不是一種過度敏感,而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洞察力。
1941年,德國對英國本土進行了猛烈的空襲,英國首相丘吉爾經常在夜晚坐車前往陣地觀察。
一天晚上,他檢查完一個陣地后準備離開,當助手準備為他拉開車門時,丘吉爾卻繞到了另一側,從另一個車門上了車。
沒過多久,一顆炮彈從天而降,正好在汽車附近爆炸,好在丘吉爾一反常態(tài)地坐到了汽車另一側,否則可能當場喪命。
事后妻子問丘吉爾:為什么要換到另一邊坐?
丘吉爾答道:
當我要上車時,大腦有個聲音對我說:停下,上天似乎叫我打開另一扇門坐進去,于是我就照辦了。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滿臉疑惑,覺得我怎么要寫一個脫離理性的故事?
其實不是的,我真正想要探討的,是潛意識對我們人生的影響。
卡爾·榮格曾經說:“潛意識是智慧的”。
它包含了很多理性無法涉及的內容,甚至包含了人類的集體智慧。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潛意識沒有思維,處理信息速度極快,可達1100萬次/秒,能極其敏銳地感知很多不易察覺的信息,一般我們把這稱為“感性”。
那“理性”呢?它的表現怎么樣?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我們的理性思考處理信息的速度只有40次/秒,潛意識是它的27.5萬倍。
所以我們再回頭想想丘吉爾的案例,你會發(fā)現:
這其實是當時的“感性思維”在替他做決策。
他捕捉到了潛意識發(fā)出的微弱信號,并且憑著“感覺”照做了,結果救了自己一命。
同樣的道理,當你在現實生活中,在職場中,在原生家庭中,當你覺得有些事兒不對勁的時候,就是潛意識在告訴你答案,你應該聽取“感性”的意見。
這時候“心的力量”會遠遠大于“腦的力量”。
我的朋友黎姐,身邊有一個相處了十多年的閨蜜,她們上的是同一高中,畢業(yè)后甚至還在一個地方工作過,關系可以說是親如姐妹。
但黎姐和我說:
雖然我倆關系很好,但總感覺在相處過程中,閨蜜總是時不時會打壓我,覺得我對她不夠好,就比如上次我們大吵一架,就因為我沒有借兩萬塊給她。
黎姐很困惑,甚至還問我:“是不是我多慮了?還是我太小氣了?”
我回答她:“其實你自己心里早就有答案了,你倆一直是你單方面付出,你多少有點討好型人格”。
她想了一會,最后點了點頭。
直到最近見面,黎姐很開心地說:
我現在已經和我閨蜜鬧翻了,但我很開心,因為我決定聽從自己內心的感受,照顧自己的情緒。
我聽完也很開心,內心由衷地祝福她,從一段不健康的關系里脫離出來。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寫道: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很多時候,現實中一些并不能給你帶來滋養(yǎng)的人和事兒,哪怕外表包裝地多華麗,也絲毫掩蓋不住內在是毒藥的事實。
魯迅曾經說過: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當你學會主動切斷惡意的循環(huán),不回應就不會落入負面的“修羅場”之中,如此一來,外界就無法傷你分毫。
不糾纏,不共業(yè),身邊不懷好意的人就無法擁有踏入你人生的入場券。
一個詐騙犯,永遠騙不到不接電話的人;
一套殺豬盤陷阱,永遠騙不到不轉賬的人;
一個鍵盤俠,永遠傷不到連app都不點開的人。
當你決定對所有你覺得不對勁的人事物不回應時,傷害就會像回旋鏢一樣,掉頭扎向對方,而你卻安然無恙。
阿德勒有個課題分離理論:
他人的惡意是他人的課題,是否回應是你的課題,回應等于接過對方的情緒包袱,不回應則是一種對自我心理邊界的保護。
我自己有個原則,就是當我覺察到一個人對我怠慢或是得寸進尺,一件事兒對我只有損耗沒有好處時,我會不動聲色地遠離,哪怕過去付出了多少沉沒成本,我都決定認栽,直接翻篇。
這不是冷漠,而是及時止損。
當我們學會對消耗自己的“人事物”建立起屏蔽力,人生就開始擁有了自由。
當然,要想徹底做到不回應是很難的,因為人性的本能就是好奇和探索欲,但只要你從高維角度去看待,運用“元認知”能力進行自我覺察,你就會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從今天起,找回自身的主體性吧,被冒犯時不要內耗反芻,被嘲諷時不必反復自證,被PUA時更無需拼命解釋。
人不需要在毫無意義的戰(zhàn)役里贏得勝利。
你始終擁有不入局,不著相的自由。
作者 | 阿嵐,來源:阿嵐在做事(ID:alanzaizuoshi)
主播 | 應猶,公眾號:枕邊經典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2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十點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